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运输机场应急救护工作的现状分析及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2
/ 2

民航运输机场应急救护工作的现状分析及优化

马会玲

宁夏银川河东国际机场 宁夏银川市 750009

摘要:我国民航运输机场在近几年来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机场建设越来越完善,能够承载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航机机场发生突发事故的概率,不仅会对人们的健康安全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同时也会对机场本身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民航机场的应急救护工作,提高重视程度,进而保障机场的安全建设,提高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护工作。当前阶段,我国机场在对于突发事故的处理上还存在一定欠缺,应急救护工作尚未完善,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综合调查与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改善和解决措施,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障机场安全,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损失。

关键词:民航运输;应急救护;突发事故

民航运输机场的应急救护通常会设置在机场区域内的适当处,以保证当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消息并实施应急救护。应急救护机构还需要配置相应的设备和器械等,主要对机场附近区域的突发事故进行应急救护工作。本文对民航运输机场展开了相应的调查,对当前应急救护工作展开相应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支持和借鉴。

一、民航机场应急救护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民航运输机场在应急救护工作的管理上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1)机场具有良好的应急救护工作能力,救护设施、器材等配置齐全,且满足相关规定和要求标准,可以有效承担其对突发事故救护的责任,为机场安全提供保障,对于突发事故和应急救护的管理工作具有较高水平。其次这种类型的机场具有较高的救等级,通常可以达到7级以上,人员配置、急救站的设立、物资储备情况、救护车辆、救护人员等资源均十分充足,专业性比较强,与当地机场的面积、客流等相互适应,可以高效满足机场救护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救护服务。此外,由于部分机场客流量比较大,需要承担较多的运输量,因此对于这些规模比较大的机场还会设立独立的应急救护机构,这类独立机构的急救功能更加齐全,救护技术更高,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更强,形成更加全方面、综合性的保护[1]

(2)应急救护能力基本可以满足机场需求,在机构建设和人员以及资源的配置上基本符合标准,能够做到对突事故的应急救护,同时这类应急救护工作通常情况下部分工作内容需要委托给属地医疗机构。在实际的应急救护中,这类民航运输机场虽然设置有自己独立的救护机构,但在应急指导、应急管理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仅能保证基本的救护和指导工作,对于突发事故的处理和救护能力比较低。对于许多严重程度比较大的突发事故,仅仅依靠机场应急救护机构难以实现救护,再加上救护等级比较低,救护能力不足,人员和资源有限,因此还需要当地医疗机构提供支持和帮助。此外,机场通常会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机场应急救护机构以及属地医疗机构都会参与到演练活动当中,共同实施应急救护。这种合作模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以方面可以实现对医疗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增强应急救护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机场安全形成更加有效的保障,弥补自身救护机构的不足[2]

(3)机场本身没有相应的应急救护机构设立,无法进行救护工作,不具备相应的救护能力,没有设置救护人员和救护资源,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将机场应急救护工作进行委托管理,对于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主要由当地政府和相关医疗机构负责。这类机场当前存在的数量比较少,规模也相对更小,当发生突发事故时,主要由距离机场比较近的医疗机构来完成应急救护工作。然而在实际救护过程中,地方医疗机构对于民航运输机场相关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护要求并不熟悉,往往存在救护不及时或救护效率比较低的情况。

二、机场应急救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设备设施配备不足

大部分情况下机场应急救护相关设施和器械都是一次性投入的,在机场的建设阶段就进行应急救护设置的安装和配置,在后续的投入使用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定期检查,也没对设备进行更新。部分机场对于应急救护的投入力度比较小,重视程度比较低,再加上资金的缺乏使得存在问题的救护设置无法得到及时的维修和更换,存在比较严重的设备老化问题。

2.应急救护机构设置不合理,应急救护人员配置不足

民航运输机场由企业进行运行,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通过减少开支的方式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因此在救护人员的配置上就存在一定的缩减,救护人员实际数量比较少,专业性比较低,部分救护设置不符合使用的标准规范,无法发挥作用,在救护过程中较少的资源难以得到全面性的配置,救护工作的实施效率比较低,救护效果达不到理想标准。此外,部分救护人员自身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比较低,仅有一部分救护人员为长期从事机场应急救护工作,工作经验丰富,对于民航的应急管理方式和流程等具有较高的熟悉度,能够良好完成各项工作。有些救护人员是转岗来到机场救护机构,这类人员对机场应急救护工作缺乏了解,熟悉度比较低,工作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机场救护的效果和作用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和发挥。

3.应急救护演练不规范

大部分机场都会定期开展应急救护演练,但是在实际的演练过程存在许多不符合规范标准的情况。首先演练内容和演练规模不够合理,完善性比较差,许多演练项目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部分机场仅为内部演练,参加应急救护演练的范围比较小,不具有综合性,没有形成与外部救护机构和地方医疗机构的有效联系,因此也局限了进行应急救护演练作用的发挥[3]

三、对策及建议

1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管理准则和规范标准,提高对应急救护人员的管理,制定准入资格标准,并针对行业内紧急救护人员组织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紧急救护技能可以得到提高与保障。在救护设施的配置上也应当做好管理工作,增强对设备的检查与监,此外应当对现有应急救护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救护效率。还可以通过评审等形式来对民航运输应急救护工作进行验收和引导,使其可以充分发挥救护功能,在有效的监管下高效完成应急救护工作,对于不合规范,不恰当或不合乎法律规范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2.明确责任

民航机场对于突发事故的处理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同时也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提高重视,将各项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和落实。机场管理者应加大对应急救护工作的投入,完善日常检查措施,对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排查,对每个医护人员进行管理区域和管理责任上的划分,当救护工作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实现责任的追究,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提高应急救护工作人员的能力

应急救护人员直接面对的是突发事故中的患者,需要对其生命和健康负责,因此需要提高救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充分掌握应急救护知识,具备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提高救护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性,并不断进行自身能力的提高与完善,从而更高的胜任救护工作,为机场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奉鲁.中国民航安全趋势分析及国内外对比研究[D].天津:中国民航大学,2018.

[2]程程,徐吉辉.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国内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的应用与分析[J].航空工程进展,2018,9(3):405-410.

[3]薛宇敬阳,傅贵.通用航空飞行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作用路径的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25(2):1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