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接触网零部件热镀锌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地铁接触网零部件热镀锌的研究

于昆佐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第一运营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目前中国地铁行业中的接触网零部件大量采用钢铁制品,其中有腕臂系统、底座装置、下锚装置、隧道内补偿装置及H形支柱等,高铁产品服役地区广泛,既在湿冷的隧道,又在腐蚀性强的近海地区,加上近年来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越来越重,高铁零部件的防腐控制越来越重要,目前钢制零部件的防腐主要还是采用热镀锌工艺,热镀锌的工艺越来越得到重视。

关键词:地铁;接触网;热镀锌

1 地铁接触网零部件热镀锌技术的研究背景

1.1 技术基础

在高铁接触网中,热镀锌工艺主要应用于H形支柱、棘轮连接件、腕臂底座、下锚零部件等,接触网零部件制造种类多,钢材厚度不一,各产品对表面热镀锌要求不同,通过改进研究,解决了产品锌层不均匀性,锌层暴锌、漏镀等问题。

1.2 技术难点

国内接触网零部件的热镀锌技术的难点主要有:①产品漏镀、暴锌,主要分局部漏镀和气旋造成的漏镀和成片状的锌层脱落;②锌层厚度不达标,主要有主体和组合部件的厚度不达标;③表面流挂,主要为长条状产品;④锌层色差明显,主要为大平面钢件;⑤产品生白锈。

2 热镀锌技术的研究

2.1 热镀锌技术的原理

热镀锌锌锭主要成分是锌,锌的化学成分活泼,在常温的空气中,可以生成碱式碳酸锌膜,可阻止基体进一步氧化。化学符号是Zn,它的原子序数是30。热镀锌大多采用的是高纯电解锌锭,一般含锌量为99.995%,在熔池中确保熔融锌中的杂质总含量(铁、锡除外)不应超过总质量的1.5%。锌的熔点是419.53℃,一般大结构件热镀锌温度控制在435~450℃之间。需要离锌的螺纹件施镀温度一般在520~540℃之间。

热镀锌的3个步骤如下:①产品表面被锌液溶解,铁基表面被锌液溶解形成锌-铁合金相成。②合金层中的锌离子进一步向基体扩散形成锌-铁互溶层;铁在被锌液溶解的过程中形成锌-铁合金,并继续向周围扩散。③在锌-铁合金层的表面包裹着锌层,锌层在常温下冷却结晶,形成镀层。

2.2 锌液中加铝改善性能

在实际的施镀过程中,往往为了增强锌液的流动性和锌层的综合性能,要在锌池中加入一定含量的铝。实验结果得出,锌液中铝含量低于0.15%时,锌-铁化合物之间形成不完整的FeAl抑制层,镀层的塑性大大降低。当锌液铝含量高于0.15%时,就会形成完整致密的FeAl抑制层,保证了合金层的均匀性和厚度,有利于镀锌层的综合性能。锌液中的铝含量一般控制在0.16%~0.20%之间较为适宜。当然还要根据施镀的产品类型、环境温度进行适当调整。

2.3 镀锌工艺的实施

热镀锌的工艺主要有以下步骤:工件→脱油、脱脂→酸洗→浸助镀剂→烘干预热→热镀锌→冷却→钝化→检验。

脱油、脱脂酸洗主要是在施镀前处理工件表面的氧化皮、油污和其他影响镀锌的污染物,酸洗的时间及温度应根据工件的锈蚀程度和天气进行调整,当天气温度低时应加长酸洗时间和提高酸洗介质的温度,脱脂和酸洗处理不好将会对镀锌附着力和漏镀产生影响。浸助镀剂,可保持在浸镀前工件具有一定活性,避免二次氧化,以增强镀层与基体结合。在施镀前应对工件进行预热,热干水分,避免在锌池中造成溅暴。热镀锌时应根据工件的结构大小、施镀方位制作施挂合适的挂具,从锌锅上方倾斜缓慢侵入,应控制好下降速度,一般保持在1.5 m/min,根据工件的厚度和镀锌厚度的要求控制好镀锌时间,一般工件施镀时间应为3~5 min,起镀时应缓慢提升,一边起升一边刮除工件上的流挂锌液,也可采用在挂具上方采取振动装置在起升时振动,减少工件锌瘤锌刺的产生。钝化是利用钝化液(铬酸盐钝化液)中的氧化性物质与金属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促使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金属的氧化物,达到有效保护金属的目的,这一过程属于化学反应。工件表面产生的钝化膜致密、完整不易被破坏,预防白锈的产生。

