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联合氟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及对阴道菌群的影响

/ 2

 乳酸菌联合氟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及对阴道菌群的影响

王小蓉1,向世强2*

1.公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荆州 434300

2.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目的:通过分组研究乳酸菌联合氟康唑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治疗模式下对VCC患者阴道菌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6月育龄期VVC患者82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康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乳酸菌治疗,14d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并完成6个月随访(随访方式以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及上门随访为主)。

结果:(1)观察组用药期间阴道瘙痒、疼痛、阴道分泌物、黏膜充血、黏膜水肿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4d后阴道瘙痒、疼痛、阴道分泌物、黏膜充血、黏膜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治疗14d后炎性因子IL-2、IL-13、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8、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我们的研究证实:1、乳酸菌联合氟康唑用于VVC患者中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快速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2、该治疗方法能调节患者阴道菌群,提升T淋巴细胞水平,提高阴道清洁度,有助于改善阴道分泌物五联水平;3、乳酸菌、氟康唑联合用药治疗VCC安全性较高,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可降低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酸菌;氟康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菌群;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水平;阴道清洁度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育龄期女性发生率较高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白假丝酵母菌为VVC最为常见的致病菌。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将会引起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痛、性交痛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严重者将会引起抓痕、外阴红斑及水肿等体征,患者若不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可发展为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s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及生活。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探讨乳酸菌联合氟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及对阴道菌群的影响,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量计算方法

样本量估计公式:

设定检验水准α=0.05,检验效能0.90Q1=Q2=0.5。计算出样本量N=62,考虑到15%的失访率,最终确定样本量为82例,每组41例。

1.2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育龄期VVC患者82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VVC治疗遵循:①去除VVV的高危因素;②规范化、个体化的药物治疗;③避免患者经常使用阴道冲洗剂;④性伴侣无需常规治疗,但是对于RVVC患者的性伴侣,则应进行相应的检查。

2 方法与观察指标

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药期间禁止性生活,避免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对照组采用氟康唑治疗(国药准字H20058190,规格:50mg,口服,每3天给药1次,共用药三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乳酸菌治疗。每晚取乳酸菌阴道胶囊(国药准字H10980293,规格:0.25g:600万活乳酸菌,每天1次,每次1粒,放置在阴道深处,连续治疗14d)。

2.3 观察及检测指标

1 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副作用2炎性因子及淋巴细胞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组间差异;计量资料()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重复测量数据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能遵医完成相关药物的治疗,记录并分析患者相关症状的消失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表明:观察组用药期间阴道瘙痒、疼痛、阴道分泌物、黏膜充血、黏膜水肿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差异没有显著性(P=0.644))。

3.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及淋巴细胞种类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d后采集外周空腹血,并完成炎性因子水平测定。结果显示:两组用药前T淋巴细胞、炎性因子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用药14d后炎性因子IL-2、IL-13、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IL-8、INF-γ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14d后炎性因子IL-2、IL-13、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8、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表2)。观察组用药4周后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讨论

近年来,乳酸菌联合氟康唑逐渐在VVC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11]。本研究观察组用药期间阴道瘙痒、疼痛、阴道分泌物、黏膜充血、黏膜水肿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用药安全,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和增强用药依从性。

氟康唑属于是一种抗真菌药物,可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12]。Fdsa B结果表明:氟康唑能高度选择性干扰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活性,从而能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抑制其生长,可广泛用于VVC患者。但是,氟康唑治疗VVC时疗程相对较长,长期用药对患者肝损害作用较大,导致患者治疗耐受性、依从性较差。乳酸菌阴道胶囊亦是VVC患者中常用的治疗药物。

VVC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过程,常伴有炎性因子的共同参与,且均与患者免疫水平失衡有关。

炎性因子在VVC的发生、发展中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L-2、IL-13、TNF-α、IL-8、INF-γ均为机体内常见的炎性因子。IL-2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生长及分化,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L-13能诱导单核细胞的分化,控制炎症反应,诱导B细胞增殖及合成IgE类抗体,可协同IL-2并刺激NK细胞产生IFN,有助于Th1型细胞免疫反应。TNF-α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

综上所述,乳酸菌联合氟康唑用于VVC患者安全性较高,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能提升T淋巴细胞水平,提高阴道清洁度,有助于改善阴道分泌物五联水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