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盆底功能及子宫脱垂的改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优质护理对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盆底功能及子宫脱垂的改善作用

宋玉娟,卫超亚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 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实施优质护理对盆底功能与子宫脱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对照组(n=25)在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25)在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治疗后实施优质护理,对比盆底肌力以及子宫脱垂发生率。结果:研究组Ⅰ类肌纤维电压、Ⅱ类肌纤维电压与盆底肌力均较高,P<0.05;研究组子宫脱垂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其盆底功能,降低子宫脱垂发生率,建议推广并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盆底功能;子宫脱垂;优质护理

分娩对于产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随着人们对分娩以及孕产妇保健认知的提升,更多的产妇首选阴道分娩,然而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因外伤、手术麻醉等因素的影响产后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压力性尿失禁、尿潴留、盆底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不利于产妇产后的恢复[1]。针对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多采取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在治疗期间为其提供优质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其预后。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实施优质护理对盆底功能与子宫脱垂的应用价值,并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对照组(n=25),年龄及均值21-35(28.02±1.05)岁;研究组(n=25),年龄及均值22-34(28.12±1.11)岁,分析一般资料后得出P>0.05。纳入标准:(1)均足月分娩且单胎;(2)经盆底肌力检测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3)产妇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认知、精神异常;(2)泌尿系感染、阴道流血。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在盆底肌肉训练期间为其提供常规护理,告知相关注意事项让产妇按照指令做动作,预防腹肌用力过度。

研究组:该组患者在盆底肌肉训练期间为其提供优质护理。

(1)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通过健康教育手册、面对面沟通、视频等方式为其讲解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告知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内容,提高产妇的重视度,对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妇进行心理安抚,告知产妇积极配合治疗可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并举例预后效果好的案例提高信心。

(2)穴位护理:食指放于产妇阴道口,中指放于阴道后穹窿处向下按压耻骨尾骨肌,动作轻缓,再将手指退到阴道口将其分开,指导产妇学习按摩动作要领,可在日常中自行按摩,每次5min,每天1次。

(3)Kegel训练:指导产妇进行Kegel训练,将手指放入肛门处并收紧肛门,让手指感到收缩肌压迫感,移开手指后再让肌肉收缩与放松,每次训练15min,持续进行4-6周训练。

(4)盆底电刺激: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干预,让产妇排空大小便,取平卧位,双腿自然放松并分开,阴式探头电激的频率设定在8~80Hz,脉宽设定在20~740μs,电流的设定以产妇无疼痛,自感肌肉跳动为宜,结合产妇电刺激治疗次数的增加可逐渐加大电流,每次进行20min,每周进行2次。

1.3观察指标

(1)对比产妇盆底肌力,康复治疗后使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其进行盆底功能检测,Ⅰ类肌纤维强度:产妇阴道最大收缩压在40%则保持收缩状态反复检测3次;Ⅱ类肌纤维强度:让产妇快速收缩肛提肌反复检测3次。

(2)对比子宫脱垂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 23.0,计数资料使用(%),检验以x²的形式,计量资料使用(),检验以t的形式,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1对比产妇盆底肌力。

研究组Ⅰ类肌纤维电压、Ⅱ类肌纤维电压与盆底肌力均较高,P<0.05,见表1。

1对比产妇盆底肌力(

组别

Ⅰ类肌纤维电压(mV)

Ⅱ类肌纤维电压(mV)

盆底肌力

对照组(n=25)

5.21±1.02

5.45±1.11

3.02±0.67

研究组(n=25)

8.18±1.21

8.35±1.32

4.12±0.56

t

9.384

8.407

6.299

P

<0.001

<0.001

<0.001

2.2对比子宫脱垂发生率。

对照组:有5例(20.00%)发生子宫脱垂;研究组:无患者发生子宫脱垂,研究组子宫脱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²=5.556,P<0.05。

3 讨论

盆底肌肉组织是维持盆地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组织器官,受到妊娠和分娩因素的影响若盆底支撑组织受损或是盆底松弛就会引发盆底功能障碍,若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不仅会引发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进而增加尿潴留、尿失禁、盆腔疼痛、子宫脱垂等并发症的风险,还会延长产后恢复的进程,对产妇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2]。产后早期实施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可让产妇有意识的控制盆底肌收缩与放松并加强前盆底肌力量,有助于提升产后盆底肌功能,增加盆底肌肌力与耐力并改善其泌尿功能,在治疗期间为其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优质护理将常规护理的内容与护理环节进行了改进,让护理工作具有整体性、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特点

[3]。在产妇进行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产妇对疾病的认知以及配合训练的积极性,能够按照护理人员的指导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同时配合穴位护理、Kegel训练以及电刺激强化治疗效果,促进产妇盆底肌功能尽早恢复[4]

综上所述,对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实施优质护理更具优势,可提高产妇盆底功能,减少子宫脱垂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 闫丽,高弋涵. 护理干预对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盆底功能及子宫脱垂的改善作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3):3002-3004.

[2] 夏小华. 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价值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4):3492-3493.

[3] 邹蓉. 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改善作用分析[J]. 母婴世界,2021(32):158-159.

[4] 海影. 盆底康复锻炼联合护理干预对盆底肌力及子宫脱垂康复情况的影响[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0):1242-1243.

作者简介

姓名:宋玉娟

单位:苏州市立医院北区

科室:妇产科

性别:女

出生年月日:1987年1月24日

学历:本科

职称:护师

研究方向:女性盆底康复

单位地址:苏州市广济路242号

联名作者:卫超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