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分析

张桂花,周鹏

博源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土地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开展土地资源管理时,应保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融入集约化用地的理念,确保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土地规划人员通过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占用耕地的可能性,在满足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目前,农村在开展基础建设时,需对用地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对土地资源造成浪费或过多占用耕地。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土地;集约化管理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均土地占有量逐渐下降,受到各种经济和生产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地资源面临浪费和污染,甚至频频发生水土流失。开展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需进一步提高投入的产出强度,使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优化用地结构,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在可能性。

1农村集体土地密集利用情况的综合分析

通常而言,一般认为土地集约利用这一概念最早源于对农业用地利用研究中,而农村集体土地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用地来说,其集约利用的内涵更加多元化,这主要是由于农村集体土地的功能多样性,决定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复杂性。在考虑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集约化利用前,需要关注影响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各方面因素,如土地的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等。通过深入优化土地的利用结构,将地区内的土地资源进行统筹配置,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对农村集体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土地资源利用情况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针对不同区域进行集约化利用水平评价时,使用的评价指标也都会存在较大差异,这也说明在进行比较时,只能对各区域间相同或相近的部分指标进行比较,而区域间的综合评价水平则无法客观公正地进行比较。所以,在对土地集约的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时,决定采用多指标的组合评价方法,这一方法可以从多个维度对土地集约化的利用情况进行全面反馈,并得出不同区域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借助多指标组合评价方法对土地集约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并不将这些指标最终转化为某一个统一性的指标,因为这样既能够克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又能够将不同区域情况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根据指标具有代表性并且便于定量的基本原则,最终选择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以及土地的潜力分布情况,对农村集体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水平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比较。

2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由于部分地区长期致力于发展经济,大力建设各类生产加工厂,工厂排放出的废弃物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现有的森林资源数量不断下降,乱砍滥伐的现象严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2.2土地使用不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开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时,部分地区存在大范围占地和圈地的情况,导致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部分地区将经济发展放在主位,忽视耕地的减少,甚至将耕地用于其他建设,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但却会导致粮食的产量不断下降。由于我国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各大城市中产生各种类型的建筑项目,导致土地资源的占用量进一步增加。部分建筑项目并不合理,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

2.3管理不到位

土地资源使用不合理,充分反映当前的管理工作不到位,无法保证资源得到合理的规划与利用。由于城市的建筑工程用地面积越来越大,农业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若在开展管理时,无法对于耕地进行有效补偿、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会影响当地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企业在开展土地资源开发时,在并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占用土地,开展生产和建设,这种做法不仅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还会增加城市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

3农村集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对策

3.1做好土地调查工作

首先,要明确土地调查的基本目的和具体操作,土地调查的具体做法是明确每块土地的分布,并详细登记其使用信息和利用条件,从而更好地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每块区域内土地信息互通。其次,建立一套自动化的信息和数据管理机制,统计和监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并进行实时更新。因此,在明确土地调查工作的目的和具体工作的前提下,无论农村集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否修改或调整改善,保障规划结果都是准确真实的,这需要从基础数据入手进行确认,反映客观情况,全面抓好各类土地调查相关工作。当然,对于调查工作的完善只是前期工序之一,但是为了促进调查研究结果的开展,还是需要我们做到各部门之间各尽其责,相互提供配合和支援工作,各地区也需要依照总方案制定好自己的调查计划,而调查经费和预算报批也需积极落实,确保调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2缩短规划周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滞后严重,主要是因为规划周期较长。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对整个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具体修订时,结合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趋势,可以将当前较长的规划周期缩短为适当的年份,实现不同的规划周期的统一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加强土地跟踪和管理,积极应用高科技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土地利用,确保各土地利用变化合理,科学地调整农村集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效实现农村集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调整和完善。对于以往复杂的规划方案,我们需要汲取其中核心内容,把繁杂的手续登记工作进行缩短,减少申报材料在相关部门滞留的时效,这样才能提升工作效率。

3.3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先行先试

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规定,紧密结合农村土地管理实践,对已有的典型模式进行了总结提炼,并制定了加强节约集约土地的相关政策指导意见和土地利用指标管理引导规范等有关政策配套文件。在具体的供地管理中,选取了适量容易掌握、易于评价考核且可以真正体现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水平的核心技术指标,对土地的节约集约使用状况实施了动态监控。健全节约集约土地奖励制度,采取用地发展权、耕地收益的倾斜性配置,激励、指导市(县)政府和土地主体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有效推进耕地节约集约使用。按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化工程建设维护成本、经济机会生产成本,合理利用政策与市场手段,建立健全的生态化工程建设补贴和基本农田环境保护补贴制度。通过对城乡中低效用土地、乡村集体土地等各种用地类型开展全面、综合性的国土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发掘现有土地潜力,提高农村地区总体土地空间承载效率。

3.4实施土地利用差别化管理

基于农村土地使用状况、重点行业的开发格局、城乡体系规模、农村片区功能定位等综合基础资源,将农村按地籍规范区域区分为各个管理单位,并制定了差异化土地管理规定,以建立适应于农村地区不同区域、不同土地结构和不同用途导向的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方式。加大对重点建设区域和重要行业的土地指标保障力度,积极推动农村优势产业与农村新兴产业的开发整合;优化调控农村新增土地需求的空间分配格局,优化农村现状存量对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承载内涵;充分考虑不同区域间土地利用的合理发展利益分配,兼顾农村空间土地发展规模和使用效率的合理分配,以支持农村土地区域统筹一体化均衡发展。土地情况调查结果需要在相关人员手上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对结果施行综合管理,提升调查成果的应用水平。

结语:

以上主要从规划编制与管理的角度,对集体经营性农村集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做出了分析,并结合其来源、分布及集约利用流程等内容,研究其对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当前,我国关于集体经营性农村集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流程与细则正在不断修订与完善,但就上市规模、土地征收及上市方案等相关内容,仍需开展深入的研究,以此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缓解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洪光.农村集体土地集约化经营方式浅议[J].人间,2016,(3):294-294.

[2]袁清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浅析——以湖南湘江新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5):22-23.

[3]钟海龙.有关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3):5698-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