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的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的建设研究

李永明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657700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政府部门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及质量,所以电子政务的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由于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的建设涉及较多内容,且需充分考虑政府部门特点,所以,本文就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的建设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电子政务;数据处理

引言:电子政务建设可处理大量数据、可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从而为政府部门快速发现威胁、及时进行处置提供保障,从而营造安全、和谐社会。下列就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政务的建设进行研究,旨在做到大数据技术与电子政务的有机结合。

1.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政务的建设特点

1.1可处理大量数据

大数据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且可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中抓住重点信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轻政府部门工作量。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政府部门每日需处理的数据成指数增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暴增,且随之出现数据堆积问题,对后续工作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可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分析,在解决数据堆积问题的同时,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1.2可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

电子政务数据复杂性较强,数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文本数据、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等。采用以往的数据处理方法虽可完成数据处理,但需花费大量时间、经历,无法满足我国社会需要。而大数据技术为先进技术,其具有较强包容性,可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且处理时间相对较短。

1.3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在时代的发展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高效、快速成为各行各业所追求的。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对所需数据进行快速、高效地处理。倘若遇到无法短时间内处理的数据,大数据技术会对其潜在价值进行挖掘、呈现,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延时处理的损失。

2.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大数据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数据集合,但是其超出了现有软件设备的能力范围,其具有海量数据模型、价值密度低、数据来源广泛、数据结构模糊等特征。

在大数据背景下,需以满足电子政务服务理念为基础进行电子政务数据中心进行建设,并确保其具有两大特点,即:数据来源多样化、建设高度集中化。

数据来源多样化指的是以电子政务服务对象为依据进行数据采集,而不是以业务为依据进行片面数据的采集。以居民为例,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工作信息、个人消费信息等皆为结构良好、易采集的信息,这些信息可单独构成业务系统,而融合这些业务系统可构建传统数据中心。个性信息、消费偏好、个人习惯等信息也属于个人信息,但其具有模糊、私密性、非结构化等特点,通过融合这些信息,可构成一个感性人。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其需从不同层面采集信息、融合信息,从而满足不同需求。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中心图如下:

图1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中心图

建设高度集中化是指在进行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时,以省级单位、地级市单位为中心,政府相对业务性部门为补充。传统以业务为核心的电子政务系统、数据中心实数据库构成信息孤岛,对后续工作、发展造成直接影响,而进行高度集中化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集中化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时,需尽可能由职能部门统领各部门上传相关信息。

3.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

3.1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总体架构

在建设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时,需围绕“以安全数据为基础、数据治理为手段、监控分析为核心”进行,将其自下而上分为五个层级,具体如下:

监测对象层:规定安全监控范围,确定监控目标。以省级电子政务中心为例,可将监测对象确定为:防火墙、日志审计、核心网络设备等。

数据采集层:基于实际情况制定采集数据内容,通过多样化方式采集安全数据采集通常情况下,可采集的数据信息有网络流量、威胁情报、漏洞信息等。

数据管理层: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类安全数据分类、分级、分层,统一建库存储。

监控分析层:为业务开展提供支持,如:上层应用展示、上层应用管理;为相关主管单位提供态势感知、监控管理、智能分析等基础安全能力。

应用支撑层:基于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需求的交互多维度模型、多层多尺度可视化技术融合处理安全态势要素数据,对网络属性信息进行全面描述、安全态势进行趋势分析及总结、应急处理等业务过程进行全面展示。

图2 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总体架构图

3.2电子政务数据能力构建

电子政务数据能力构建依托于各类设备能力、汇聚数据种类。由于该平台需覆盖省级管辖区域的探针、云管平台、网络设备等,且具备较强的数据采集、整合、调取能力,能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所以可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电子政务工作效率。此外,该平台可实现数据共享。

