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在慢病管理工作中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在慢病管理工作中重要性

左宗容

重庆两江新区中医院 重庆 401123

摘要:伴随着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慢性疾病患病人群也随之越来越年轻化,患病人群越来越多,我国针对此类人群,改变了就医模式,因此患病人群的医疗信息如何共享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方便了慢性病患者的就诊流程,对慢性病患者监测信息平台的管理模式为医院-社区-疾控一体化,在实现共享资源的前提下,不仅能够监控我国公民的身体健康状态,还能够掌握我国各类慢性病的分布状况和传播情况,并适当的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能有效地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是一个能够提供全方位管理的新型服务模式。

关键词: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管理

    慢病管理是指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连续监测,评估与综合干预管理的医学行为及过程,主要内涵包括慢病早期筛查,慢病风险预测,预警与综合干预,以及慢病人群的综合管理,慢病管理效果评估等[1]。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论是饮食习惯还是作息时间,都极易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我国,慢性病主要以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及脑部疾病多见,一旦患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治愈几率基本为零,是目前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控制率也超出历史新低。在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之前,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多是由初诊医院来完成,因此,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随访跟踪,也不能对慢性病的患者进行系统的知识讲解,患者若到其他医院进行诊治,信息不能共享,患者表述不清,加上患者的依从性差,导致慢性病患者并发症患病率大幅度提升,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一、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建立的优点

1、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够对建档的慢性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监测与管理,如果患者没有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中就诊,其他医院也能够在监测信息平台中查看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疾病治疗相关内容,减少患者对自身信息告知不全或是表述不清楚而造成的偏差,也可以使就诊医生更加了解患者的情况,有效的对症治疗。

2、全球慢性病患者日见增多,各国在慢性病患者监测系统上达成了共识,与慢性病相关的文件也陆续出台,这不仅对慢性病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慢性病的工作指明了重心,我国目前已建立完整的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统计整理正在有序的进行中。

3、我国慢性病管理从1950年开始,通过不断的改进颁布了很多关于慢性病患者相关的政策方案,从慢性病的种类归纳到特征,从防治工作到预后处理,旨在掌握我国各类慢性病的分布状况和传播情况,并适当的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能有效地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1988年,监测管理系统也由单向的管理转向到预防、防治工作。重心的转移,对慢性病监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慢性病监测管理中,医院开展大量的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慢性病的相关知识,让慢性病患者对生活充满希望,提高人们对慢性病的预防能力,提高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进而减少慢性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4、目前,我国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不断完善中,在保证医疗水平得到提高的前提下,确保了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工作的有序进行。依据当地的医疗水平和技术,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构建模式转变,从单一的数据统计到预防,虽然在努力开展中,但与其他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5、慢性病的宣传往往因监测管理部门宣传工作未及时到位,导致监测管理效果与预期的偏差增加,宣传后的效果不理想,导致群众对慢性病的防治意识淡薄,针对这一现象,现代化互联网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宣传手段。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建设,针对监测信息平台慢性病患者的信息进行网格化管理,统计网格内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种类,日常生活习惯,拟定需要进行的宣传内容,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知识讲解,讲解过程中以简单易懂的文字或是图片进行,建立群众对慢性病预后和防治的意识,从而提高群众对慢性病的认知能力,进而完善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

6、慢性病患者对病情的控制是可控的,但由于慢性病患者认知不足和依从性差,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例如慢性病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改变,仍存在酗酒、抽烟和饮食不规律等现象,加上患者本身患有疾病,导致免疫力差,并发症出现时间提前。而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的建立,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改变患者之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规则的作息习惯,严格把控慢性病的发展走势,开展合理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7、慢性病患者仍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死亡率也随之提高。在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中,死亡监测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中,死亡监测能够直观的反映慢性病管理的效果,从而针对实际问题制定计划,为防治和预防工作指出方向,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

二、结论

    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统计慢性病患者的情况并进行分析,还能够对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准确的统计,结合汇总情况,帮助医疗系统制定有效的防治和预防措施。在我国,人民健康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的问题,慢性病监测管理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对慢性病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提高慢性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通过有效的宣传,提升慢性病患者预防和防治能力,也能降低慢性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慢性病患者经济负担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旭慧, 陈皓琰, 李琴,等. 基于区域前置审方中心的多病共存慢病病种和用药分析[J]. 中国药房, 2022, 33(17):5.

[2]王曼菲, 陈馨仪, 王安石,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病管理:经验,问题和建议——基于案例分析[J]. 卫生经济研究, 2022(039-003).

[3]丁贤彬, 毛晓锋, 唐文革,等. 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与非示范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指标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2(030-002).

[4]姚月娴, 李鹏虹. 简易病情评估系统在基层慢性病管理患者急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J]. 现代养生, 2022(022-009).

[5]马佳佳, 牛淑珍, 刘贤亮,等. 护理人员慢病居家康复护理服务态度与服务能力现状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 2022(028-009).

[6]高鹏, 杨翠迎, 周彩. 医养结合与老年人健康养老[J]. 财经研究, 2022, 4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