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峡谷地区输电线路施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高山峡谷地区输电线路施工研究

白玉宾

云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文章结合CZ铁路施工供电工程的具体实践,分析高山峡谷地区输电线路施工难点,探讨研究了高山峡谷地域输电线路工程物料运输难、施工界面多、作业点多分散、交叉跨越频繁、运维难度大等难点应对策略。应用索道运输、看板式管理、高低腿配置、张力放线、智能输电监测、运维一体化技术等新工艺新方法,取到了良好效果,为高山峡谷供电线路施工及运维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施工供电工程;看板式;智能输电监测;运维一体化

1 前言

CZ铁路雅新段沿线分布大渡河、二郎山、贡嘎山、大雪山、折多山等山川河流,总体地势为自东向西,地势急剧抬升,由海拔高程400m左右的四川盆地过渡到海拔高程3600~4000m的川西高原。涉及大熊猫国家公园、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地、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环水保要求高。雅新段施工供电工程在建设单位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参建者通过精心组织、科学策划、充分准备、密切配合等措施,战严寒、迎冰雪、冒雨水,克服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运输受限、作业点多分散、交叉跨越频、环保压力大等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同时积累了大量的施工经验,应用大量新工艺新方法,对高山峡谷输电线路施工及运维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 高山峡谷地区输电线路施工难点分析

(1)物料运输难。CZ铁路雅新段地形以崇山峻岭为主,沿线地形起伏大,沟谷狭窄,多分布“V”型沟谷,地形陡峭,而输电线路基本都设计在高山大岭和悬崖峭壁之上,距离公路便道远,甚至有的在茂密的丛林中,给施工工器具和材料小运造成极大困难。(2)施工界面多。输电线路分布较广,途经地方政府机构较多,工程建设需接洽的供电公司、政府部门、乡镇机构数量庞大,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林木砍伐、供电手续办理、青赔等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3)作业点多分散。输电线路通常线路长,塔基点多,每处作业的基础开挖、混凝土量、铁塔组装量非常小。尤其项目工期紧,多工点同时作业,管理跨度及难度大。(4)交叉跨越频。输电线路根据设计路径,通常多次跨越或穿越既有电力线路、公路。在施工中由于跨越线路造成停电、封路等现象,需经过审批与协调等工作才能够再次施工,导致施工周期增加。(5)环保要求高。输电线路通常穿越荒漠、草甸、灌丛、森林等不同生态系统,避让国家、省级等自然保护区,环水保要求非常高,部分地段地表石漠化严重,水土保持差。

3 高山峡谷地区电力线路施工难点应对策略

3.1 施工运输

由于山区施工地形复杂,河流、陡坡、悬崖等复杂地形条件,输电线路施工基础材料、铁塔构件、工器具等物料运输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索道运输方式得到应用。尤其铁塔设计在高山峻岭,小运距离较长,修筑道路困难且费用较高,山区索道运输方式的应用,可缩短物资运输距离,减少运费投入,降低输电线路建造成本。同时,需要考虑索道适用的地形、支架、索具等相关设计,要注重对索道应用条件及要点予以把握。对于架设索道成本较高、场地受限、运输塔位较少的塔位可采用骡马运输。

3.2 构建外部协调网络体系

依据设计文件及现场踏勘资料,进行施工调查,梳理接口界面、外部关系网络。主要包括征地、地方变电站改造或间隔预留、跨越地方供电线路、公路等。征地青赔上,厘清地方政策流程,构建外部协调沿电力线路方向设置征青小组,专门负责电力线路施工过程中征地青赔工作。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供电公司、乡镇对接,办理电力线路沿线征地和通道砍伐手续,确保征地进度满足现场施工需求。接口管理上,地方变电站引入,早对接早实施。与供电公司涉及专用间隔、报装手续、保护定值、竣工验收、计量安装、接口等对接,部门多、流程繁琐,安排专人对接,需尽早实施。对跨(钻)越施工需停电线路,提前向供电部门上报停电计划。

