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城融合背景的物流枢纽园区规划探讨——以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规划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3

基于产城融合背景的物流枢纽园区规划探讨——以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规划为例

甘盖凡

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产业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和产业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产业城市融合的思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运用“产城融合”的理念,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和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物流枢纽园区是我国城市物流及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一般面积为几十平方公里,可以看做一个小型城市。文章基于产城融合背景视角,从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两个层面,结合四川省德阳市国际铁路物流港项目的规划,对新常态下物流枢纽园区的产业与空间融合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产城融合;物流枢纽园区;

1 概述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的一体化。在城市的基础上,为产业发展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产业发展可以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产业发展也可以促进城市的产业发展。产城融合是新常态下城市生产与生活和谐共存的新发展理念。没有产业的支持,最美丽的城市只是一座空城;没有城市的支持,没有强大的产业做支撑是空虚的。“产城融合”是促进物流枢纽园区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与城市一体化在园区开始规划时就要考虑进去,将“产城融合”的概念贯穿整个园区规划,以便更好地指导物流港未来的发展。

2 物流港概况

物流港位于德阳城区以北6公里,总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规划区以黄许镇为主体,涉及德新镇少部分村庄。物流港以成都铁路局投资的黄许镇铁路货站为依托,以公铁联运枢纽为基础,以德阳本地重工业产业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出入需求为依托,以吸纳成都青白江外溢物流产业为拓展,服务成德绵城市一体化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园区。

2.1区域产业结构

成德区域形成了双核双带的产业发展结构,分别是以成都主城、天府新中心为双核心,以“德阳—资阳”沿线的装备和机械制造产业带,以“眉山—郫县”沿线的高技术及战略新兴产业带。

物流港位于“德阳—资阳”沿线的装备和机械制造产业带上,在该产业带上,德阳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其载体主要以德阳城区和广汉作为产业载体,青白江定位为航空航天制造、建材制造以及铁路物流枢纽;龙泉产业定位为汽车、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制造,简阳产业主导为机械制造、橡胶化工、药业药械制造;资阳作为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汽车零配件制造等。从这些产业布局要求来看,整个东侧沿线的装备和机械制造产业带上除青白江拥有部分物流功能补充外,沿线缺少生产型服务产业,而物流港就是要抓住这些产业缺口,在生产型服务业上打开突破口,从而有效提升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层面定位为生产型服务业,是契合区域产业布局需求的。

天府新区作为整个区域产业的核心,在制造业的基础上主要发展带动性强、技术密集、能形成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集聚发展高端服务业,承担构建“内陆开放门户,国家增长引擎、区域辐射中心和科学发展示范”四项国家战略使命。物流港产业定位为生产性服务业,也是积极融入天府新区大框架,构建大成都产业集群的有力推动,将区域核心竞争力强化起来,这样才能够在区域竞争中占得先机,未来产业的竞争必将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竞争。

物流港的发展不局限于一地一隅的思考,而应站在区域的角度,站在国家使命的角度去看待,要有效整合周边资源,通过生产性服务业这一产业粘合剂的作用,将区域的产业整合起来,形成区域竞争力,同时要从国际物流大通道、中欧班列、“一带一路”、供应链枢纽城市等这样的大战略、大格局、大视角下来看待物流港发展。

图1 区域产业结构图

2.2区域空间结构

随着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入推进,区域空间结构日益清晰,按照“一带三轴对接区域,三环五廊凝聚核心,多节点带动全域发展”的思路快速推进,强化成—德—绵发展走廊,依托综合交通形成产业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综合性城市发展连绵带;而我们的物流港就是位于这条最重要的成德绵发展带上。物流港南接德阳、北连罗江,是德阳主城区联系县域城市的节点,按照中部建设城镇密集区,强化高端产业和服务职能的总体规划要求,在成德同城化、成德绵合作发展背景下,将进一步强化德阳中心城区在市域中部走廊的整合作用,提升旌—广—罗核心走廊联系,适时进行行政区划和管理调整,推进旌广一体化,加强罗江与德阳中心城区的联动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要求下,物流港按照产城一体的发展要求打造,形成德阳北部的产业新城,有效连接罗江城南新区的作用更加凸显。

同时物流港的建设弥补了德阳市区与罗江之间的产业和城市的双空白地带,从而能够形成有效联系,按照德阳市的北进要求,物流港按照产城一体要求打造德阳市城市副中心,将有效拉大德阳城市框架,将罗江真正纳入到德阳市的全盘发展之中,在成德绵发展轴上,形成延绵不绝的城市发展带,从而促使德阳、绵阳两市联系更加紧密。

物流港的建设必须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推进,充分利用周边资源环境,加快促进产业导入,强化现代服务职能,提升产业服务等级,完善城市各项功能,注重城市形象塑造,实现产(产业园区)、城(城市副中心)一体发展,有效互动,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有效联系罗江产城发展,加强德绵两地联系。

