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反哺消弭银色数字鸿沟优化路径研究——以大成都范围内老年人手机使用情况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数字反哺消弭银色数字鸿沟优化路径研究——以大成都范围内老年人手机使用情况为例

王笑,沈洪科1,陈璟,唐蕾,徐健

(成都东软学院,四川 成都 611844)[1]

【摘要】当今世界数字化发展日益加速,老年人和年轻人接近、使用新信息技术的机会与能力的差异造成银色数字鸿沟,本文主要探讨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数字反哺消弭银色数字鸿沟的优化路径,通过对效果沟、接入沟、使用沟和采纳沟的现状分析,加强数字反哺,提出建设适老的信息环境、打破数字化群体封闭等措施,从而促进银色数字鸿沟的弥合。文章最后对未来大成都范围内数字反哺消弭银色数字鸿沟提出了实践建议,以期为其它地区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数字反哺;银色数字鸿沟;

一、基于银色数字鸿沟下的大成都范围内老年人手机使用情况现状及问题

1.1 老年群体手机使用“接入沟“差距

伴随着我国高度信息化发展的数字时代,我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也日趋显著,二者的同时出现无疑加剧了“银色数字鸿沟”的生长,导致了老龄群体数字接入的门槛增高,弥合鸿沟加深,让老龄群体对数字智能的排斥心理、畏惧心理加深。新兴又活跃的互联网缺乏对老龄人口的诉求考虑,老龄人“接入”当下社会意愿小、难度大,我国的老龄群体至今仍然因此主观逃[2]避或者客观被排除孤立在互联网时代以外。高效智能、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高速向前发展的同时,必然要回应关注者众的银色鸿沟问题,让中国的老龄群体不被互联网漠视、孤立、边缘化。

1.2 老年群体手机使用“采纳沟“差距

当今互联网时代衍生的智能产品更新迭代,“朝秦暮楚”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狂飙突进的高新技术发展无疑使老龄群体接纳数字产品壁垒上升,触网成本增多,“采纳沟”的弥合差距加大。同时,面向老龄群体服务的社会保障、养老医疗类诸多部门、社区、居委会,其产品和设备的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适老性,数字化服务难以普及老龄群体,忽视了老龄群体的需求和现状。加快产出面向老龄群体的数字设备,让老龄群体使用数字产品障碍减少,破除“采纳”壁垒,弥合“采纳”鸿沟,是当今科技继续向前发展必须回答的社会关切。

1.3 老年群体手机使用“使用沟“差距

当今智能产品如若消弭银色鸿沟,面向老龄群体的智能服务、数字产品是否足够易用,足够便捷,足够安全,尊重老龄群体主观人格和表达,“使用”鸿沟的消弭,从根本上要让老龄人在数字社会中拥有高度适配自身身心诉求的设备和活跃空间,提高老龄群体的社会参与度,让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数字技术和服务,让他们可以融入数字化社会,同时加大网络安全保护力度,使用相应的干预手段,弥补老龄群体的数字思维匮乏,提高他们识别网络信息的观念和能力。

1.4 老年群体手机使用“效果沟“差距

杜绝年龄偏见和刻板印象,互联网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可以以舍弃老龄群体为代价,任由老龄社会的群体间摩擦和鸿沟加深,同时也不可以强制的一味要求老龄群体速度加入数字社会,而忽略老龄群体成长固化于数字时代之前的健康限制、生理机能和生命历程,用温柔、包容、尊重的理念弥合“效果”鸿沟,充分运用家庭反哺,各界帮助,技术支持弥合老龄群体和数字时代的代际和鸿沟,杜绝年龄偏见和刻板印象,让老龄群体获得社会关切,社会参与度和归属感,共享数字红利。

二、基于数字反哺“消弭”银色数字鸿沟的精准治理路径

2.1 构建新媒体个性化服务,打造全方位“电子关怀”

    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互联网也在各行各业得以广泛的应用。而在这种情况下,老年群体逐渐被时代“淘汰”。无法很好使用智能机以及相关的应用,使得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很多的问题并且疲于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构建新媒体个性化服务,让新媒体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尤其是老年群体。打造个性化服务,将复杂的操作流程简单化,为老年群体提供精准化服务以及个性化的生活环境。促进老年群体融入新媒体时代,提高老年群体与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增强老年群体在生活中的参与感和满足感。让新媒体因人而异,为老年群体打造全方位的“电子关怀”。

2.2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健康适老的信息环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做核酸还是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都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面对不会操作手机甚至没有智能机的老年群体,外出显得格外不易甚至是寸步难行。正因如此,社会应当积极主动为他们建设更完备的健康适老的信息环境。社会群体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无论是设立老年大学亦或是社区对信息技能缺乏的老年群体提供帮助措施。推动网络媒体适龄化,满足老年群体健康养老的需求。

2.3 发挥老年主体地位,打破数字化群体封闭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东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老年群体的数量逐渐庞大,我们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此情况下,我们应发挥好老年人的主体地位,去打破数字化群体壁垒。我们应该明白老年群体并非弱势群体,他们拥有自己相应的社会定位。我们不应剥夺老年群体在晚年生活的自主地位,而是应对他们有正确的认知与定位。老年群体不仅是社会的共享者,更是社会的共建者。我们应该利用好新媒体,打造更适合老年群体的应用软件以及操作系统,迎合老年群体的需求,使他们不被网络一次次“拒之门外”。要以服务多个群体为导向,打破数字化群体封闭,使老年群体也能被新媒体所“服务”,数字化生活不应只服务于一批人。

结语

如今,人们能够快速便捷地捕捉信息得益于数字技术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而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迫使其不得不退出社会生活场景,这也进一步影响了互联网银发经济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关于大成都范围内银色数字鸿沟的现存问题,以及针对老龄化的数字经济教育的发展不够成熟,通过打造全方位电子关怀,建设健康适老的信息化环境等一系列动作,对后续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提出一定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科目行业的空白。但研究主要局限于大成都范围内,未能对数字反哺弥合银色数字鸿沟进行全方位的梳理研究,后续研究可以从后疫情时代下数字反哺消弭银色数字鸿沟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给其它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斌,金栋昌.老年数字鸿沟:表现形式、动因探寻及弥合路径[J].中州学刊,2021(12):74-80.

[2]孙静.数字鸿沟视域下老年人接触和使用智能媒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湖州市老年人智能媒体接触和使用的调查[J].新闻爱好者,2021(04)

[3]宋宝莲,刘惠婷,张纪超.“银发数字盲区”的隐忧与“数字精准反哺”之道——以河南省焦作市中老年智能手机用户为例[J].东南传播,2021(09)

[4]王茜,杰玛·威尔逊.数字鸿沟如何影响老年人的技术使用[J].青年记者,2021(05):99-100.DOI:10.15997/j.cnki.qnjz.2021.05.038.

作者简介:

王笑(2000——)女,汉族,河南新乡人,单位:成都东软学院,本科,市场营销,研究方向:大数据营销

沈洪科(1978--)男,汉语,湖北随州人,单位:成都东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陈璟(2003——)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单位:成都东软学院,本科,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管理

唐蕾(2003——)女,汉族,安徽天长人,单位:成都东软学院,本科,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管理

徐健(2001——)男,汉族,四川富顺人,单位:成都东软学院,本科,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方向:新媒体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编号:XJLL2022011

 通讯作者:沈洪科,硕士,成都东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 通讯作者:沈洪科,硕士,成都东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