3.3 看板式应用

针对供电工程点多分散、现场作业班组多、每个塔基基础数据不一的特点,梳理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质量卡控点、安全环水保风险源,现场设置塔腿质量控制、安全风险告知、环水保风险告知等看板,看板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信息直观、量身定制特点,提高了交底的直观性。一方面直观交底,推行标准化作业。作业人员对交底理解存在差异,按经验施工易造成现场返工。实施看板管理后,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熟知每个塔基基础施工的技术标准、安全风险、质量卡控要点、环水保要求等信息,按照统一标准实施。另一方面看板式管理是终端管控的延伸。现场通过看板,进一步明晰关键控制数据和要点,管理人员到达现场后再次进行交底,并在过程中逐条检验,作业人员通过看板随时查看数据和效果图,确保终端层管控的实效性。

3.4 引入先进技术

3.4.1 张力放线

山区架空电力线路地域复杂,部分地段山高坡陡,跨越峡谷、山峰、河流,人工架设导线效率低、安全风险高、易磨伤导线,线路架成通电后电晕现象严重。近些年输电线路放线技术日益成熟,山区35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通常采用张力架线施工方法。该方法采用一套机械设备,配套专用放线架和卷扬机等,一般按照3~5km作为一个放线区段,在放线区段一端设置张力场,展放导地线,一端设置牵引场,牵引导地线,在导地线在展放过程中,不与地面接触磨擦,确保其表面不受损伤。同时减少放线通道树木砍伐,保护线路沿线生态资源,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3.4.2 混凝土养护

铁塔基础浇筑施工可能选在气温较低的季节进行,输电线路塔基点多分散,混凝土施工养护难度大。在基础浇筑时须搭设暖棚进行保温,同时在施工前期做好各种物资、设备和应急预案准备,组织安排合理,采取发电机和电热毯相结合方式进行基础混凝土养护,并配备了能维持长时间的暖宝宝贴等辅助方式,并按要求进行测温和回弹检测,确保冬期施工所有的基础质量合格。

3.5.3 智能输电监测

高山地区输电线路所处地理环境复杂、恶劣,受到外界因素温度、湿度、地质影响较大。日常维护困难,线路一旦发生故障,受限于环境现状,故障点的查找、定位非常困难。针对供电线路受气候影响大、环境恶劣、复杂,安全可靠性差等特点,随着互联网发展,引入智能输电监测技术。智能化监控实现系统主界面主要功能模块设计,通过平台端对供电网络、智能电表数据、主要设备报警信息、巡检情况记录、故障报警统计等进行在线显示,实现在线监控数据与电力调度中心同步。

4 其他注意事项

(1)线路复测。电力线路的布设往往受地形地貌和交叉线路的影响,线路复测对铁塔选型至关重要。施工前,对全线进行复测、核对,对沿线的断面数据进行采集,施工复测发现与设计不符或新的建筑物时,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存在的问题,确保线路架设一次成型。(2)工筹安排。线路复测、征青及运输道路清理同步推进,索道架设提前实施。塔基混凝土原材料及搅拌设备等提前进入现场,做到“料等孔”;基础开挖要逐层浇筑护壁,待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浇筑,以免基坑塌方;部分地段山高坡陡,材料运输不便,塔基材料堆放场地狭小,需进行精准的物料运输,逐个塔腿浇筑。

5 结束语

文章依托CZ铁路施工供电工程,通过对高山峡谷地区输电线路的难点归纳和分析,探讨研究了高山峡谷地域输电线路工程难点的应对策略,积累了大量的施工经验,应用大量新工艺新方法,取到了很好的效果,产生了明显效益。

参考文献:

[1]葛卫东.山区索道运输在输电线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技术,2016,35(12):32.

[2]朱黎明.电力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法特点分析[J].基层建设,2019(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