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靶向治疗安全给药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肿瘤患者靶向治疗安全给药新进展

符明爽

第九二八医院  海南  海口 570100

摘要: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它们通常会在健康器官和组织中引起全身性细胞毒性。近年来,新剂型药物的开发已成为现代药剂学发展的方向,特别是作为热点的靶向给药系统(TDDS)为近年来的热门。肿瘤靶向给药是指使用具有特定肿瘤靶向特性的导向分子(载体)将治疗药物背负至肿瘤,选择性地、局部地杀死肿瘤内的肿瘤细胞(和转移性肿瘤细胞),以避免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并提高其有效性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研究进展;靶向给药;抗肿瘤

    靶向药物最初仅指狭义的抗癌药物,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领域的扩大,在给药途径、靶向专一性、特效型等方面已经取得突破进展[1-2]。通常,常规治疗剂量的抗癌药物通常对患者来说是不能耐受的,因为它们会对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毒性和副作用,因此,靶向治疗的安全给药是目前需要探索的问题。本文就靶向给药的原理和机制以及靶向给药系统的应用进行综述。

1 靶向给药的原理和机制

    靶向药物的原理是通过药物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上选择性地与靶组织发生反应,使药物能够可控性地分布。从理论上讲,靶向给药系统将通过以下一个或两个过程来提高化疗的疗效[3-4]:只要有可能,一些传递的药物分子部分被设计为与癌细胞发生独特的反应,而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副作用;它允许药物优先分布到癌细胞。

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和受体作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利用叶酸研究药物的肿瘤细胞靶向传递,设计了许多通过触发机制释放药物的传递系统,促进具有靶向选择活性的和无活性的细胞毒药物的合成的前体药物。这些前体药物在触发信号的作用下释放药物。

2 肿瘤患者靶向治疗安全给药的进展

2.1 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癌肺转移患者的进展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如果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平均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但仍容易发生复发及远处转移,肺部是常见的肝外转移部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治疗肝癌肺转移的有效方法,但该疗法会产生肿瘤的放射性抵抗,诱发机体内的一系列反应,而索拉非尼是一种新型多靶向性的治疗肿瘤的口服药物,可与立体定向放疗产生协同作用,有效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在朱中山等研究中,即分析了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肝癌肺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其研究中显示,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够对肝癌肺转移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1年、2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有显著改善作用。由此可见,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好,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2.2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肿瘤科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尤其是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NSCLC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NSCLC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环境改变及不良嗜好等对患者肺泡、组织间隔、肺功能造成损伤,部分肺黏膜、组织基因突变,发展为鳞状细胞,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NSCLC主要方法为放疗、化疗等,主要作用机制是杀灭癌细胞,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同时也会对患者正常细胞造成伤害,进而降低机体抵抗力。吉非替尼为靶向药物,能特定作用于肿瘤细胞靶点,仅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对周围正常组织危害较小。在石功亮等研究中,则分析了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通过其研究可以显示,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可以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起到较好效果,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毒副作用的发生。有着较高临床使用价值。由此可见,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也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3 结论

    综上所述,使用分子靶向的生物药物仍然存在体内不稳定性和毒副作用等缺点。目前,对已开发药物进行二次开发以增强药物靶向性和控释性是当前的热点。总之,从“地毯式轰炸”到“靶向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针对肿瘤的靶向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吴岑,黄志扬,伍伯聪,等. 阿昔替尼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在一线靶向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癌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037(012):1501-1504.

[2]彭毛吉. 晚期肺部肿瘤患者阿帕替尼靶向治疗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021(018):333,335.

[3]刘佳,刘莹. 多穴位贴敷中药膏对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消化道反应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0,026(003):128-131.

[4]姜尧,夏银川,杨俊,等. 某院靶向抗肿瘤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结果分析[J]. 肿瘤预防与治疗,2021,034(010):96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