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分析

/ 2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分析

王丽莎   ,王彩云, ,粱浩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医院  陕西宝鸡 721000

摘要

目的:分析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行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成效。方法:选择2022年1~2022年6月进行CRRT治疗66例多器官衰竭患者,并对其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评估。结果:患者血压、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P<0.05;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均明显下降,电解质恢复到正常范围,对比治疗前后变化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过程中,有效的监护,加强观察生命体征,维持体外循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护理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是一种稳定的、持续的、缓慢的、大量的水分子和溶质的治疗方式。连续性肾替代治疗不仅可以提供营养支持,还可以有效地消除炎症,而且可以极大地改善传统的间歇性血液透析的弊端,使其在临床上成为治疗危重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因此,本文针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进行了临床护理效果分析,选择在2022年1~2022年6月间接受CRRT治疗的66名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1.治疗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66个受试者中,男性34人,女性32人;35~79岁的平均年龄(63.25~7.77);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食物中毒、心肌梗死、肺部感染等是常见的原发性疾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选用的设备为:PEISMA血液过滤器;在病人的右股静脉中形成一条动脉通道;如果有出血倾向,则采用非肝素抗凝,如果没有出血倾向,则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血液流速为150-200mL/min,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调节电解液用量,6-8小时/天,治疗3-10天,期间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

1.2.2护理方法

①血液通路建立:快速建立血液通道是持续肾移植治疗成功的关键;选择双腔深静脉导管,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以颈静脉、股静脉为首选。②防止感染:持续肾移植治疗时,病人很有可能会感染,因此在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用碘伏进行消毒;现用现配纱布替换导管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③保持体外循环通畅:在持续肾移植治疗中,防止导管脱落对维持正常的体外循环至关重要。不使用肝素的病人,可以通过管道预充气,然后冲洗干净,可以降低持续肾替代疗法的凝血。在这一过程中,密切关注各个参数的变化;定期清洗管道以防止凝结。④监测生命体征:对病人进行心电图监测,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如有任何不正常情况,应立即向医师汇报,以便采取急救措施;调整血液流速,以适应病人的生命体征。⑤详细记录进出人数:在处理期间,密切关注病人的进出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保证病人的酸碱平衡。⑥并发症: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对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如果输注太多,可能会引起心脏衰竭。⑦在临床护理中,护士要随时注意病人的精神状况,并与病人进行沟通,以使病人对自身的情况有更好的认识;同时,针对病人在治疗和护理中出现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有助于病人建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心理环境。同时,要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和沟通,使病人的家人能更好地参与到对病人的治疗中;并对病人的家属说明了在治疗中产生的各种消极情绪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1.3观察指标

对66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生命体征、生化指标的监测进行对比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治疗前后生命体征

治疗后,患者血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指标均提高,呼吸心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比较(x±s)

生命体征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收缩压(mmHg)

99.68±10.25

126.39±11.21

12.434

0.000

舒张压(mmHg)

56.94±10.37

77.78±9.99

10.234

0.000

平均动脉压(mmHg)

76.96±11.23

97.36±8.81

10.106

0.000

呼吸(次/min)

36.11±3.33

17.68±3.69

26.219

0.000

心率(次/min)

117.98±9.91

82.39±10.67

17.282

0.000

血氧饱和度(%)

81.02±2.37

98.36±1.09

47.002

0.000

2.2比较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的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均明显下降,而且体内的电解质也恢复到正常范围,对比治疗前后变化P<0.05,具体见表2

表2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x±s,mmol/L)

生化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血尿素氮

53.65±14.44

17.68±7.77

15.511

0.000

血清肌酐

987.32±451.12

455.25±312.65

6.855

0.000

血钾

7.98±1.11

4.31±0.24

22.851

0.000

血钠

166.66±7.14

129.39±4.93

30.373

0.000

血氯

91.16±3.38

98.61±4.99

8.741

0.000

2.3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高于治疗后(P<0.05)。见表3。

表3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治疗前

33

68.45±2.15

75.26±3.26

10.018

0.000

治疗后

33

68.39±2.23

82.57±3.67

18.968

0.000

t

0.111

8.555

P

0.856

0.000

3.讨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是通过对流或扩散的原理来清除体内的水分和溶质,不会对人体的血流动力学产生显著的影响,并可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而持续的肾脏替代疗法需要很长的时间,会导致体外循环的阻塞,从而导致体外循环的紊乱,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出血、凝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此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往往病情较重,治疗成本较高,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疼痛,还会加重病人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连续肾置换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血液动力学条件,提高溶质清除率,提高大分子溶质的清除能力,清除小分子和小球蛋白,从而改善内部环境,吸收炎症介质因子,同时还能及时纠正体内的水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况,确保治疗的质量,维护病人的血管通道,维护病人的血流通道,预防感染;同时,护士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用药情况,如果出现出血、栓塞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处理。

总而言之,连续性肾移植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并可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其副作用。可见,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麦叠琴.感染ICU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RRT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42):339-340.

[2]胡柯琴,荣涛,丁晓霜,等.CRRT治疗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家庭医药,2019(3):281.

[3]李娜.ICU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RRT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J].保健文汇,2019(1):26.

[4]李云.V-AECMO联合CRRT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7):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