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校社会工作领域危机介入模式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试论学校社会工作领域危机介入模式的应用

孟亚军

深圳市宝安区幸福人家社会工作事务所 518000

摘要:学校社会工作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理念与内容,现今在我国进入初步发展状态。学校学生年龄尚幼,心理及思想上比较单纯,遭遇危机后更容易不知所措,自尊及自信遭受极大打击,会对自身成长、未来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学校社会工作者需积极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科学服务,从多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合社会,准确应对各项危机,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危机介入模式现今在社会工作中广泛应用,从危机理论、干预原则等看出,在学校社会工作中应用危机介入模式,无疑可及时明确危机类型,针对性地采用有效干预模式,有效解决各个危机。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领域;危机介入模式;危机类型;专业科学服务

学校社会工作是一种基于社会工作原则,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以及技术,解决在家庭、社区、学校间存在的均会对学生身心健康、未来发展造成影响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供针对性、专业性干预的一种服务[1]。学校社会工作实施期间始终秉承着“助人自助”这一理念,主张应用情景化、多途径、多资源服务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自行自尊,更好地进行自我成长及自我发展[2]。学校社会工作这教育期间必须妥善扮演好自己的决策--为学生、家长、监护人提供服务,帮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更好地实现、达到人生目标。实际工作期间,学校社会工作者还需积极应用专业科学、专业技术进行服务、干预,保证干预活动始终在政策及策略范围中。部分学校社会工作者还需积极调查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产生的一系列危机,积极针对危机进行干预,最大程度上消除危机对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一·危机介入模式

1.1危机界定

国内外对“危机”有多种解读,但有关危机介入模式的“危机”解读,人们更认可美国罗森塔尔的解释,“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行为准则架构及基本价值构成的严重威胁,在不确定性及时间压力极高的别惊吓必须及时作出有效决策的事件[3]。“危机”是指个体正常生活工作期间,突然发生意外事件,并受到意外事件影响或破坏,继而导致身心混乱情境产生,最终导致失衡现象发生。从实际调查可发现,“危机”一共有两大类。第一类属于成长危机,也就说每个人成长期间需要面对的不同任务产生的危机。第二类是情境危机,也就是生活情境中软改变继而诱发的危机。

1.2危机介入理论

危机介入模式是一种基于人格发展理论、学习理论、自我心理学以及个体社会化理论,发现不同类型危机对个体造成的影响,并采用适宜模式对该类危机进行介入的一种干预模式。从危机介入实际情况可发现,很多危机均是可以预防的,比如成长危机便是一种具有可预防性、可预知性的危机类型。但也有部分危机属于不可预测、突发性危机,这一类危机进行危机介入干预时必须结合个体所处社会背景、社会环境现状,分析个体发生情感危机的根本原因,明确社会环境因素的实际分量,辅助个体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1.3危机介入原则

在实施危机介入模式的时候,必须明确危机介入原则,按照原则进行介入干预。第一,及时处理原则。因为危机存在较强的意外性,会造成较大危害,且处理时间有限,所以需要社工及时进行危机介入干预,及时明确危机类型与危机具体情况,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第二,限定目标原则。危机介入的第一目标是将危机调适、治疗作为中心,尽可能采用有效手段削弱危机造成的危害,预防危机导致的不良影响扩大,将精力集中在有限目标中,社工才能和服务对象进行协商,一起处理所面临的危机。第三,输入希望原则。危机发生后,服务对象多处于无助、迷茫、不知所措以及失去希望状态,所以进行危机介入时应积极帮助服务对象转变心态,尽可能让服务对象重新树立希望。第四,提供支持原则。帮助服务对象处理、面对危机这一过程中,社工需积极分析服务对象现今拥有的资源,积极分析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尤其是社会支持以及亲友支持等方面需求,积极主动满足服务对象支持方面的需求。第五,恢复自尊原则。危机发生后往往会对服务对象身心造成较大打击,尤其是自尊方面的打击,多数服务对象存在自尊心下降现象。社工解决服务对象危机的时候,必须充分明确危机对服务对象自尊造成的影响,积极明确服务对象对自身的实际看法,积极采用适宜措施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尊自信。第六,培养自主能力原则。危机是否能够彻底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服务对象自身自主能力。社工进行危机介入时,必须从多种途径着手,有效增强服务对象的自主能力,让服务对象能够更好地更好地面对危机,主动配合社工解决相应危机。

二·危机介入模式在学校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应用

2.1在学生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现今我国处于互联网背景,信息传播途径网络化、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所以学校社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及挑战。在高校扩张后,学生数量日益增多,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者需同时为多位学生提供相应服务,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学校的特殊性,让学校社会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学生专业领域。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但高校教育和传统应试教育存在鲜明差异,高校更自由、更开放,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与自我约束能力有更高要求。部分学生不具备上述能力,依然采用传统学习及工作经验展开学习与工作,并未主动思考相关问题,没有分析每一项专业课的社会应用价值,所以学生自身能力往往难以兼顾所青睐工作岗位的上岗要求与工作发展要求。长期处于追状态,会对学生学习、发展及工作均造成较大打击,最终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现今学习及工作。学校社会工作者积极采用微机介入模式,则可明确服务应从及时处理原则、限定目标原则、输入希望原则以及提供支持原则等着手,积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举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准确看待自己、认识自己,重拾信心与希望,主动改变自己,继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今生活,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成就更好的自己。

2.2在学生情感领域中的应用

学生的生活背景与生活环境大多比较单纯,但会受到荷尔蒙影响,对情感有一定需求。但情感是一种难以控制、不可预测的领域,学生在情感中的表现也不一样,所获得的结果也不一样。部分学生在情感生活中遭到较大打击,短时间内无法消除情感对自尊、自信等方面的影响,甚至对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此时,则需学校社会工作者提供帮助,从多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恢复自信、恢复希望,结合学生需求提供多方面社会支持,有效改善学生心态,让学生尽快从失败的情感中脱离出去,恢复正常生活。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为学生提供服务期间,必须明确遵循恢复自尊原则、输入希望原则以及培养自主能力原则进行危机介入的必要性,遵照相关原则的同时,从多个途径进行干预,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理想状态,准确应对所面临的危机,最大程度上减弱危机造成的影响。

三·结束语

危机介入模式能够针对性地分析危机类型,让学校社会工作者基于危机介入原则,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策略,解决相应危机,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正常生活,让服务对象更好的应对危机。

参考文献:

[1] 巫梦婷,陈晶晶.多元联动干预: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新模式[J].卷宗,2017,(14):118-118.

[2] 廖海帆,吴佩玲.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5):83-85.

[3] 王珠凡.危机介入模式在高校心理危机学生群体中的实践——基于高校大学生的个案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