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2
/ 2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车 清

中铁二十五局二公司 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顶梁柱”、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安全发展的“压舱石”,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需要持续推进,才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 国企改革 保值增值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的政治基础

首先,是由国有企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国企姓党,这是国有企业的根本属性,决定了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的企业不同,更加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有企业要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我们党赢得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1]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其次,是由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决定的。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2]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保持国企改革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国企的政治优势。据统计,2021年我国国有企业总营收以75.6万亿元占全国GDP的66%,尤其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国有企业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能够保持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基石。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决定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第三,是由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现实所需决定的。当前,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国内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国有企业要率先适应当前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主动求变,主动应变,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竞争。还要辩证地认识到,国有企业既有自身优势,也有弊端。比如,就笔者所在的建筑行业而言,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私营建筑施工企业相比,管理成本居高、创效能力低下等不足造成市场竞争优势减弱,甚至在个别领域、部分地区并无显著优势。要适应市场竞争,就必须坚持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3]这正阐释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每一位国企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说的更浅显一些,国企领导人员的职责就是要千方百计让企业实现盈利,不能出现亏损。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这一特殊群体,既是企业家,更是政治家,既要在经营管理国有企业中履行经济责任,体现经济价值,更要在改革发展国有企业中履行政治责任,体现社会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党和人民把国有资产交给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是莫大的信任。”要扛起这一份政治责任,不辜负这一份信任,国企领导人员就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必须坚定信念、任事担当,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2]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在不断改革中开创发展新局面。[4]

三、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的必由之路

2020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2020年至2022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5]

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相关要求,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和笔者所在企业的发展实际,近年来笔者所在企业开展了包括“三项制度”改革、管理机构改革、项目管理模式改革、制度体系和制度流程重建等一系列有助于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改革,还按照要求完成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改革工作。

改革只有进行时。国企改革一刻也不能停歇。从主观方面来看,笔者所在企业的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管控能力还不够强,人才、资金、市场等各种资源储备还远远不够,适应新时期市场竞争的理念、融入市场的方式、搏击市场的能力与行业内标杆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客观层面来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市场竞争瞬息万变,决定着管理模式、管理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只能主动求变,适应市场,主动改革,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在市场中求得发展。

四、适度做大生产经营规模,是实现国企保值增值的关键所在

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经济运行状况,或者说财务状况。而经济运行情况和财务状况又取决于生产经营规模。生产经营规模不够,势必营收偏低,资金流不足,经营运行处处受挫。

一方面是生产规模。以笔者所在的综合建筑施工国有企业为例,年人均施工产值300万元是行业内较为公认的合理生产规模下限。笔者所在企业职工约1100人,也就是企业年施工产值要达到33亿元以上,才能实现较为合理的生产规模,才能保证足够的现金流和经济运行能力,进而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是经营规模。经营规模是生产规模的前提基础。按照当前国内国际建筑施工行业状况,国内EPC、PPP等模式的投资类项目比例上升,公招类项目比例下降,投资类项目前期运作周期长,产值转化率较低,国际建筑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形势下滑等影响,投资规模增长预期不够理想,因此过去行业较为公认的年度经营承揽订单要达到年度施工产值的2倍,已无法满足当前生产规模任务储备的需要。年度任务储备至少要达到年度产值的2.5倍甚至是3倍,才能保证当前市场环境下生产经营规模的适度合理增长。

同时,做大规模不是一味的做大,而是要保持适度规模、理性规模。适度规模就是要与当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控能力等相匹配。在做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必须保持人力资源规模的稳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此外,生产经营规模做大的同时,管理能力、管控水平必须同步提升。

五、结论

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企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如何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认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开展国企经营管理,提升领导人员管理水平,适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黄速建.创新是国企发展壮大必由之路[J].国企管理,2018(01):40-41.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76-179.

[3]张培海.国有企业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J].上海商业,2017(08):20-21.

[4]孙勇.浅谈国企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自身修养[J].中外企业家,2018(05):138-139.

[5]闫永,郭大鹏,原诗萌.突破困境 开拓新局 央企改革三年行动观察[J].国资报告,2021(06):18-2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