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互助养老模式及其问题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城市互助养老模式及其问题探究

李志鹏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沈阳   110170

摘要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但中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如今,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问题,缓解社会中的养老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出现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即城市互助型养老模式。本文通过对城市互助养老模式案例的分析,指出了城市互助养老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老龄化、城市养老、互助养老

前言

我国目前仍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以及“未备先老” 的现实状况,如何养老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人口流动频繁以及社会观念的转变,家庭结构逐步小型化,城市空巢老人数量增多,这就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被削弱。而机构养老虽然对老人的生活照料方面较为专业,但是护理人员短缺、费用较高等问题也阻碍了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社区居家养老虽然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但其发展也面临着服务内容单一、护理人员短缺以及忽视老人的精神需求等问题。互助养老综合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三大养老模式的优势,在老人熟悉的环境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助活动,满足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需求。

1、城市互助养老类型

(1)“时间银行”青老互助养老模式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是按照“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思路,鼓励和引导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按一定的规则记录储存服务时间,当年老需要时可提取时间兑换服务的志愿式互助养老模式。

(2)综合型互助养老模式

综合型互助的对象是社区中具有相似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的老人,他们聚集在一起,生活上互帮互助,由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

(3)搭伴互助养老模式

搭伴互助养老可以是同性搭伴,也可以是异性搭伴。两位或两位以上的老人自愿选择合住并照顾彼此,费用共同承担。

2、实施互助型养老模式的意义

(1)缓解全社会的养老压力

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预测,2011 年到 2015 年,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将由 1.78 亿增加到 2.21 亿,平均每年增加 860 万。老年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国的国情直接决定了在这样一种“未富先老”的社会环境中注定对于老年化问题的解决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政府提倡发展互助型养老,充分发挥家庭、朋友、亲戚的作用,结合多渠道而不仅仅利用家庭这一单一渠道的养老模式,结合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实现互助养老,拓宽养老渠道,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这既能解决大多数家庭的养老问题,又能使全社会的养老压力得到缓解。

(2)有助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

我国现有的养老体系是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为宗旨。但是由于国家财力倾斜程度有限,这个目标的实现十分困难。而这种新型养老方式的出现对于满足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互助养老可以借助社会中的闲置资源使服务对象互帮互助,通过这样实实在在的养老办法来逐渐进入到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营中,逐步引导老年人认可这样的服务产业和养老行为,使相关管理部门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之中进行各方面的决策,并将行之有效的决策纳入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之中,形成系统化、政策化的制度或者法律法规,对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也具有重要意义。

3、城市互助养老存在问题

(1)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我国养老体系还不完善这一事实的存在就使得现在新出现的一些新型的养老模式难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和标准化服务质量。尤其在互助养老实施推行的过程中,本身由于互助养老就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自给性,这就使得互助养老的推行更难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实施系统,服务设施到服务人员再到服务标准的设置都存在一定问题,在服务过程中没有严密的专业服务标准或者流程,人员职责不清,遇到问题经常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服务质量难以提升,而互助养老贯穿始终的就是需要这样一个标准的模式做支撑,问题经常出现在各个服务环节,导致其专业化程度难以提高。

(2)服务资源利用不足

互助养老目前的资源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支持,并没有多元化的物资来源渠道,但是在内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也有充足的社区内部的有效资源可以利用,而在互助养老的过程中往往难以调动那些身体健康有能力有经验的老人的积极性去进行资源的充分利用,恰恰是这部分老年资源的充分利用成为互助养老的关键所在,互助养老的实现正是需要老年资源的相互贯通,相互交流,减少其他社会资源的利用。老年人群体作为互助养老的被服务对象,同时它也是 互助养老服务对象,通过老年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可以减轻服务机构的养老负担,而由于服务机构或者养老中心缺乏对老年资源的充分利用,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这也是老年人在互助养老过程中满足感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4、城市互助型养老模式的具体措施

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社会中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实施越发困难,这就给互助养老的实施留下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它的实施也就具有了重要意义。在实施互助养老的过程中,集体性显得非常重要,需要召集政府、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增强老年群体的凝聚力,提高老年人的积极性和集体意识,减轻子女负担,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

(1)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供各种支持

在推行互助养老模式过程中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倡导力,召集更多的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对互助养老进行帮助,是社会各界都能够意识到互助养老模式对于减轻社会压力和负担的重要意义,同时应该最大限度的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互助养老各种设施和服务的完善。

(2)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积极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互助养老的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他们的服务热情,并且对志愿者的信息进行基本的分类设置,以便能够根据他们的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这样可以对症下药,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率的培训,提高他的专业素养,充分融入到志愿活动之中,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并且志愿者队伍的壮大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互助养老服务的队伍中来,使这种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顺利开展。

互助养老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自愿性、自治性等特征,老人们可以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多种场合实现各种形式互助。互助养老满足了老年人对家庭、朋友和社区邻里的依恋,高效利用和发挥了家庭和社区的养老功能。但我国的互助养老模式刚刚起步,还处在摸索阶段,应加强有关立法和政策导向,注意宣传引导,开拓筹资渠道,丰富互助内容,提高互助技能,完善互助机制。

参考文献

[1]于敬竹;刘晓奕. 城市互助型养老模式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7-07-25

[2]骆素莹. 城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探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6-08-17

[3]刘妮娜. 中国城市互助型社会养老——定位、模式与路径[J]. 社会发展研究,2020-08.16

[4]阳慧;张国海. 城市社区互助养老问题研究[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0-06-12

[5]贺思嘉;李斌. 城市转型视域下社区互助养老的历史演进和推进路径[J]. 湖南社会科学,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