3.2.1电子政务数据流转能力

电子政务数据流转过程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

图3 电子政务数据流转过程图

就数据采集而言,其包容性较强,支持多种采集协议。在进行数据采集时,该平台模式为“主动上报为主、被动采集为辅”。被动采集通常应用于防毒墙、WAF等设备;其他对象优先采用主动上报方式。同时,其所采集的数据类型呈多样化趋势,包括安全事件、评估检测、运行状态等。

安全数据处理步骤:(1)清理、过滤安全数据,借助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转化、加工。(2)按照相关要求统一处理原始数据,使数据格式统一化,并满足相关要。同时,需保存好元数据、原始数据,以便溯源。(3)基于数据联系补充安全数据,构建完整数据。(4)根据数据所属业务系统、设备类型进行标记,使其标签化。

数据存储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数据类型进行分类存储。在存储相关数据时,需以数据存储规则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方式进行存储。

3.2.2电子政务安全检测分析能力

电子政务安全检测分析能力包括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安全监控管理能力、安全智能分析能力三种,具体如下:

安全态势感知:明确整体安全态势,了解各类态势指标变化情况,如:威胁、事件、风险等。根据基础安全数据及分析结果挖掘不同层面、纬度的数据,从而形成综合态势分析能力,出具相关报告。

安全监控管理:了解网络安全事件,并对网络攻击行为所引起的各类安全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并灵活借助自定义态势专栏分析该事件信息,如:影响范围、防控进展等,为相关部门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深入分析、跟踪各类专题事件,并通过调用基础数据和信息进行追溯,从而找到攻击者,从攻击手段、攻击过程、攻击者三个方面入手制定分析报告,为事件预警、应急处理提供依据。

安全智能分析:基于计算功能对已保存的数据进行计算,并通过提供计算调用接口满足分析系统调用。通常情况下,数据计算包括实时流分析、离线分析、融合建模三个部分。

3.2.3安全应用展示及开放能力

安全应用展示:其依托于数据传输与人机交互技术,可实现生产操作可视化、业务管理可视化、决策支持可视化。在进行可视化展现技术的应用时,需将满足信息综合展示需求为目标,选择科学合理的展现技术路线。

安全开放能力:数据中心隶属于电子政务协同监管体系的一部分,可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联动。通过数据共享机制和接入机制实现了面向全省的、各行业的业务协同设计,实现了安全监管工作的统一安排、统一指挥、能力共享、相互协作。

3.3电子政务安全大数据评判分析

3.3.1构建网络安全“平安态势”

通过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可构建网络安全“平安态势”,实现全面检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针对性的研判预警,从而提高安全防护水平,做到社会安全稳定。

3.3.2实现安全数据统一管理

通过数据中心的建设,可实现各类数据的统一管理、实时共享,并站在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做到网络攻击方向识别、安全事件追踪溯源,从而构建网络安全监测协同体系。

3.3.3节约运营成本,提高信息时效性

电子政务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而信息技术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所以其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运营成本,提高信息时效性、利用率。比如,可借助网络进行安全通报、安全预警、应急指挥,在潜移默化中降低经费支出、资源消耗,并使行政效能得到充分提高。

结语:综上所述,电子政务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满足当下需求的唯一路径,所以,上述就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方会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且现有数据中心会逐渐显现不足,所以,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完善、整改,以做到电子政务建设与时俱进,并满足政府部门工作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此,才可实现大数据技术与电子政务的有机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政府部门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及质量,为政府部门快速发现威胁、及时进行处置提供保障,从而营造安全、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苏烨.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的建设研究[J]. 数码设计, 2017, 6(12):2.

[2]刘岩, 刘铭. 新兴技术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挑战及新途径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1.

[3]林亦殷. 论述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的建设[J]. 数字通信世界, 2019(6):1.

[4]郑佳荣, 王强, 李青元. 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政务建设思考[J]. 测绘科学, 2014, 39(5):3.

[5]朱秀奇.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创新发展研究[J]. 现代商业, 2017(31):2.

[6]方强.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政务建设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13):3.

[7]邵燕, 陈守森, 许强,等.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 现代商业, 2016(19):2.

[8]张行舒.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研究[D]. 云南财经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