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恶性横纹肌样瘤18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恶性横纹肌样瘤(MR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18例MRT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性别、肿瘤分型、临床分期等因素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患儿的生存率差异,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8例MRT患儿中男5例、女13例,发病年龄30.5(12.0,75.0)月龄,肿瘤直径(80±29)mm,免疫组织化学均不表达整合酶相互作用因子1(INI-1)。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7例、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6例、肾外非中枢神经系统横纹肌样瘤(EERT)5例,确诊时12例临床分期为Ⅲ~Ⅳ期,11例有局部或远处转移,4例在治疗中发生转移。首选手术切除,3例术前行穿刺活检,13例完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未能手术。13例参照肾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及横纹肌肉瘤国内常用方案化疗,5例采用国际通用方案;9例接受放疗,其中MRTK 1例,ATRT和EERT各4例。截至2022年1月,存活7例,死亡11例。3年的PFS、OS分别为(8±8)%和(14±12)%,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5年OS,结果示EERT组高于ATRT和MRTK组(χ²=16.31,P<0.001),肿瘤直径<80 mm组高于≥80 mm组(χ²=4.49,P=0.034),接受放疗组高于未放疗组(χ²=3.97,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肿瘤分型、年龄、肿瘤直径、放射治疗、化疗方案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以上因素对OS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rank检验分析3年PFS,EERT组高于ATRT和MRTK组(χ²=11.14,P=0.004),>3岁组高于≤3岁(χ²=10.1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肿瘤分型、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年龄、肿瘤破裂、放射治疗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示:临床分期(HR=0.49,95%CI 0.26~0.94,P=0.031)、肿瘤直径(HR=8.67,95%CI 1.84~40.89,P=0.006)、年龄(HR=0.01,95%CI 0.00~0.15,P=0.001)对PFS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T多发生于儿童早期,侵袭性和致命性强,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年龄是影响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