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营养护理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针对性营养护理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临床体会

操文萍

麻城市人民医院  湖北 麻城  4383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营养护理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对性营养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各项营养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行针对性营养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对性营养护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近年来高发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时间较长且易复发,引发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相关临床症状,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患者自身营养状况受到影响,不利于后期康复。针对性营养护理是一种个性化护理方案,和常规护理比较,它以患者病情变化为主,为其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满足患者基本营养需求。将其应用于UC患者治疗中,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基于此,研究以我院收治的UC患者为对象,分析针对性营养护理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UC患者共64例收治时间(2021.7-2022.7),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3例,其年龄集中在23-75岁之间,均值(40.11±2.12)岁。观察组32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14例,其年龄集中在22-74岁之间,均值(40.23±2.03)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所有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均知情,已经在入组同意书上签名。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监测病情;用药指导;环境护理和心理干预。

观察组:针对性营养护理。(1)营养评估。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机体营养情况,综合评价患者营养水平,了解患者是否对奶制品、鱼、虾等食物过敏。(2)健康知识讲解。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如疾病知识、饮食健康知识等,告知患者营养支持及饮食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同时讲解机体营养需求和饮食中的注意事项,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3)营养支持护理。根据患者机体营养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告知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根据患者营养评价结果,对食物的危险性、安全性进行评价,为患者合理调配营养餐。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各项营养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 SPSS 24.0 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各项营养学指标

观察组患者血清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学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血清蛋白(mg/L)

血清总蛋白(mg/L)

血白蛋白(mg/L)

血红蛋白(g/L)

观察组

32

132.05±13.16

58.09±3.21

38.16±1.67

125.05±6.16

对照组

32

103.49±11.05

50.55±3.26

30.35±2.72

112.05±5.41

t

-

9.402

9.323

13.842

8.970

p

-

<0.001

<0.001

<0.001

<0.001

2.2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1/32,肠道大出血0例,急性穿孔0例,肠梗阻0例,肠鸣音1例,腹胀腹痛0例),对照组为25.00%(8/32,肠道大出血2例,急性穿孔1例,肠梗阻1例,肠鸣音2例,腹胀腹痛2例),组间对比=6.335,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

3.讨论

UC是一种病因不完全明确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限制在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能延伸到降结肠,直至整个结肠[2]。病程时间长,易反复发作。且该疾病多发于20-30岁群体中。当前认为UC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发宿主反应、基因、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临床早期表现为血性腹泻、腹痛、便血、体重下降、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皮肤病变等。部分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机体营养消化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吸收,加重病情,增加患者治疗难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肠道大出血、急性穿孔、肠梗阻、肠鸣音、腹胀腹痛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对患者实行针对性营养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功能。通过营养评估,可如实了解患者病情及机体营养情况。通过健康知识讲解,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加深患者对营养支持及饮食结构调整的了解,便于患者自我学习和管理,增强对营养知识的综合认知

[3]。通过营养支持护理,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为患者合理调配营养餐,满足患者机体营养基本需求,确保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接近正常水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便于稳定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对UC患者实行针对性营养护理,能有效减少肠道大出血、急性穿孔、肠梗阻、肠鸣音、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血清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晓艳.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针对性营养护理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 37(34):200-200.

[2] 王秀英. 针对性营养护理干预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实践效果评价[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 26(19):311-312.

[3] 刘佩, 苏颖, 朱彩云. 针对性营养干预联合延续性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1, 26(1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