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宫素不同途径给药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缩宫素不同途径给药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田芳

重庆华玺医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4600

摘要目的  探讨缩宫素不同途径给药对产妇围术期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4000例剖宫产产妇为对象,分为对照组(静脉推注缩宫素)与观察组(静脉输注缩宫素)。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  缩宫素用药30 s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用药90 s及120 s时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恢复至分娩前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困难、面部潮红、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中应用5 IU缩宫素缓慢静脉滴注,可保持剖宫产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缩宫素;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

剖宫产是产妇分娩常选用的方式,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剖宫产后产妇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约27%[1]。因此临床应重视剖宫产后出血,缩宫素是一种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及治疗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已成为降低产后出血及改善产妇预后转归的首选药物。然而临床对于缩宫素的给药途径及用药剂量仍存在争议,缩宫素注射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可引起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影响产妇的生命安全。本实验探索缩宫素不同途径给药对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以其为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00例剖宫产产妇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000例,年龄23~33岁,平均年龄(28.78±4.11)岁,体质量指数(25.98±2.63)kg/m2。观察组2000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7.91±4.06)岁,体质量指数(25.87±2.65)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产妇均在术前禁食8 h,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并吸氧2 L/min,30 min内输注5~7 mL/kg电解液扩容,监护患者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两组产妇均在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宫体肌注缩宫素10 U,对照组静脉缓慢推注缩宫素5 IU(稀释至10 mL,1 min内注射完);观察组:缩宫素静脉输注用Graseby-3500型泵≥5 min匀速输注5 IU缩宫素(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

1.3  观察指标

检测患者分娩前、静注缩宫素30 s、90 s、150 s后患者血压(瞬时血压连续监护);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SPSS 21.0。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2.1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娩前比较未见差异(P>0.05),缩宫素用药30 s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用药90 s及120 s时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恢复至分娩前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组别

分娩前

缩宫素用药后30 s

缩宫素用药后90 s

缩宫素用药后150 s

收缩压

观察组

119.06±9.74

104.38±6.03

118.78±6.47

118.76±6.38

对照组

118.94±8.79

110.39±7.04

114.37±4.03

115.03±6.23

舒张压

观察组

73.28±2.36

62.02±2.67

71.23±2.31

72.32±2.34

对照组

72.74±2.33

65.73±3.23

69.67±2.35

72.56±2.41

2.2两组不良反应

观察组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困难、面部潮红、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组别

n

恶心呕吐

头痛

呼吸困难

面部潮红

心肌缺血

观察组

2000

134(6.70)

88(4.40)

97(4.85)

157(7.85)

64(3.20)

对照组

2000

28(1.40)

10(0.50)

15(0.75)

69(3.45)

12(0.60)

χ2

72.286

63.641

61.765

36.317

36.268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讨  论

缩宫素是临床上用于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7]。近来研究发现,缩宫素受体在人体各种组织广泛分布,作用在子宫外的受体也可产生相应的药物反应,尤其用药剂量过大或静注速度过快时[8]。妊娠期间子宫肌层的缩宫素受体密度明显增加,约为非孕期的80倍,在该期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大幅升高[9]。目前,国外多项指南推荐缩宫素的应用剂量为5 U,缓慢静脉推注。又学者发现,妊娠期暴露在的缩宫素下的子宫肌层可发生受体脱敏,并且脱敏取决于缩宫素暴露的时间,大致时间范围约在给药后4.2 h之内,可对术前接受缩宫素治疗的产妇产生影响,是以在剖宫产过程中需增加缩宫素剂量增强子宫收缩

[10]。然而增加缩宫素剂量可引起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探究缩宫素的应用剂量及途径。

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在缩宫素用药30 s后均出现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心率加快,并且观察组产妇在用药90 s恢复至基础水平,并且两组均于120 s恢复至分娩前水平,可能于缩宫素的半衰期较短,仅为1~6 min有关,与既往报道的结构类似,但本研究血流动力学水平恢复更快,可能与本次静注速度更慢有关。国内学者结果显示,静脉缓慢推注缩宫素对产妇血气指标的影响明显,建议采用静脉持续滴注,与本实验结论相符。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困难、面部潮红、心肌缺血等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可能与缩宫素剂量增加导致

综上所述,术中应用5 IU缩宫素静脉输注,可保持剖宫产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黄露, 孙昌历.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缩宫素对晚期孕产妇血钙、FIB、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及产后出血的预防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14(12):1630-1631.

[2]曾毅, 高国一, 李忠云,等. 无创瞬时血压监护下缩宫素不同用法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9, 25(15):23-26.

[3]韩慧慧, 冯翀, 黑江荣.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凝血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8, 024(011):1833-1837.

[4]鲍林, 尹毅青, 鹿曼曼,等. 缩宫素不同给药途径对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预防效果:meta分析[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9, 39(5):53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