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难点及施工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2
/ 2

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难点及施工技术要点

熊磊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朝着规模化方向转型的过程中,相关施工环节存在复杂问题和安全隐患,并且逐渐凸显出了施工难点和技术难点等问题。本文对施工阶段的难点和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为主要目的,希望能推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难点;技术要点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各行各业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空间,与此同时对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水利水电工程极大的缓解了目前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水资源不平衡可以借助水利水电工程进行调水工作。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水利水电工程也可以提供更加清洁的能源。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节复杂、施工周期长、施工项目较多,增加了施工的难度,所以需要对水利水电施工中的难点与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确保施工质量。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难点

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过程中,需要从坝坡以及坝面的角度入手进行处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障此类基础施工区域的平整性和合理性,使各项施工操作环节能够充分满足施工设计图纸当中的具体要求。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土壤、岩石以及弃渣等物质,为了避免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造成不良影响,需要结合弃渣的实际数量选择合适的放置地点,在远离施工区域的基础上,确保能够对此类物质进行妥善处理。除此之外,若将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所产生的弃渣放置于河边区域时,那么弃渣则可能会顺着雨水或者地面水源划入到河道当中,不仅会逐渐的抬高河床,还会对部分河流造成严重的堵塞,使上游的河水出现了溢岸的情况,而下流的河水则会逐渐干枯,不利于保障周边区民水资源供给的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当出现随意放置弃渣等物质的情况时,不仅会对周边的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若突然遇到暴雨等情况还会引发泥石流等安全事故,不仅难以保障周边居民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不利于保障生态自然环境和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性与和谐性。为了能够推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得以顺利进行,需要对弃渣等物质予以严格的管制,并确保弃渣放置区域设置的合理性。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2.1合理设计河道

要想使河道得到全面的治理,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就要合理设计河道。其中河道断面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相关部门根据本地以往多年记载的河道水面数据,合理设计河道断面,定期监测枯水期河道的水面的宽度和河水深度,达到预防洪水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要规划布局,使河道整体美观,可以采用复式断面来降低水流冲刷力,以免河道河床中出现较多淤泥,影响河道功能和美观程度。在河道治理中,河滩与河床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两个地方,河滩与河道都可以采用复式河流断面,同步发挥河床水与滩地的行洪作用,保证视觉美观的同时,为本地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2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使河道防洪的治理有效,各级各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河道管理机制。首先,要完善管理制度,规定河道的管理范围,明确河道管理责任,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划分,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让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完善河道的治理。其次,要制定河道巡视制度,河道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巡视河道、河岸堤防等,巡视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及时报告解决,防止问题遗漏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增强河道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共同协作来完成河道治理工作,提高河道的防洪功能。最后,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为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设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将河道治理工作成果与管理人员的职业晋升、福利待遇等相结合,给予一定的激励和惩罚制度,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

2.3完善排水系统

污水的处理对于河道的治理有着很大的作用,以往污水排放系统建设不全面,导致生产生活中的废水积累起来,流入河道的现象时常发生,造成河道污染。为保证污水管网正常安全运行,相关部门必须要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是农村污水排放系统设施的建设,是一个重点内容,要对污水排放设施进行合理规划,绕开河道,将污水处理厂修建在远离河道和居民区的地方,对生活和生产废水进行收集,减少污水排放。分区修缮污水排水管网,减少污水的处理难度。与此同时,要注意对污水和雨水进行分别处理,在地下建立污水和雨水的分流管道,在保证雨水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居民饮用水被污染的几率。

2.4沉降控制

沉降控制是水利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的泥水平衡顶管施工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案例工程施工中,为行之有效的控制地面沉降,可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严格控制调整压力。 刀盘正面水土压力不平衡,必然会引起地面隆起或者失土沉降,按照管道的埋设和地下水位情况,泥水系统的设定压力通常需要比地下水压高出 5kPa 左右。 但由于实际的土体压力和初步计算设定的土体压力必然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在起始顶管施工中,需要及时对地面进行沉降观测。 而且车辆震动荷载发生变化时,地面承重也会随之变化。 在顶管施工中,土质难免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顶进操作特别是土压力设定必须和沉降测量分析密切相关,事前需要对沿线各分段进行测控布点,并结合最终的测量结果及时调整。2)在顶管顶进的初始阶段,需要设定相应的沉降实验段,可通过对地面沉降的测量、监控实时掌握沉降变化规律,并及时调整机头仓内泥水压力、顶进压力、机尾和沿线的压浆量等参数,最终达到对沉降量和推进速度的控制。 顶进轴线偏差作为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在整个顶进操作中,操作人员需要详细分析机头偏差量后,再对其进行纠偏,控制管道偏差在设计范围中。 每顶完一节管材,截止阀需要关死后,再顶进下一节。 以防止截止阀流出土体造成沉降。 同时将刀盘浮出,使刀盘和土体之间无空隙,避免在空隙位置发生沉降。3)加强沉降监测,监测频率为机头切口经过前后范围内每顶进 5m 就监测一次,每次监测结果都需要绘制成图表上传备案。4)加强进洞口沉降控制。 不仅仅需要在工作井预留孔位置安装橡胶止水圈,还需要按照地质情况,在洞口外侧进行压密注浆加固处理,洞口无剩余硬块,以保证工具管能够顺利推进。 为避免工具管出洞后发生“磕头”现象,可在底部安装上延伸导轨,其宽度和井内导轨需要保持一致,而且当工具管推进完成之后,安放第一节管时,需对导管和工具管进行牢固焊接,防止主顶缩回后,由于正面土压力的影响致使工具管弹回。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尤为重要,对资源的调整以及新能源的开发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环境复杂,地势陡峭、地形崎岖、地势结构复杂,为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确保工程项目按期完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企业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打造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基于有针对性的施工设计方案指导,在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培训活动的同时,以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团队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奠定有利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尚伟.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J].清洗世界,2020(07):66-67.

[2]王建亮.分析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科技风,2020,(2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