图2 区域空间结构图

3 物流港产业发展与总体定位

3.1基于调研与区域数据分析的产业发展指引

通过对德阳、成都、绵阳、重庆、宝成铁路沿线等区域进行实地和网络数据调研,得出物流港未来产业的选择和发展指引。

图3 德阳物流产业需求选择

图4 德阳物流产业发展指引

3.2 总体发展定位

按照“港城一体、产城联动、共生共融”的总体思路,打造复合型产业新城,依托“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打开西部门户,依托自贸区经济,拓展产业腹地,发挥成德同城化的资源整合优势,统筹考虑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两个维度,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

以生产型物流业为基础,以外包服务产业为重点,以金融服务业为核心,打造服务于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现“复合新城”的产业目标;以城市型地产为基础,以商贸服务产业为抓手,构建服务于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业,体现“复合新城”的城市目标。

图5 物流港总体发展定位

4 产城融合理念在规划中的运用

产城融合就是要处理好“产”和“城”的相互关系。产业方面,无论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关键在于提供就业。城市方面,实现“居者有其屋”是其核心功能。在规划方案中我们根据产城一体单元的概念对空间进行分割处理。

4.1 产城一体单元的规模

产城一体单元是实现城市产城一体发展的基本空间引导单元,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把城市的生产及生产配套、生活及生活配套等功能,按照一定协调的比例,通过有机、低碳、高效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并能够相对独立承担城市各项职能的地域功能综合体,需要在保障效率、提高活力、完善结构等多方面对城市空间进行优化。我们以交通效率和配套效率作为产城一体单元的两项重要评价指标,并从这两方面对产城一体单元的规模(空间尺度)进行研究。

图6 各类城市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和服务面积统计表

4.2 规划空间布局策略

原则上单元内60%以上的就业人口(含带眷)在单元内部居住,即被认为达到职住平衡。其计算公式为:

Y/X=A*B*(1+C)*D*E

X-产业用地面积;Y-居住用地面积;A-产业就业密度;B-带眷系数;C-三产劳动力数量与二产劳动力数量比值;D-职住平衡比;E-人均居住面积。

根据上述配比关系测算,可以进一步明确各类产城一体单元内各类功能之间的配比。

4.3 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模式

根据产城一体的原则,在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的预测的基础上,将规划区划分为两个单元。把“宜居宜业”放在首位,优先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做到产业和生活功能相平衡,避免人为造成生产、生活割裂。生产、生产配套、居住、居住配套四大功能高度复合,并一体化发展,以转变原有过度功能分区带来的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隔离的固有模式。

在单元的内部,满足公共服务配套的经济性,集中了商业、文化、娱乐、办公等服务业功能。按照特色多样的原则配置产业、产业配套、居住、居住配套。通过建设规模的预测,规划区的建设规模不大于20平方公里。在规划年限内将规划区划分为一个单元。基础设施以及技术水平提高后,解决水资源对规划区建设的限制,可以在北侧拓展建设用地,届时可以将规划区重新划分为两个功能单元。

我们在对上位规划和现状进行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构建初步的规划结构,结合地形、城市功能以及景观要素,完成初步的路网格局,形成主干路、次干路系统。依托初步的道路交通方案,形成生态绿地和开敞空间体系,进一步深化布局主要用地类型。根据人口规模与土地容量的测算,划分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确定中心体系。将用地划分为一个个宜居宜业、功能相对独立的空间单元,并结合产业布局确定最终规划方案。

图6 物流港土地利用规划图

5 结语

2018年完成了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的策划与规划方案,目前,黄许铁路货站周边区域已经逐步实施,从实际情况来看,产城融合的规划理念基本符合实际。

在物流枢纽园区面积逐步扩大化的今天,“产城融合”在大型产业园区中的实行势在必行,只有实现了产业与空间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城市和园区有活力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辉,陈欣,李薇,赵娅琴,邢蔚婷. 安徽省冷链物流产业联盟规划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07):1-6.

[2]. 加强冷链物流产业规划  助力农村电商[J]. 青海农技推广,2020,(04):43.

[3]翟茹雪.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规划背景下新型物流枢纽的发展研究——以广州国际物流产业枢纽为例[J]. 物流科技,2020,43(06):99-102.

[4]. 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  加强冷链物流产业规划  助力农村电商[J]. 农村工作通讯,2020,(11):40.

[5]黄定荣. 浅析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的规划调整思路——以三明城市物流园为例[J]. 四川水泥,2019,(12):87-88.

[6]邝力.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与创新规划[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7):20-21.

[7]刘真,王林.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北宜昌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为例[J]. 华中建筑,2019,37(07):98-103.

[8]王姝,张琪,李娇. 廊坊市高端物流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下[J]. 现代商贸工业,2017,(34):37-38.

[9]施国荣. 平潭国际海洋产业物流园规划及建筑设计[J]. 江西建材,2017,(18):59+129.

[10]王姝,张琪,李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廊坊市高端物流产业园区规划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7,(13):38-39.

[11]. 伊电集团:推动金融物流发展,降低铝产业链运行成本[J]. 中国金属通报,201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