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伊通县马家屯地区原生金矿成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吉林省伊通县马家屯地区原生金矿成因

王  ,洋  ,郑 ,磊, ,于铁鑫   ,冷 ,冰,李岚峰

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对马家屯矿体特征进行总结及研究,有利于对今后同一类型的金矿起一定指导作用。原生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新家乡-马家屯次级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中,矿体成因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具硅化蚀变,伴随黄铁矿化,矿体围岩为华力西期英云闪长岩为主,脉岩为闪长玢岩。本区找矿先找构造破碎带,然后观察带内有后期侵蚀上来的硅化蚀变,若硅及矿化越强,矿体品位越高。

关键词:原生金矿;矿体特征; 破碎带蚀变岩型;北西向构造破碎带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属柴达木-华北板块,位于放牛沟残留早古生代弧盆系与西保安-青龙村新元古代残留构造岩片接触带上。

1.1地层

出露地层主要为下新元古界西保安组、下古生界志留系和新生界第四系。

1.1.1新元古界西保安组

下段:(Pt3x1)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建造。中段:(Pt3x2)为一套浅海相中-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上段:(Pt3x3)为一套浅海相中-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1.1.2志留系下统石缝组

下段:(S1s1)以浅海相碳酸盐建造为主。上段:(S1s2)为一套浅变质的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

1.1.3第四系

由现代冲积层、黄色粘土、亚砂土组成。

1.2岩浆岩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频繁,岩浆岩分布广泛,规模亦大,以侵入岩为主。

1.3构造

区域构造形迹以断裂构造为主,变形构造为辅。本区原生金矿体与构造有直接关系,属次级北西向构造控矿。

2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受次级构造断裂控制,赋存在构造之中,发现主要矿体2条,均为盲矿体,矿体编号分别为mAu1、mAu2现分述如下:

2.1、mAu1矿体

位于第108-131勘探线之间,由ZKx100-2、ZKx100-3、ZKx107-1、ZKx115-1、ZKx115-2、ZKx115-2、ZKx123-1、ZKx131-1工程控制,矿体产于构造角砾岩及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主要为花岗岩,局部脉岩为闪长玢岩。矿体走向控制长度320m,控制斜深130m,矿体真厚度0.40-9.50m,平均真厚度3.52m,矿体产状:倾向195°-200°,倾角55°-65°。矿体Au最高品位4.01×10-6,矿体Au平均品位1.59×10-6。矿体见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

2.2mAu2矿体

位于第108-107勘探线之间,由ZKx100-2、ZKx100-3 、ZKx107-1、ZKx107-4、ZKx108-2控制,矿体产于构造角砾岩及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为闪长岩、脉岩为闪长玢岩,矿体控制长度160m,控制斜深160m,矿体真厚度0.70-4.48m,平均真厚度1.88m,矿体产状:倾向200-205°,倾角55°-65°。矿体最高品位Au1.74×10-6,矿体平均品位Au1.31×10-6。矿体见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

马家屯200米中断图

3 矿床成因

3.1 成矿控矿因素分析

构造与成矿关系:区内与金成矿有关的构造活动有三期。早期发生在早古生代,形成近东西向的基底构造;中期为燕山早期形成的北西向构造;晚期则为北北东向的构造活动。马家屯金矿属于向前村—马家店屯北西向构造岩浆带中,矿体产出和分布受北西向构造控制,该断裂应属伊通—营城子北西断裂的旁侧(北东侧)发育的次级平行断裂带,其控矿构造亦可能是早期控岩构造继承性活动的产物。

3.2成矿环境

晚古生代时期,由于马家屯区东西向构造再度活动,且伴随广泛华力西晚期岩浆侵入,形成规模东西分布花岗岩基体。因强烈的造山运动和岩浆侵位,使早古生代地层残缺,呈捕虏体或残留体存在于花岗岩基体中,且产生褶皱断裂及扩容带,并受区域变质和接触变质影响。

3.3 金矿成因类型

马家屯金矿具多元性特点,金元素在构造运动和混合岩化活动过程中,不断被活化、迁移、逐次富集、再沉积成矿,最后充填到构造破碎带中。故其成因类型应归属为:破碎带蚀变岩型。

3.4找矿标志

3.4.1构造条件

北西向断裂之早期活动而形成的平行的次级构造、破碎带,是金矿有利的储矿构造。

3.4.2矿化蚀变标志

受构造控制的强硅化、黄铁矿化是金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3.4.3其它找矿标志

分布于构造破碎带中的灰色、灰白色石英脉,亦可做为金的直接找矿标志。

3.5成矿的时代讨论

马家屯金矿成矿时代,目前尚未清楚。金矿在成因上与构造及热液作用关系密切,且各金矿(化)体的大部分组成物质亦形成于混合岩化作用期间,又金的成色较高,说明本区金的成矿时代较老。据长春黄金研究所统计,金成色在632-949之间时,其成矿时代在245-330Ma《金银矿产集第三册》。故马家屯金矿形成时代应为晚古生代末期至侏罗纪之间。

4区域成矿规律

1.5.1主要矿床的成因类型

区域内主要矿产成矿作用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成矿物质来源为多元,成矿为多阶段。在不同阶段、不同地质条件下,分别形成不同成因类型和不同元素的矿产.区内主要矿产成因类型有,沉积变质改造层控型、石英脉型、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型。主要矿产在成因和时空上,有着较密切的联系,构成一个金属、多金属成矿系列。从测区的东部到西部,成矿元素分布具如下特征Au、Fe→Au、Sb、CaF2→Cu、Pb、Ag。

1.5.2成矿单元的划分

本区位于滨太平洋成矿域(I-4),吉黑成矿省(II-1),吉中-延边(活动陆缘)Mo-Au-As-Cu-Zn-Fe-Ni成矿带(III-55),吉中Mo-Ag-As-Au-Fe-Ni-Cu-Zn-W成矿亚带(III-55-①)内。

1.5.3成矿特征:

区内金矿点多分布在志留系石缝组下段与上段一定层位之残留体中,表现出较明显的层控性,是区内的主要含矿岩石。

金矿点多分布在侏罗纪白岗质(钾硅质)混合花岗岩,呈带状或囊状分布,是矿体的主要围岩和重要的容矿岩石。

银、钼、铜、铅矿点多分布在二叠纪硅化花岗岩中,呈脉状及网脉状分布。

北西向构造是区内主要的金、银、钼导矿容矿构造,它控制与成矿有一定联系的二叠纪及侏罗纪花岗岩的展布并于金、银、钼矿有关的派生脉岩的展布。

与金矿有关的围岩蚀变及矿化有硅化-黄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黄铁钾矾化。

与银、钼矿有关的围岩蚀变及矿化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

5结束

作者于20世纪90年代多次参加马家屯外围矿产普查及详查工作。该区附近提交过《吉林省伊通县二道岭金矿详查报告》,但报告仅为氧化型金矿体,未能突破原生金矿体,本区正在原生金矿详查中,成因与氧化型有很大区别,望本次的成因探讨能为以后找矿方向上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于陕吉,杨才,王洋,吉林省伊通县二道岭金矿详查报告。2011。

[2]于陕吉,冷冰,赵伟,吉林省磐石市兴隆沟金矿地质特征及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吉林地质,2015(3):32-35.

作者:王洋,1984年1月1日出生,男,籍贯:吉林省四平市,本科学士学位,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地质工程师,从事实施方案编写,野外地质实地找矿,报告编写等工作,E-mail 地址10847060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