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位操在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复位操在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及探讨

,夏月婵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随着肿瘤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升高,PICC置管已经成为肿瘤疾病的重要、常见操作之一。PICC置管具有安全性高、操作难度低、留置时间长等特点,可对机体血管进行保护,对顺利开展各项输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缓解肿瘤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3]。PICC置管受患者血管管腔复杂性、血管瓣膜、患者体位、分叉部位解剖异常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导管异位情况,尤其是异位至颈内静脉。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后,化疗药物极易造成脑神经损伤,还可造成眼睑、颜面部水肿,甚至出现精神、神志改变,故需要及时对异位导管实施复位。根据常规置管操作实施复位,即PICC置管成功后退出软针并撤出导丝,发现导管移位后实施复位,不仅操作困难,且费时费力,复位成功率难以达到100%。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将复位操应用于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且取得了理想效果,本文特展开综述。

关键词:复位操;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应用效果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尤其被用于肿瘤患者的化学治疗中,具有可靠、安全、高渗等特点,可为患者创建可靠的静脉通路,为正常治疗、抢救工作提供了保证,同时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1]。但是,PICC置管时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并发症,常见问题为导管异位,常见异位部位是颈内静脉。发生导管异位后,极易出现穿刺点渗漏、静脉炎、置管侧肢体肿胀、血栓、堵管等,若异位至颈内静脉且未及时调整后,极易造成导管堵塞、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不仅会打乱患者治疗计划,同时还可增加患者精神压力与痛苦,极易造成护患纠纷。采取常规方式置管成功后撤除了支撑导丝,固定后通过X光胸片实施检查,一旦发现导管异位后会及时复位。常规复位操的复位效果并不理想,且费时费力,经医疗技术进步后,临床应用改良方式开展复位操,发现复位成功率高达100%。本文针对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复位操方法、效果等实施综述,期望为此类患者提供指导。

1、发生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因素分析

PICC置管时由于血管管腔存在较为明显的特殊性、复杂性,主要以头静脉最为明显,管腔自上至下逐渐变细,且分支较多,静脉瓣明显较多,患者多有血管瓣膜或者分叉等解剖变异情况,可造成导管抵住血管分叉或者是瓣膜,进而无法到达预定位置。此外,在穿刺置管时,由于患者情绪紧张、疼痛等因素导致体位配合不良,置管难度明显增加,极易发生导管移位,临床相关报道显示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发生率高达12.5%[2]

2、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复位操方法

指导患者保持站立位并自然下垂双手,将异位手臂向后伸直,尽量伸直与上半身呈现为90°。以上动作可牵拉导管,能够促进导管尖端部位改变,同时还可让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的夹角发生变化,可促进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复位操第二步主要是指导手臂缓慢向上旋转一圈,旋转过程中手臂转至头顶时尽量上举,同时贴近耳朵,手臂转至身体前房时尽量向前伸直,手臂落下时动作缓慢,直至恢复正位。每日进行2-3次,每次15-20min,连续进行3d。复位原理主要是在惯性作用下,手臂停止运动后,导管尖端会出现向下、向前运动趋势,可促进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同时站立位充分利用了重力作用,能够促进导管尖端飘移至靶向管,进而实现复位效果。为明确复位效果,可在3d后实施X线胸部正侧位片检查,可查看复位情况。

3、复位操禁忌症与适应症

复位操主要利用重力作用和肢体活动实施复位,故该种方法安全性较高不会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使用于近期无化疗计划且出现导管异位的缓和。但是该种复位方式需要大范围活动上肢,因此难以耐受日常活动量、限制上肢活动的患者不得采取该法复位,例如心衰、上肢深静脉血栓等患者。

4、复位操背景及原理

美国血管通路学院院士、血管通路专家Joseph L.Pettee在血管介入领域有30多年的经验,主要擅长PICC置管操作及并发症管理。2012年该院士至我国学习交流,讨论PICC置管异位过程中,该院士推荐实施复位操,同时明确他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理想复位效果,且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复位操原理是通过站立位后展肢体,可牵拉导管并促进导管尖端位置改变,能够让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形成锐角,可促进导管尖端位置改变,有利于阻断导管异位,同时通过旋转手臂增加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角度,能够促进导管沿血管顺利进入上腔静脉。手臂伸直落下后,受惯性因素,手臂停止运动后导管尖端会出现向下运动趋势,能够促进导管飘移至上腔静脉。其次,通过肩部肌肉运动所产生的震动传导至血管,可让紧贴血管内壁的异位导管发生移动,可促进血管内壁分离,同时随着血液流动或者体位改变实现复位效果。

5、结束语

总而言之,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后,针对患者实施复位操具有理想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成功率高等优点,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保证相关治疗操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林林,龚萍,洪克秀.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复位方法及护理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2):203-204.

[2]钟婷,谢雪妹,徐富霞.早产儿PICC导管继发异位采用体位复位成功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07):138-139.

[3]沈珂,何春晓,李建民等.1例PICC导管继发性异位的复位及护理分析[J].甘肃医药,2019,38(08):753-754.

[4]李云,冯玉玲.1例PICC导管反复颈内异位患者的复位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1):145-146.

[5]张亚需,陈晓欢,张蓉芳等.体外手法复位在新生儿PICC导管异位中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8):1707-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