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磷含量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30
/ 2

煤中磷含量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吴燕飞  ,王思华 ,陆松梅

云南省煤炭产品质量检验站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磷含量测定是检验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由于煤中磷含量较低,属于微量元素范畴,对于测定操作的规范化水平要求较高。基于煤中无机磷熔点高的特点,在灰化处理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损失,而有机磷含量非常少,在测定过程中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本文采用了煤中磷含量测定常用的磷钼蓝分光光度法,遵循国家与行业标准,进行煤中磷含量测定实验操作,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以规避测定中的影响因素,提高磷含量测定值的精确度及可用性。

关键词:煤中磷含量;磷含量测定;测定影响因素

煤中磷的含量通常在0.001%至0.1%之间,但有些煤的含磷量可达1%。煤中含磷量一旦过高,会影响到煤在生产中的应用,甚至是产生较大的危害,如煤中的磷进入炼铁环节,降低生铁的质量。如果用于动力燃料,煤中磷挥发后吸附在锅炉加热面并胶结飞灰,降低锅炉的生产效率。所以需对煤进行含磷量测定,以准确评定煤的质量。

1.煤中磷含量测定实验

1.1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

随机取煤样进行灰化处理,加入氢氟酸和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去除煤灰中的二氧化硅并生成正磷酸,“酸性溶液+钼酸+正磷酸”发生反应形成磷钼酸,最后在溶液中加入强还原剂抗坏血酸,发生还原反应后,溶液中出现蓝色磷钼酸络合物,蓝色越明显,表明煤中的磷含量越高。

1.2磷含量测定流程

1.2.1煤样处理

使用慢速法进行煤样的灰化处理,将灰化的煤样研磨成粉末状,过0.1mm筛,去除其中较大的颗粒,增强酸解的效果。首先称样0.1g,称量精度偏差控制在±0.0002g,放入坩埚中,依次加入浓度为10摩尔每升的硫酸2ml,40%的5ml氢氟酸,使用电热板缓慢加热到100℃,至坩埚中混合液不再冒白烟,缓慢冷却后,加入同样浓度的硫酸0.5ml,接着再缓慢加热,加热至不再有白烟冒出,冷却后使用滴管加入几滴冷水,轻轻晃动坩埚,接着滴入10ml热水,第三次加热冷却后,将坩埚中的液体装入容量瓶,再用水稀释,澄清后做好磷含量测定的准备工作。

1.2.2测定操作流程

在煤样溶液澄清后,吸取澄清溶液10ml,放入50ml的容量瓶中,并取空白溶液10ml,放入50ml的容量瓶中作为磷含量测定的比对标准。做好试验准备后,开始进行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操作,进行磷含量的测定,并分析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2.煤中磷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

2.1抗坏血酸溶液质量影响

抗坏血酸溶液的质量影响着磷钼酸还原的结果,也就是蓝色的强度,决定着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由于其含有很少量的铜元素,在完成抗坏血酸溶液的配置后,铜在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影响溶液中各类物质的浓度,引起磷含量测定结果的偏差。因此,在测定过程中最好是现用现配,或者是适量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为与二价金属离子结合的螯合剂,去除重金属离子对酶的抑制作用,可延长抗坏血酸溶液的使用时间。

2.2选用还原剂类型影响

抗坏血酸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中的应用,显色效果好,受到的干扰小,适用的酸度范围大,所以在测定煤中磷含量时,必须使用抗坏血酸,而不可使用其他还原剂替代。如氯化亚锡,适用酸度范围较窄,主要用于银、砷、钼、汞的测定,在磷测定上表现不是十分理想,常温下反应较快,且在酸性介质中,二价锡与硫酸发生还原反应,使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从而影响到煤中磷测定的精度。硫酸肼也是一种强还原剂,在空气中稳定,易溶于热水,有毒性,在测定磷含量时反应慢,由于微溶于冷水,在还原时应进行加热,并还需添加亚硫酸钠,方可保证测定的精度。为了尽可能消除还原剂对磷含量测定精度的影响,必须在测定试验中使用还原效果好、呈色稳定、受到干扰小,并且是现配置的抗坏血酸溶液。

