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王潇懿

锡市第八人民医院 ,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强制性运动疗法所发挥的作用和效果。方法:以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入组参与研究;在为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随机选出其中34例患者组成研究组,增加i强制性运动疗法,与另外34例患者组成的参考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FMA指数、MWS评分、Barthel指数均更高;总有效率91.2%也更高,P<0.05。结论:在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增加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 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

引言: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而越来越多临床实践表明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能力有不错的效果。所以近年来关于早期康复治疗介入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多[1]。强制性运动疗法是一种近年来刚刚兴起并得到应用的新型康复方法,尤其对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方面作用显著[2]。为了对其效果有更全面了解,我院展开此次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间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入组参与研究,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且有完整的病历资料。随机从中选取34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19例女15例,52岁到79岁之间不等,均值(6.39±7.41)岁。另外的34例患者组成参考组,其中男20例女14例,52岁到78岁之间不等,均值(6.26±7.66)岁。基线资料两组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每一名病人,均为其提供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的方法和频率均完全相同。与此同时,对于研究组的患者,增加强制性运动疗法,主要内容如下:

上肢训练:对于健侧上肢,通过使用连指手套的方式,对其活动能力进行哟小限制。要求每天除睡觉、洗澡,至少90%的时间健侧上肢处于固定状态。在此基础上对患者上肢展开强制运动训练。引导患者从最开始的拿杯子、握球等动作开始展开训练,随着肢体功能的逐渐提高,开始训练使用筷子、下棋、拧螺母、插孔等等要求更高的手部功能。在训练的过程中,要结合病人肢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必须要对患者予以有效地鼓励和支持,特别在患者有明显进步的时候,要及时给予患者鼓励和赞扬,从而帮助患者加强练习的信心。上述训练每天至少进行两小时,每周至少训练五次,除了在专门的训练室训练以外,也要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另外每次训练前后,可以先开展5分钟的牵拉、放松训练,这样更有利于患者迅速进入训练状态。

下肢训练:(1)坐姿训练。训练的内容就是坐下、站起,每天的训练次数控制在100次到200次范围内;开始阶段坐下的椅子的高度以50cm为宜,后期随着患者能力的提高,椅子高度可慢慢降低,最终可以调节至20cm。(2)上下楼梯。练习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决定练习的时间和训练强度,上下楼的时候,尽量采用上楼健肢先行,下楼患肢先行。(3)平衡训练。开始的时候可以利用平衡杠展开训练,随着患者能力的改善,可以逐渐向平衡板过渡,以锻炼患者的平衡能力。(4)步行训练。要循序渐进地控制好训练的强度,初期每天步行的距离在1公里左右,另外速度不可过快,应保持在20m/min以内。(5)单腿负重训练,每天训练两次,每周至少训练五天,负重的强度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不可操之过急。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FMA指数);最大步行速度(MW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上述指标均为越大越好。(2)对比临床疗效[3]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全部的统计分析工作,都是借助SPSS20.0来实现的,分析过程中,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分别实施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显著判定依据。

2 结果

2.1 上肢功能、最大步行速度与日常生活能力

研究组干预后的FMA指数为(60.9±11.2)、MWS评分为(63.2±10.4)、Barthel指数为(60.9±10.9)均更高,P<0.05。

表1  干预前后的FMA指数、MWS评分与Barthel指数

指标

研究组(n=34)

参考组(n=34)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FMA指数

32.8±4.0

60.9±11.2*#

33.0±4.2

48.7±10.5*

MWS评分

41.7±8.8

63.2±10.4*#

42.2±9.4

47.8±10.6*

Barthel指数

42.5±9.2

60.9±10.9*#

41.2±8.8

49.4±10.8*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参考组相比,#P<0.05

2.2 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91.2%更高,P>0.05。

表2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4

19(55.9)

12(35.3)

3(8.2)

31(91.2)

参考组

34

12(35.3)

13(38.2)

9(26.5)

25(73.5)

P

<0.05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出现脑瘫,根本原因在脑组织缺血导致脑神经元坏死,进而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造成影响。而包括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通过对患者患侧肢体的循序渐进的锻炼,使脑神经能够通过重组的方式,对坏死的脑神经的功能起到替代作用,进而能够逐步改善患者的偏瘫症状,提高运动能力。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病人在治疗后,上下肢的功能和运动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生活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强化。

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从而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能力,所以在临床上可将此疗法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奎.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6):91-92.

[2]曹娟娟,邵雅楠,宋新建.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效果分析及安全性评价[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0):1256-1257.

[3]宋亚方.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