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飞行人员睡眠质量影响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4
/ 2

综合护理干预对飞行人员睡眠质量影响效果研究

阮源1,戚菲通讯作者

联勤保障部队大连康复疗养中心疗养六科  辽宁 大连 116013

摘要目的:飞行人员在疗养期间进行睡眠—心理—宣教综合护理干预对睡眠质量影响效果研究。方法:针对136名睡眠欠佳的飞行人员进行研究,随机入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别有68人。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睡眠—心理—宣教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和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评分。结果:研究组入睡时间快于对照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飞行人员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改善飞行人员的睡眠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飞行人员;睡眠质量;护理干预;心理干预;

军事飞行人员在夸昼夜飞行等高强度高压力飞行任务下,易引起飞行人员身心疲劳和睡眠问题,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飞行耐力下降。研究表明,有超过10%的飞行事故因睡眠不足、疲劳所引发,因睡眠耐力下降而至的飞行事故比例更高,严重影响了战斗力[引用哪条文献?]。针对这一现状,对入院筛查睡眠欠佳飞行人员136人,实施睡眠-心理-宣教护理干预,研究对睡眠状态和不良情绪影响的效果。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对从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收治136名睡眠欠佳的飞行人员,随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68人。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睡眠—心理—宣教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组和对照组飞行人员全部为男性,其中研究组年龄在23岁到29岁之间,平均(26.35±2.48)岁;对照组年龄在21岁到2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41±3.56)岁。入组飞行人员均同意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同意书。研究组和对照组资料对比,在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和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性。

(二)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疗养护理,研究组予以睡眠—心理—宣教综合护理干预措施:1.舒适的疗养睡眠环境:包括(1)室温调节:保持冬季18-22℃,夏季25-28℃;调节光线,可以使用遮眼罩避免强光刺激;(2)寝具选择:乳胶床垫,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被褥厚薄,硬度和高度适当的枕头,建议选择宽松而舒适的睡衣,最大程度遵循其习惯,并建议睡前热水洗脚增加舒适度,提高睡眠质量;(3)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防止异味影响睡眠。【1】

2.睡眠心理干预,充分接纳疗养员的情绪以及出现的失眠症状。采用放松技术缓解应激、紧张和焦虑带来的不良效应、刺激控制疗法使疗养员在有困意之后再上床,若仍清醒,应立刻离床进行放松活动,当有困意后再上床;睡眠限制疗法是通过缩短卧床清醒时间,增加入睡的驱动能力以提高睡眠效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对失眠的认知偏差,改变其对睡眠问题的非理性信念和态度。

3.实施个性化的睡眠宣教:根据入院时填写的《疗养需求表》了解飞行人员在疗养初期所提出的疑意和需求,并并耐心解答。针对每名飞行人员睡眠发生问题原因,提供有效分析,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加强睡眠卫生宣教。

(三)观察指标

1.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量表评价飞行人员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2.采用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量表评价飞行人员对睡眠症状的焦虑、抑郁情绪。

(四)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软件研究处理数据。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通过(±s)表示,行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一)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指标比较

研究组入睡时间评分(1.11±0.48)分快于对照组(1.47±0.27)分,睡眠时间(1.00±0.32)分、睡眠效率(0.83±0.15)分优于对照组[(1.08±0.39)分、(1.15±0.6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SQI评分(±s)

组别

例数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研究组

68

1.11±0.48

1.00±0.32

0.83±0.15

对照组

68

1.47±0.27

1.08±0.39

1.15±0.66

(二)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量表比较

两组在干预前后:研究组焦虑量表(SAS)评分为(13.06±12.98)分、抑郁量表(SDS)量表为(11.19±7.15)分;对照组SAS评分为(24.87±5.15)分、SDS评分为(23.76±8.35)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 讨论

飞行人员飞行任务强度高、飞行压力大,跨昼夜飞行等会导致经常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易导致心因性失眠,出现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症状已成为导致飞行人员睡眠质量欠佳的主要影响因素。

【3】因此,飞行人员应积极参加疗养活动,并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睡眠—心理—宣教综合护理干预,进而改善飞行人员的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4】通过本次研究组的结果来看:研究组入睡时间快于对照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综合护理有效缓解飞行人员的睡眠焦虑和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对飞行人员予以睡眠—心理—宣教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较好地改善飞行人员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及对睡眠的主观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国红.心理护理在疗养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0):345.

[2]张绍丽,张传俊. 心理护理对飞行员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疗养医学,2014,23(09):796-797.

[3]李艳平,李娜. 原发性高血压飞行员实施综合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08):740-741.

[4]王锡英,许涛. 心理护理干预对疗养飞行员失眠的影响[J].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07):59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