2.3试液酸度影响

在使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煤中磷含量的过程中,首先进行煤灰化及酸解处理,在酸解时还进行了缓慢的加热,去除二氧化硅、四氟化硅,以避免溶液中的硅元素影响到测定的结果。以及在显色操作环节,取的是稀释澄清后的溶液,以进行显色时的酸度控制,有利于磷钼蓝的呈现,使测定不受溶液中硅、锗、砷等的干扰。如果溶液中以上物质含量过高,会阻碍磷钼蓝的显色。在硫酸浓度<2.0mol/L时, 砷显色,<1.5mol/L的情况下,锗显色,<1.0mol/L则钼酸铵也会显色,以上显色反应的出现,均会增加测定蓝色程度,提高煤中含磷量。如果酸度过大,超过2.0mol/L,以上三种物质显色程度变小,主要是因为溶液在发生还原反应后,磷钼酸铵生成量减少,那么蓝色程度下降,使磷含量测定结果偏低。此外,如果溶液中铁含量较高,会与抗坏血酸发生反应,形成三价铁,并消耗一定量的抗坏血酸,影响到磷钼蓝显色,进而干扰到测定的结果,需用水稀释酸解的溶液,降低溶液中的铁含量,以提高煤中磷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4盐酸和硝酸浓度影响

从煤的化学成分来看,主要有碳、氢、氧、氮、硫等,及微量的磷、砷、氯等元素,部分化学成分与盐酸和硝酸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在含磷量测定中,盐酸浓度超过了硫酸浓度,会呈现出绿色,影响吸光度。如果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硝酸,其与溶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直接影响磷钼蓝呈色,降低磷含量测定值。

3.煤中磷含量测定操作关键点

3.1注意测定的纯净度

为了防止因试剂纯度引起的磷含量测定结果精度偏差,所有使用的试剂均要保证纯度,针对杂质超标的试剂一律不准使用。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的冷水与热水,需是蒸馏水或是去离子水。以及实验中使用的容器、坩埚、滴管等,均按照实验室标准要求,在使用之前进行彻底的清洁干燥。

3.2酸解加热不可蒸干

在酸解煤灰过程中,需将坩埚中的溶液蒸发至不再冒白烟,需注意不可蒸干。硫酸、氢氟酸、煤灰混合液加热后生成可溶性的磷酸盐,蒸干后生成的是磷氧化物,且不可溶解,直接降低测定的含磷量。在电热板加热坩埚溶液时,逐渐缓慢升温,最后升至100℃,使溶液中的硅充分反应,形成气体四氟化硅,达到完全去除溶液中硅的目的。当电热板温度超过120℃时,达到氢氟酸的沸点,其分解后也就无法与硅发生反应,形成一定的硅残留,影响到测定结果。在该操作环节结束后,再次进行加热蒸发,实现硫酸充分酸解灰样的目的,从而提高测定值的准确度。

3.3注意温度控制

磷钼蓝显色与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温度越高,显色速度越快,温度越低,溶液中物质还原反应速度变慢,显色就越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验室的温度进行待测溶液温度的调整。在室内温度低于10℃时,在容量瓶中添加25℃的温水,不可使用冷水定容。室内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加入室温环境下的水即可。显色操作时实验室环境温度在10℃以上,加入抗坏血酸60min,颜色稳定后,开始比色测定。

3.4修正测定值

在完成含磷量测定后,根据计算公式进行测定值的修正,如果测定值的精度不符合实验要求,应同时进行多个磷钼蓝显色操作,获取多个测定值,直至煤中含磷量测定值符合精度要求。以及在测定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影响因素的查找,深入分析实验操作失败的原因,不断的修正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以尽可能规避测定影响因素的干扰,保证测定数据的精准有效。

结语:煤中磷属于微量元素,需在测定磷含量过程中排除一切影响因素。在测定过程中应从测定各个环节的细节入手,并严格遵循国家标准,提高测定操作规范化水平的同时,进行酸分解环节加热温度、试剂纯度、还原剂质量与类型,以及显色时酸度的有力控制,精细化控制测定的每个步骤,以保证煤中含磷量测定值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王艳.基于分光光度法检测煤中磷含量的机理以及影响要素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20,(4):32-33.

[2]马旭艳.焦炭磷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J].云南化工,2020,47(10):86-87+90.

[3]王玉娟.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炭中的磷和砷[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2,(5):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