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余云秀

攀枝花市仁和区布德镇人民政府、

摘要: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所以粮食生产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加强了对统计学中一些分析方法的应用,围绕影响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了实现我国粮食产量的有效提高,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需要加大力度开展农业生产制度体系的建立,采用合理手段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积极引进粮食生产相关基础设备,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为农户带来更为可观的农业效益,从而调动农民粮食种植积极性。

关键词:粮食生产;农业产量;影响因素

引言: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粮食而言,其除了作为一种消耗必需品之外,还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所以粮食问题与国计民生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国家的粮食产量决定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地区粮食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因为我国人口数量基数相对较大,人均粮食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针对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探索,对于推动我国社会安全稳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一、问题的提出

就当前阶段我国总体情况来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并且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快,加之经济建设占地和水土流失等因素,导致我国耕地面积每一年与去年相比都在缩减。此种现状的存在使得我国人地方面存在的矛盾变得越来越明显,不利于保障我国粮食产量安全[1]。从相关调查研究中了解到,我国的人口增长率要一定程度高于粮食增长率,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使得我国在保持粮食持续稳定供给方面存在较多困难。从实际角度来说,一个国家粮食产量的稳定性,与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如果粮食产量产生不稳现象,一定会造成粮食供求关系出现变化,进而引起粮食物价大幅度上涨,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加强对粮食产量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明确,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对策,是实现我国粮食产业稳定发展必须要落实的工作。

二、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查阅分析农业生产相关资料方式,选择了粮食售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农业机械动力、农业就业人数、粮食作物受灾面积以及粮食化肥使用量几个对粮食产量波动产生影响的因素。针对以上六个指标在近些年来相关数据以及回归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以上六个因素与粮食产量两者存在的联系。从最终的分析结果中了解到,对粮食产量波动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粮食售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粮食作物受灾面积以及粮食化肥使用量。

三、提高粮食产量对策

(一)构建粮食价格保护体系

针对粮食售价对粮食产量波动影响方面的问题,应该积极构建粮食以及生产资料价格保护体系,以此来实现粮食价格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如果实际中的粮食产量较高,导致粮食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那么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采用相应价格来收购多余粮食,通过此种方式为农户农业生产效益提供有效保障,从而降低外界因素对农户种植粮食方面积极性的不利影响;若实际中的粮食产量较低,导致市场粮价被哄抬较高,那么此时相关政府部门便可以将所储存的粮食投放到市场,从而有效提高粮食价值以及粮食供求关系的稳定性,控制粮食疯抢局面的产生[2]

(二)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稳定粮食作物耕地面积是提高粮食生产稳定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粮食产量多元线性模型可以发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对粮食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大。所以,在保证粮食种植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通过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方式,便能够实现粮食产量的增加。对于导致我国现阶段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近几年我国粮食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农户粮食种植获取相依较低,不利于调动农户粮食种植积极性,一些农户便选择了放弃种粮;第二,由于我国农业结构出现了相应调整,同样造成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一定程度减少;第三,近些年来我国在退耕还林方面不断加大力度,这同样是造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缩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实现自然灾害有效控制,提高粮食抗灾能力

针对由于粮食作物受灾导致粮食产量降低方面的问题,应该加强对自然灾害的控制,不断提高粮食自身具备的生长稳定性。通过采用合理有效手段最大程度避免灾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实现灾害损失的有效控制,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每年在控制粮食受灾面积方面投入固定资金,将该资金合理应用在丰富气象预报服务功能以及建设农田水利方面,从而实现对旱涝灾害的有效预防。在农业抗灾减灾方面加强对现代化先进科技的引进,例如采用旱作节水农业、地膜覆盖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有效手段,最大程度缩小粮食作物受灾面积。粮食生产并不能完全靠天吃饭,因此为了实现对粮食产量的有效控制,保持粮食生产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就一定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相关基础设施的优化与完善,加大力度开展农田水利设计建设,积极引进现代化先进农机装备,从而不断完善粮食作物的抗旱减灾体系,从而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灾害因素给粮食生产带来的损失

[3]

另外,加大力度开展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粮食生产提供良好条件,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生产稳定性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选择我国适宜地区积极落实农业机械化,不断扩大先进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覆盖面积。加强对地区本有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以及优化,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及时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此来不断促进粮食的产业化经营。首先应该加强对地区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合理使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实现传统农业的改造,创新传统的低效率农业增长方式。其次应该结合地区农业发展特点以及本有资源进行考虑,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整体上改善当地经济布局,充分彰显出农业产业布局具备的特色。第三,加强对农户的引导,使其可以在“多种粮、种好粮”的同时,积极采用集约化经营来实现粮食的高产,提高粮食生产质量,不断促使农户在开展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获取更为可观的效益。

(四)科学施肥,保证化肥使用正确性

农户在开展粮食生产过程中,应该保证施肥的科学性,学会正确使用化肥,从而实现粮食生产环境的整体改善,加大力度开展生态农业的推广,从而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农户自身具备文化素质的局限性,其对于化肥的使用常常具有盲目性,在粮食生产过程中一味增加化肥使用量,虽然从短期来看粮食产量较为显著提高,但如果基于长远角度来看,盲目施肥不仅不会提高粮食产量,还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威胁[4]。所以,地区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当地农户的引导,积极推广科学施肥,保证农户对化肥使用的正确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粮食产量波动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重大工程,本文主要选择几项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后续还需要相关领域加强对其它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从而不断促进我国粮食产生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杨娟,王帅,骆云中.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3):2587-2592.

[2]杨俊卿. 湖南省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长江大学,2018.

[3]柴玲. 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

[4]姚睿宽.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河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0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