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演化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演化特征分析

汪磊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60)

[摘  要]:文章借助老龄化系数、泰尔指数、聚类分析分析对中国大陆各省区人口老龄化的演变过程、时空差异和影响展开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2)人口老龄化空间差距呈扩大趋势。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1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为全球所重视。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司和1982年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对老龄社会的界定标准,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就的比例达到7%以上时,称该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在2000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1.58亿之巨,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1.4%。

随着问题不断显现,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发展进程、后果影响、动力机制、战略对策等成为地理学者研究的新热点。已有研究主要着力于刻画我国老龄化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区域差异情况[1],关注全国或者单个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演变过程[2]、发展特点[3-4]、存在问题与战略对策[5-6]及其对经济的影响[7-8]等。整体来看上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对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的量化测度分析,对演变趋势、空间分类等关注不足。

本文以定量分析研究为主,通过数量方法的运用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和发展趋势进行量化测度,揭示近15年中国老龄化发展的时空格局。

2 对象、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将中国大陆划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辽宁、福建、山东、海南、广东11个省级行政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级行政区;西部地区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1个省级行政区。

2.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人口老龄化是指随着年轻人口数量减少,老龄人口比重逐渐上升,达到或超过某一水平的动态过程。本文老龄化系数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在总人口数中的占比,反映人口绝对老龄化程度;老少比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与0-14岁的孩童人口数之比,反映了老年人口和年轻人口相对变化,是衡量老龄化程度的重要相对指标。

因中国在2000年整体进入老龄化,故选取2002-2017年为样本考察期。全部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3 定量研究方法

泰尔指数被广泛应用于二氧化碳排放、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差异测算。它不仅能够测算总体差异,也能够将总体差异进行分解,考察区域内部差异的演变规律。本文运用其对我国总体及区域内老龄化非均衡程度进行分析。

3  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非均衡的时空演变

3.1 老龄化快速增长

表1 人口老龄化程度分类

人口老龄化可以进一步细化为4个等级[1]。2002年、2017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少比的空间分布如图1、2、4、5 所示。

2002年我国22个省份老年人口比重迈过7%的门槛进入“浅度老龄化”阶段。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老龄化较快,已进入“深度老龄化”。到2017年,老龄化快速发展,大陆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30个省级行政单位全部进入老龄化阶段,且大部分老龄化程度超过10%,重庆、辽宁、上海更是进入更深层次的“老龄社会”。

3.2 空间格局差异及演变

2002年中国老年人口比重的空间分布2017年中国老年人口比重的空间分布

图1 2002年中国老年人口比重的空间分布       图2 2017年中国老年人口比重的空间分布

无论是老年人口比重还是老少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均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特征。

2002年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2017年中部地区老龄化程度明显增强,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扩散的趋势。此外,老龄化程度在不同省份差距悬殊。2002年全国老龄化程度为7.30%,最高的上海已经达到13.44%,最低的宁夏和青海仅为4.76%和5.45%。2017年全国老年人口比重为11. 39%,相比15年前上升了4.09%。老年人口比重高于10%的省份达到19个,重庆市14.28%领跑全国,最低的西藏自治区仅为5.79%。

2002-2017年各省平均老龄化率及其年均增长率

图3 2002-2017年各省平均老龄化率及其年均增长率

从平均水平看,上海老年化均值水平最高,其次是重庆,二者都超过12%。西藏不仅是老年化均值水平最低的省份,也是唯一负增长的省份。黑龙江省的年均增长率最大,为4.4%。发达省区老龄化增长率相比欠发达地区缓慢。

2002年中国老少比的空间分布2017年中国老少比的空间分布

图4 2002年中国老少比的空间分布            图5 2017年中国老少比的空间分布

15年间全国平均老少比由0.33升至0.68,表明我国已经处于较高的老龄化水平。2002年除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以外的省份老少比均低于0.5,最低的宁夏仅为0.18。2017年空间差异化程度明显加强,长江经济带和北部省份老少比上升较快,四川、重庆、湖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跨越两个层级由0.5以下超过0.75,进入老年型状态。大致呈现出东部地区率先步入老龄化社会,其他地区跟进发展,四川盆地和东北平原省份转变较快的态势,总体呈现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增强的空间非均衡趋势。

4 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差异程度的测度及分解

4.1 总体差异测算

选取2002、2007、2012、2017年总体老龄化系数泰尔指数(T1)、老少比泰尔指数(T2)进行测算。从数值上看,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T1、T2均值分别为0.0137和0.05,老少比的区域差异水平较老龄化系数更大。从演变趋势上看,老龄化系数泰尔指数一直保持上升,由0.0121上升到0.0169,老龄化水平空间差距逐渐拉大。老少比泰尔指数则呈波动上升态势。

图6 中国老龄化总体泰尔指数变化情况

中国老龄化总体泰尔指数

4.2 区域差异分解

为了进一步刻画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间差异特征,接下来进行三个区域的分解研究。各指标泰尔指数的演变趋势如图7、图8所示。

分区域的老龄化系数泰尔指数演变情况分区域的老少比泰尔指数演变情况

图7 分区域的老龄化系数泰尔指数演变情况      图8 分区域的老少比泰尔指数演变情况

从老龄化系数泰尔指数的整体结果来看,东部区域空间差异一直最大,西部处于中间状态,中部相对均衡。从区域内部的变化情况来看,东部泰尔指数在2012年之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12-2017年间急剧增加,内部差异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西部的区域差异则始终保持着扩大态势;中部地区与东部相反,空间差异程度经历的先上后水平波动再下降的过程。

从老少比泰尔指数大小看,空间差异情况和老龄化系数泰尔指数相类似,都是东部地区内差异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均衡。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老少比泰尔指数和老龄化系数泰尔指数变化趋势分别经历下降后上升和持续上升的阶段。中部地区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经历2007-2012年的差异缩小之后,2012-2017年区域内差距又被拉开,这表明中部地区虽然老龄化系数差异缩小,但因为生育情况的更大区域差异,使得老少比空间非均衡程度扩大。

5 结论

新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的重要国情。老龄化进程加快,程度加深,空间差异扩大,呈现由东往西、由北向南推进的趋势。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老龄化最快最深,也是区域差异最大的地区,这与其发达的经济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参考文献]

[1]王志宝,孙铁山,李国平.近20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化[J].人口研究,2013,37(1):66-77.

[2] 赵儒煜,刘畅,张锋.中国人口老龄化区域溢出与分布差异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J].人口研究,2012,36(2):71-81.

[3] 郑伟,林山君,陈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31(8):3-20+38.

[4] 翟振武,陈佳鞠,李龙.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新特点及相应养老政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27-35.

[5] 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5):29-36.

[6] 杨江权. 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7] 袁蓓.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0.

[8] 徐升艳.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