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传统民居文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冀中传统民居文化分析

富磊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市   050700

摘要:传统民居建筑,是人类文明历史与文化进步的主要表现。河北历史源远流长,地形地貌丰富多彩,保存了许多形态各异的传统民居建筑,河北民居按地域又可分类为冀东、冀南、冀中、冀北。四个地方的住宅沿袭着古老文化特点,也存在着地域性。论文选取富有平原地域特点的冀中传统住宅为考察样本,对继承和弘扬地方的住宅文化,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民众的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冀中,传统民居,分析

一、冀中地区民居概况

冀中地区指今河北中东部一带,海河支流大清河、子牙河上游支流滹沱河流域,包含今保定市、石家庄二市以东,廊坊、衡水市以北、沧州市以西一带。地形属于平原,位于华北大平原北部,该地区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冀中民居群属于北京院落式民居沿袭风貌区,整体反映了传统合院型的住宅特色,在细节上表现了比较强烈的区域特色。

二、冀中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

冀中地区的住宅建筑遵循了传统院落形式的建筑风格,总体上呈现了合院型的住宅特色,通常是由三合院或四合院所组成的建筑形态,以院落为主要单元向纵、横加以结合,方方正正,代表了天圆地方。民居构造形式基本上是设计为单一层的顶式的砖木结构,墙体建筑材料上一般都为青砖砌筑面和少许黑土坯,另外还有的少量红卧砖墙砌筑面和一些红色的竖斜肋砖墙,色调上通常也多以浅灰为主色调,在门窗结构上多被设计为褐色花棱木窗,黑、深红相间的木门,而屋面部分和进檐及制水道口部分所用的砖瓦衬砌技术和门窗施工方法及制作技术工艺等也大都是相当的精细而考究。房子坐北朝南,北房被人称作院落式结构的正屋,面积规模也堪称最大,院子正内沿二边对称建有东西厢房,南面还都建有影壁墙和门洞。建筑布局特点是在主宾结合中分楼层,方正平直中求变化,主房讲究堂堂正正,配房大小适中,尊卑秩序,古朴端庄,整体建筑注重门首、装饰等建筑细部,和内部装修艺术具有浓厚的地域人文特点。

1.冀中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

冀中地区传统民居的主要建材是土坯、青砖、红砖、瓦片、石子、木头、苇席等,古代冀中的传统民居土坯常与砖瓦组合使用,具有防火和保温的性能,而近现代的冀中民居中也采用了砖瓦做为建材,由土制作而成的砖瓦相比于土坏而言,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大大提高了结实度和耐久性,且使用方便,整洁漂亮。用砖主要是砌墙,铺设地面,再就是为了美化庭院做一些花墙、栏墙、屋檐雕饰等。木材主要做板、柱、棕、它、橡等,梁架结构是承载住宅整体空间结构的最重要形式,一般采用各种规格的木材,權卯相互结合,纵横交错。

2.冀中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

冀中地区地形平坦,大多是由合院式建筑构造所组成,总体布局以方正平直为主,庭院选址规划上多为正方形和长方形,住宅建筑一般坐北朝南,主宾顺畅,大门得位,布置科学合理,主屋多坐落于规划区域的正北面,利于避风采光,作为家中的重要住宅部位,而前后厢房和倒房等则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配套用房。院落由沿轴线纵向联系,利用轴线上庭院形式、规模、地面标高及其结构形态的不同,体现住宅空间的内外、主次,划分层次,实现由外向内、从公用空间到私人空间的层次转换。冀中的传统民居空间序列以宅门为起点,并伴随向内廷的前进而逐步发展。空间组织虽不繁复,却又层次分明。