3 热镀锌质量缺陷的研究

3.1 产品漏镀、暴锌

漏镀一方面是工件在酸洗方面去除表面油污杂质不到位,酸洗时间较短等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工件本身的设计原因,如结构未开倒角,造成施镀时局部气旋无法排出,或是管状出气孔处由于要排出气体,气体上冲把孔边缘的锌层破坏造成局部漏镀。解决方法主要是加强工件表面的油污酸洗;加强对工件本身的设计,例如管类产品要开出气孔,筋板类焊接后要留出倒角孔,方便施镀时气体通畅,便于锌液流淌;开孔的位置应设置合理,避免出气影响本体镀锌面。

3.2 锌层厚度不达标

对于锌层厚度而言,50μm、70μm、80μm所指的是测量本体上的局部厚度,通常采用手持式锌层测厚仪来检测表面的锌层厚度,即磁性法。其工作原理为:采用电磁感应法测量涂(镀)层的磁性金属表面覆盖层的厚度,即位于部件表面的探头产生一个闭合的磁回路,随着探头与铁磁性材料间的距离的改变,该磁回路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引起磁阻及探头线圈电感的变化,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精确地测量探头与铁磁性材料间的距离,即涂(镀)层厚度。当然,并不是说测量一个点的锌层厚度就判定锌层不达标,而是取平均值。

GB/T 1391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中提到在每个不小于1 000 mm2的基本测量面内采用磁性法测量时,应至少取5个点测量测厚,其算术平均值即为该基本测量面的镀层局部厚度。所以在测量时,允许个别点低于局部厚度或平均值。但是当局部厚度或平均厚度仍然不达标时,那么整批次产品的镀层厚度就是不达标了。

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有:①镀锌时间短,上锌量不够;②工件表面处理不到位;③一种产品中既有厚件,又有薄件;④工件一端锌层达标,另一端不达标。

解决办法为:①增加镀锌时间,锌层厚度随着镀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②工件采取抛丸工艺处理,增加表面粗糙度,清除表面异物。抛丸时要注意工件的结构,防止工件抛丸后变形。如空腔件、薄件产品不宜采用履带式抛丸机,应采用挂抛机垂直旋转施抛。一般采用Φ0.3 mm的圆钢珠,抛丸时间为3~10 min。③采用合适的挂具将工件两头挂起,先浸入锌池的一端先起锅,可以避免后下的先起锅,造成镀锌时间不够,引起两端锌层厚度不一致的问题。

3.3 锌层表面流挂

接触网零部件分为长条状产品和管类状产品,在热镀锌时会出现流挂现象,有些还比较严重,严重影响表面的美观度和锌层的均匀度。流挂的原因主要有:镀锌锌池温度不高,流动性差;工件挂点采取不合适;锌池成分配比不到位等。对此,要对镀锌池内的温度保持持续控制,防止因长时间施镀造成池温降低;根据镀件的结构采取合适的挂点接触点,防止面层锌液流挂;对锌池的成分进行检测,添加适量的铝提高锌液流动性等方法。

3.4 锌层色差

镀锌产品的色差主要呈灰色或暗灰色,影响产品整体的美观度。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受工件本身含有的元素影响,如硅(Si)和磷(P)。在一定的成分范围内,硅和磷会导致形成不均匀的光亮色和(或)暗灰色镀层。另外镀后修复也要避免大面积使用自喷漆对工件表面进行修复,因为在工件服役半年或更久后,没有修复的工件表面会氧化发暗,而修复过的工件表面还是会显示亮白色,造成色差。

4 结论

通过上述对接触网零部件热镀锌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提高了高速接触网零部件产品的热镀锌质量,提高了产品的防腐性能和稳定性,为地铁事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地铁零部件的防腐脚步不会停止,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永清,郭太雄.连续热镀锌镀液铝含量的控制[J].轧钢,2011(5):24-26.

[2]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

[3] 孔纲,卢锦堂,车淳山,等.热镀锌钢白锈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J].腐蚀与防护,2005(10):45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