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协调效应助推全面共富和全面共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数字经济的协调效应助推全面共富和全面共富

赵金地  

中共安康市委党校

摘要: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速放缓,数字经济爆发潜力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也被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嵌入和依托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的效应助推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径为: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能够助推共建共富;数字经济的协调效应能够助推全面共富。值得关注的是数字经济也存在加大“数字鸿沟”、贫富差距的风险,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规避风险,推进共同富裕事业稳步向前。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共同富裕;作用路径

一、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助推共建共富

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主要体现在数字经济能够促进人民物质生活的富裕和精神生活的富裕。而促进物质生活富裕主要表现在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使数字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从而激发了人的创造意识与创造思维,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创新和产品创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精神生活的富裕主要表现在数字经济推动技术创新和治理创新,增加了人民的创造力、生命力和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基于此,数字经济产生的创新效应在促进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方面对共建共富起到助推作用。

(一)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促进物质生活富裕

共建共富需要充分调动人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受。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促进物质生活富裕就体现在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能够激发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生产创新和产品创新,使社会财富极大涌流。创新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数字经济的发展依靠创新驱动,在制造业领域,依托数字技术和创新发展有了智能制造、定制化生产等;在服务业领域,涌现出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金融、数字旅游等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服务业的新业态。在2020年疫情对经济造成下行影响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在提振经济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线办公、远程教育、移动协同等技术孵化的新场景在疫时得到全面应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市场的平稳运行。同时,疫情期间被暂时压抑了的消费、投资等需求在后疫情时代得以释放,这些需求通过数字市场得到满足,并反作用于在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价值的数字经济上,为中国经济的反弹增加额外动力。这些数字经济创新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和新业态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激发了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也提高了人民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创新和产品创新,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创造。             

(二)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促进精神生活富裕

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在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与积累。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促进精神富裕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使人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改善了人类的工作环境,丰富了人类的消费场景,提高了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数字经济的技术创新使现代科技代替了以往劳动者所承担的部分繁重与重复的工作,使工人能够从繁重的工作压力中解放出来,能够让劳动者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从事工作,提高了人的创造力,而且数字劳动在人从以往繁重的劳动解脱出来之后,“可以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陶冶高尚的情操,培育广泛的兴趣”;数字经济的技术创新也使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更加体面,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丰富的生活场景,人们随时可以在互联网中享受免费的服务,这些服务节约了时间,丰富了生活,提高了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治理创新提高了政府的现代化治理效能,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政府创新治理方式,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逐步构建数字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可以通过提高人民的创造力、生命力和积极性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从而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最终实现全面富裕。

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可以带动人民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人民的创造力、生命力和积极性,提升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促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积累,助推共建共富。

二、数字经济的协调效应助推全面共富

数字经济的协调效应可以解决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依旧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新时期我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方面。数字经济的协调效应作用路径是数据和信息等要素极易实现跨区域的自由流动,数字技术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数字经济能够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协调产业布局、改进生产方式,以此促进了区域、城乡的协调全面发展。

(一)数字经济的协调效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实现跨区域的自由有序流动,区域间形成合理分工、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最终达到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均衡高效的发展的目的。随着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成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方略之一。一方面数字经济的数据和信息等要素比较容易实现跨区域自由流动,同时平台化、数据化降低了产业的空间集聚度,促进了供给侧改革,使生产趋于分散,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行政垄断和地区划分,全国各地的企业和居民都能以同样低的价格购买产品和服务,不会因为地理位置不同产生明显区别,产业的分散有助于提升区域之间发展的平衡性。另一方面,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东慢西快”的增长格局,四大板块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总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态势。新时代利用数字经济的协调效应可以促进四大板块区域深入协调发展:首先数字经济能够引领东部地区率先实现创新优化发展,其次数字经济能够强化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再次利用数字技术与工业生产模式相结合,能够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最后利用数字技术能够激发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优势,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此,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推全面共富。

(二)数字经济的协调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数字经济的城乡协调作用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能够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习近平在2021年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就强调了发展数字经济在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强调要抓住数字经济的先机,只有快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共同富裕。首先数字经济能够利用信息和平台带动城市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市的现代物流、电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在农村合理布局,提高农村的全要素生产率,助推农业现代化,赋能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能够利用数字平台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制造业结合、“三产”融合、“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成立农村电商品牌等以数字技术促进农业产业振兴数字化实现经济发展的路径。再次,农村的“绿水青山”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进行更好的宣传推广,利用生态宜居的环境打造优质旅游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真正把“绿水青山”变为惠及人民的“金山银山”。最后,“数字技术可以推进‘互联网+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的数字化可以提高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水平,依托综合信息平台完善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深入推进农村居民的医疗、养老、教育、就业、救助等方面的信息化服务。”[1]大数据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有力抓手,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创新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农村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数字乡村建设的治理应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推动力,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

参考文献

[1]李晓雨,杨欣.“十四五”期间嘉兴推进数字化改革助力高水平共同富裕建设的研究[J].中国市场,2022(19):184-187.DOI:10.13939/j.cnki.zgsc.2022.19.184.

[2]郑素兰,范芹.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内在关系、风险挑战、具体路径[J].经济师,2022(07):11-13.

[3]鲁津旗.数字经济、环境规制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22(17):21-24.DOI:10.14097/j.cnki.5392/2022.17.034.

[4]张文,印梅.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生产力研究,2022(06):100-104+150.DOI:10.19374/j.cnki.14-1145/f.2022.06.011.

赵金地   17621487992

中共安康市委党校

陕西省安康市江北花园大道中段安康市委党校


[1]温念军. 发展数字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N]. 钦州日报,2021-11-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