3.冀中传统民居的墙体建筑

冀中的传统民居外墙分为土坯墙、青砖墙和组合外墙,其中青砖外墙是最应用普遍的外墙。通常采用外墙三百七十mm内墙或二百四十mm厚度的实心黏土砖外墙,或外露砖或外墙一Omm的水泥砂浆,抹面后再贴砖装饰。土坯墙是由原生土砖砌体而成的建筑物。土坯墙施工方法简单,可同时砌体于不同的墙面上,但其表面亦需抹面防雨。少数建造年份较早的农村宅院墙体采用在土坯砖墙内外砌筑青砖的复合墙体,方法一般是竖向砌筑砖,各隔二段路线使砖墙倒置,以提高其与土坯的咬合力,,外墙保温,隔热性能较好,但由于墙面承载功能差,可开的窗户面有限,居室灯光暗淡,通风不畅,同时防火效果也不好。

4.冀中传统民居的大门及影壁建筑

大门是整组民宅中最重要的建筑构件,冀中传统民居大门通常开在东南角,但有时将大门与倒座房结合,占用了倒座房子的最后一个开间,在院落里,门楼的北侧就有照壁。由大门和墙壁所构成的街景增添了活跃的节奏感,从沿街望去,几乎毫无重复。外形上朴素大方,简约明快,讲究实用性,大门上方设有匾额,两边镶青砖并雕刻石狮、牡丹等图形。大门在传统北京四合院中主要体现了主人的社会身分和地位,而现代中国农村宅院中的大门则更多地表现了住户的家底殷实程度,通常大门净宽均在一点六米之上,高通常超过二点五米左右,门的深度比较开阔,目的为了方便车辆的进出。冀中地区民居中往往会将窗孔和东配房相连建造,因此看上去完整性较强。影壁自身并无实用功能,但它的设置可以与门口组合产生缓冲空间,从而造成视觉阻隔,避免人们将庭院活动一览无余,是乡村宅院中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根据经济要求不同,影壁内涵也有所不同,从简单到用一块无装修的墙壁到各类瓷砖等材料拼出丰富的吉祥图案。

5.冀中传统民居的屋顶建筑形式

冀中地区传统民居屋顶有坡屋顶和平屋顶两种,其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平屋顶。平屋顶民居也是合院式,只是屋顶建造成平顶。建设平顶屋一种是木制结构,一种是砖石结构,屋顶采用石灰、砂石或水泥掺杂沙子夯实抹平,一般用梁檩木构架,支撑椽条,椽条上铺设苇席、生土、水泥砂浆刚性防水层或油毡或塑料布防水层。平顶房的民居墙坦平直,构造简单,以建筑为主,有利于晾晒粮食和储藏。

三、冀中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

冀中区传统民居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在主宾结合中有层次,在方正平直中求变动。主房建筑讲究堂堂正正,配房大小适当,尊卑整齐,古朴端庄。整座房屋基本不抹上油漆,青砖、原木、石雕等建筑物自身的风格与机理,形成了冀中的传统民居纯朴、天然的古朴风貌。民居房屋装修上的雕刻材料则是来源于当地民间传说的福、寿、财等辟邪、祝福、祥瑞意义的纹样和带有道德教育作用的内容。这些思想观念、艺术内容,和动物、花卉、器具、人物图像等组合在一起,采用寓言、借喻、谐音的方式,创作成形象和吉祥含义完美融合的设计作品,用来表现人们对以吉祥、幸运、快乐为寓意的渴望与憧憬。在冀中的传统民宅中,有不少石刻饰物,如家门前上下马石、拴马桩、抱鼓石、石狮子、柱基、石敢当等。这些精美的木刻、砖雕、石刻饰物,为原来封闭的内院空间带来了温暖、细腻的情感与生活情调,并赋予了砖瓦木石的艺术生机,弘扬了良好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冀中的传统民居设计艺术是实用性与审美价值的结合体现,反映出冀中人民群众对幸福家庭生活的聪明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结语

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承载空间,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文脉记忆、艺术创意和生存方式。传统的民居建筑,每一处都凝聚了前人们巨大的心血与才智。冀中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多用砖、木、土坯等建材,便于建筑物的长久保存,并逐步形成了冀中民居特有的的建筑特色。对于继承和弘扬地方传统住宅文化,促进地方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系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乡村振兴战略下冀中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HB22-YB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