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我国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对策研究

金飞

654125198311033779      新疆省伊犁州新源县  835899

摘要:水生态环境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实现水和环境的和谐共存,就必须要对我国的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随着水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越来越严重,水资源、水环境以及水灾害等问题愈发复杂,这些也是影响自然资源的主要因素。因此,亟待对水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修复工作。当前社会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话题之一,就是如何进行相关的保护与修复。本文就我国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引言

水环境是生态环境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生命之源。在现阶段,水资源也是一个城市的命脉,对城市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水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面对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对水环境形成破坏这一问题,为有效改变水的整体质量,应当积极地寻找解决策略,保护水生态。

1我国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

1.1流域关键水环境指标未纳入污染物总量控制

当前,流域水生态环境监管的约束性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总氮、总磷等关键水生态环境指标未纳入约束性指标。而氮磷是地表水体藻类生产力的基本营养元素,是导致湖泊、水库、河口和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流域关键水环境指标中氮磷总量控制指标、分区营养物标准体系的缺失,无法从根本上控制不同类型水体的氮磷污染负荷,不能有效指导流域从源头、过程和末端削减氮磷量和入水体量,导致湖泊、水库、河口和近岸海域设定的富营养化控制目标不科学,未能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1.2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对环境的破坏也呈现出持续糟糕的趋势。水资源在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对其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一旦水资源利用压力达到特定高度,则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且容易对水生态环境造成改变。这意味着水资源总量越来越少,如果采取的处理措施不不恰当,则很有可能会使生态环境逐渐趋向恶性循环的态势。对此,必须要在满足群众生活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以及确保其不会遭到破坏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利用与调配进行严密监管,从而能够不断地为社会和国家提供基础资源。

1.3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体制亟待健全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存在许多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城乡区域统筹不够,新老环境问题交织,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凸显,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生态破坏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成为重要的民生之患,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在流域综合管理制度方面,缺乏统筹协调、系统高效的综合管理制度;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补偿范围和覆盖面较窄,补偿机制和渠道尚待健全;在投融资机制方面,引导和激励民间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还未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需进一步拓展。

2对策建议

2.1全面系统修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强化其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建立基于生态系统地带性差异的水质分区管控原则、水体用途管控原则及水质反降级原则,建立《标准》中有关项目、标准限值和检测技术的动态调整机制,形成河湖氮磷标准的有效衔接机制。按水体指定用途补齐现行《标准》中的缺项,突出重点,更新陈旧或者冲突的项目、限值和方法。针对保护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安全分别设置污染物项目与标准限值,污染物项目突出重金属、有机化合物、激素等项目的标准设定;标准限值增加反映水生态健康状况的生态学指标,依据水体使用目的、水生生物及其生境保护用途体现水质标准的差异化。针对抗生素等水生环境风险较大的物质列出优先污染物和优先危害物质清单,制定相应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使保护对象更加明确、保护目标更加清晰,满足水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为《标准》的修订配套修改相关政策法规。配套修改《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重点行业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涉及以《标准》为依据制定的水生态环保目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水污染物排放许可、水质监测与评估、水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排名等方面内容;系统研究并预测新标准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技术等问题和冲突,提出解决办法,充分做好衔接过渡工作。

2.2落实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

在进行水资源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时,需对河流、湖泊等流域内的水环境污染状况加以了解,并以其为根据,制定有利于循环利用的污染治理方案,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治理,并有效落实地区的水资源污染的调查工作,进而将加强监管措施落到实处。另外,要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提升相关人员的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意识,进一步改善不同水域及不同流域的水资源污染状况,从而促进水资源防治,以及水资源生态环境的稳定运行和管理。在水资源环境污染治理中运用技术手段,能够做好水体净化、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等工作,做到合理使用水资源,保证其不被浪费和污染。

2.3逐步完善监管体系

构建水资源管理体制,坚持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为前提,坚持节约用水,促进节水社会的有效建设,加强对水资源的调控,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用水总量。同时,充分发挥各项水利工程的作用,提高河流、湖库的联通性。不断加强纳污红线的管理,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总量,以有效提高水环境的总体质量。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拓展符合区域、流域实际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积极开展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工作,探索以经济激励手段反哺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沟通协作机制,相邻区域应加强沟通协作,建立健全跨境联防联控机制,协同推动流域水污染治理和修复,推进整体工作。完善评估考核机制,不断细化考核指标,明确奖惩机制,以有效激发水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加大水生态的保护法治力度,促进保护、修复的试点示范,促进水生态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4加大环保的投入力度

在对生态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治理时,可以将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应用其中。因此,企业需加大环保的投入力度,重视对技术手段的创新来解决污染问题,完善治理污染环境保护的有关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意识,保证赏罚分明,并对国家制定的环保政策高度重视,如果有的企业违反了环境保护规定,或对环保检查持敷衍和排斥,则可以灵活运用明察暗访的方式,深入企业内部去了解情况,并以此对企业遵守环保要求提供督促作用。

结语

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应充分考虑区域、流域实际情况,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实施精准管理。同时,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提升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对当前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管志军.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8):83-84.

[2]徐文静.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化工,2021,50(14):252-253.

[3]李四强.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2):24-25.

[4]翟翠霞.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分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9):29-30.

[5] 孙金龙.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J]. 环境保护, 2021, 49(1):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