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集束化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卢玮

南京脑科医院 210000

【摘要】 目的 研究首发抑郁症患者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首发抑郁症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40例患者接受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中40例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能迅速控制病情,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首发抑郁症;无抽搐;电休克;集束化护理;满意度

抑郁症指的是以持续性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临床特征性表现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1]。该病的主要特点是,病程时间较长,治疗后容易复发发作,对广大患者的人际关系交往和社会功能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2]。本文研究首发抑郁症患者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首发抑郁症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40例患者接受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中40例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抑郁症病史1-6个月,平均(2.4±0.5)个月;年龄30-65岁,平均(44.7±4.9)岁;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抑郁症病史1-7个月,平均(2.6±0.4)个月;年龄33-68岁,平均(44.4±4.3)岁。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① 组建集束化护理工作小组:主要成员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分析护理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查阅资料,并结合实际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② 健康指导:以PPT、视频等多种方式,将治疗原理、操作流程、优势性、必要性向患者进行介绍,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③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与患者沟通,说明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心理建设,鼓励亲属多给予其关心,邀请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分享经验。④ 放松训练:指导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根据护理人员的指令,按照头面部、颈部、下肢肌肉的顺序依次进行放松,在进行训练的同时,需要配合舒畅自然的深呼吸,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天进行2次。⑤ 个体准备:治疗前两天,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选择宽松且舒适的衣服,将活动义齿、发卡、金属饰品全部取下。⑥ 治疗中护理:帮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将领扣、拖鞋完全解开,对头颈部进行保护,密切观察四肢抽搐和骨骼肌反应情况,发现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处理。⑦ 治疗后护理:帮助患者去枕平卧位状态,睫毛反射恢复、呼吸保持平稳之后,可以停止给氧,护送患者至休息室,加强巡视,头痛患者以缓慢的速度进行深呼吸,嘱其保持卧床休息状态,保持睡眠充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1.4 评价方法

满意度:出院当天以我院自拟百分问卷调查,选择不记名打分形式。≥98分满意,<98分且≥80分基本满意,<80分不满意。

1.5 数据处理方法

以SPSS22.0处理,P<0.05时,可认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和t检验,并分别以,[n(%)]和(±s)表示。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P<0.05。见表1。

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0

13(32.50)

17(42.50)

10(25.00)

30(75.00)

观察组

40

25(62.50)

12(30.00)

3(7.50)

37(92.5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属于目前临床对抑郁症进行治疗的一种常用手段,能够对神经递质的传导过程产生抑制,抗抑郁效果较为理想。临床实践证明,大多数首发抑郁症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技术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不足,从而导致治疗的依从性不是十分理想,且在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会有头痛、记忆障碍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出现,对治疗计划的实施产程不利影响,使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3]。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是以循证医学作为根本依据,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和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使护理服务能够多样化、系统化[4]。本次研究说明,首发抑郁症患者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能迅速控制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叶艳,陈莹.氟西汀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的疗效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14(12) : 654-655.

[2] 李昱,付艳梅.改良电休克疗法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世界临床药物,2018,39(3) : 187-189,210.

[3] 黄燕玲.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32) : 76-77.

[4] 顾卫国,宋慧慧,杨勇,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海马形态及侧脑室下静脉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4) : 392-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