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建筑(深圳市体育中心)建筑消防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浅谈体育建筑(深圳市体育中心)建筑消防设计

张雅霖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建筑设计的快速发展,建筑结构空间越来越复杂,建筑流线组织丰富多变,随之而来的建筑防火与人员疏散等问题为消防设计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对深圳市体育中心项目体育馆建筑设计进行实例剖析,从平面设计及消防疏散等方面,在体育馆消防设计中提出合理、可行的建筑设计策略。

关键词:体育建筑,建筑消防设计,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

一、项目概况

深圳市体育中心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笋岗西路(近上步路),地块用地面积278092.06㎡,地块内包含体育馆、体育场、游泳跳水馆、射击馆等,设计内容为一座体育场(4.2万座)改建,一座体育馆(1.5万座)新建及两层地下室新建,总建筑面积为376300㎡,体育场、馆通过二层大平台相连通,体育场、体育馆均为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附属空间为小于24m的多层建筑)。体育馆的体育建筑等级为甲级,体育馆耐火等级为一级、体育场耐火等级为二。

深圳市体育中心项目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体育软实力的重要文化设施。是我市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现代文明之城的重要地标性建筑。    

                  IMG_256

二、消防平面设计

体育馆总建筑面积为66600㎡,建筑总高度44.10m(罩棚高度)其中看台高度27.00m,框架剪力墙结构,屋顶罩棚为钢结构,地上六层,看台可容纳观众1.5万人。馆内满足11种不同赛事及演艺的空间布置要求,满足多用途的高效运营,其中观众人数最多的为篮球模式(1.5万人),场芯人数最多的为演艺模式(3248人)。

一层为运动员、新闻媒介和场馆运营用房,二层为低区观众出入场大厅,三层、四层为包厢,五层为高区观众出入场大厅,六层设备机房。

体育馆共分5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直通室外,第一至四防火分区为体育建筑一层功能用房,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4000㎡,第五防火分区为场芯(保险比赛观众厅及观众休息厅),建筑面积不超过40280.57㎡,

         IMG_256

消防车通过市政道路进入场地内,通过体育场北侧及副馆东侧的坡道上到二层平台。体育场、馆在一层、二层平台均设置环形消防车道,二层平台消防车可到达,界定为安全区。

三、消防疏散设计

体育馆为双层幕墙,内幕墙设置消防救援窗,对应的外幕墙无法层层开洞,现设计四层、五层内幕墙设置消防车云梯可直接搭靠救援窗,三层的救援窗需要在外幕墙设1.1m宽的钢梯到达,六层为设备层,不设救援窗。

1664538657072

消防疏散组织:

(1)一层第一~第四防火分区及第五防火分区场芯人员通过各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直通室外安全区域。

(2)第五防火分区低区看台人员通过看台疏散口到达二层观众休息厅直通室外。

(3)第五防火分区三、四层包厢人员利用四个疏散楼梯间到达二层观众休息厅再通室外。

(4)第五防火分区高区看台观众通过看台疏散口进入五层观众休息厅,利用观众休息厅四角的八部敞开式楼梯到达二层观众休息厅再通室外。

(5)六层设备层工作人员经过观众厅进入四部楼梯到达二层观众休息厅再到室外。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体育馆的观众比赛大厅和观众休息厅为室内空间,由于使用功能的需要,将观众比赛大厅和观众休息厅划作为一个大空间总体考虑,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为40280.57㎡。

(2)由于功能需要,将该大空间观众休息厅作为观众疏散过渡空间,为次安全区,火灾时观众比赛大厅的人员通过观众休息厅疏散到二层室外平台,该大空间存在防火分区过大、观众休息厅次安全区认定是否合理,现行规范对该空间没有明确规定。

(3)本项目体育馆体型大、坐席多,在进行疏散设计时采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并根据《建筑设计资料集》进行复核,经计算体育馆高区看台不满足《建筑设计资料集》的要求,高区看台疏散时间超过4min。

2.解决措施

(1)体育馆二层室外平台消防车可到达, 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IMG_256       IMG_256

(2)为避免不同功能区火灾时相互影响,将比赛大厅、观众休息厅划分为各自独立的防火单元,单元之间采用2.0h的防火隔墙分隔。

(3)观众休息厅内的小型商业服务设施严格限制业态,仅用作售卖饮料、熟食,不得用作服装的火灾负荷较高的业态,小型商业服务设施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特级无机防火卷帘、乙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进行防火分隔, 火灾时着火铺位的卷帘分两步降落。

IMG_256

(4)体育馆看台外侧的观众休息厅仅作为赛时人员集散之用,而不用做其他功能用途。

(5)观众比赛大厅看台疏散口设置乙级防火门。

(6)观众休息厅及周边功能用房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不低于 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与比赛大厅隔开,设备机房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其他房间的门采用乙级防火门。

(7)观众休息厅内的各层平台不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不允许堆放任何可燃物,并布置消防栓,且地面、墙面和顶棚等装修材料采用 A 级材料。

(8)观众休息厅设置排烟系统,根据烟气模拟试验的结果,观众休息厅排烟系统设置100%备用排烟风机。

(9)该空间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

(10)观众休息厅内除设置大型疏散指示灯外,还在主要疏散路径地面上增设保持视觉连续的疏散方向标志灯。

结论:我国体育建筑消防设计中可能会存在有与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规定不明确的地方,应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需求并结合国情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本项目有效的解决了大型体育馆存在的消防问题的设计分析,其消防措施设计方案对于类似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GB50016-2014(2018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JGJ31-200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S]

[3]建筑设计资料集(第6分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4]倪兆鹏,刘激扬,张鑫,《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