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策略

陈沁纯

四川省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46600

引言

目前以Omicron为代表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成为地区疫情反弹及个人感染的潜在威胁。虽然当前对新冠的治疗成功率很高且死亡率极低,随着对新冠后遗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案例和研究发现,即使是轻症甚至无症状感染,患者也有相当概率受后遗症影响;很多住院及重症患者已报告在康复后数月仍然受困于一系列后遗症。同时疫情防控等一系列公共措施也系统性地影响着社会整体运行,造成潜在的代际性认知后果及集体性精神症候。基于此,本文梳理与分析了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策略,以期更好的减少新冠病毒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新冠病毒;传播途径;预防策略

一、新冠病毒的介绍和危害

冠状病毒是指一类单股正链RNA病毒,这类病毒形状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形状类似王冠而得名。新型冠状病毒,指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类型[1]。自新冠大流行以来,临床及研究发现其可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影响。

(1)呼吸系统

作为病毒重点攻击对象,肺部后遗症最常见。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攻击肺泡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病毒感染会引起免疫系统过度警觉,引起过度炎症损伤,破坏肺部的细胞屏障。一项研究发现有42%-60%的患者都存在明显的呼吸困难。还有比呼吸困难更严重的后果[2]。那就是如果剧烈的炎症让细胞因子过量释放,那么患者可能还会出现不可逆的肺纤维化,从而加剧呼吸困难,甚至威胁生命。

(2)血液系统

新冠病毒可直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修补破损的血管,血小板不断活化又活化,就会破坏正常的凝血途径,造成血液系统的损伤。据统计,约有20-30%的新冠肺炎幸存者出现肺血管微血栓和大血栓。另一份调查了163名美国幸存者的报告显示,在出院后30天,累计血栓发生仍有2.5%[3]

(3)心血管系统

新冠病毒能够损伤血液系统,作为泵血枢纽的心脏自然不能独善其身。首先,病毒感染可直接冲击心肌细胞,使心率加快[4]。其次,过量分泌的炎症因子让心跳频率紊乱,导致心律失常。更严重的是,心肌的损伤甚至会引起心肌纤维化、心衰,而这些更是加剧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的罪魁祸首。有高达20%的新冠肺炎幸存者,在60天随访时报告了胸痛[5]

(4)神经系统精神障碍

对多具新冠肺炎死者的遗体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会引起脑实质和血管的改变,还可能造成慢性神经元损伤。大约有1/10的幸存者出现持续性的味觉和嗅觉的丧失[6]。据统计,30%-40%的新冠幸存者出现精神方面的后遗症。包括抑郁、焦虑、失眠、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一项对美国54个医疗机构的62354名新冠肺炎幸存者的分析发现,新冠感染后首次和复发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竟高达16.1%[7]

二、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导致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触)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是其传播主要途径[8]。此外,新冠病毒在传播过程中有着非常大的隐匿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潜伏期只有2至7天,新冠病毒潜伏期一般在1-14天,多数情况为3-7天,也有极少数感染者可能会超过14天[9],在病毒潜伏期间,可以逃避现在所有的主流检测方法,有的感染者在潜伏期,用各种监测方法都没有被检出,他可能就被当成正常人,继续成为一个病毒传染源,这对所有的防控措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10]

三、新冠病毒的预防策略

(1)减少外出,特别是尽量不要前往人员密集的密闭公共场所。如需外出,戴好口罩及其他防护用品(如含有酒精成分的湿纸巾或免洗洗手凝胶等),减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回家后及时更换衣服和鞋子并认真洗手。

(2)在家时,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并注意每日至少通风2次。除了勤洗手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外,保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充足的营养摄入也尤为重要。适当的做一些室内运动,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3)在公共场合下全员戴口罩、每日监测体温、人员不聚集、让员工之间有足够的空间来保持安全距离、错峰用餐、无纸化办公、设立独立的临时隔离室等措施都能有效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播。

(4)疫情期间,非必要不到疫情发生地,非必要不前往边境地区,尽量不参加跨省旅游活动。自觉控制聚餐、聚会人数,婚丧嫁娶等活动尽量减少参加人员,不大操大办。

(5)加强社区主动排查管控,对外来人员及外地跨省流动人员要及时排查,完善申报登记。做好汽车站、高铁站、飞机场清洁消毒工作,配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6)文化娱乐场所要实行限流、验码、测温,室内要常通风。旅游景点要实行限流、预约、错峰、验码。商场、集贸市场等要定时通风、消毒。养老院、医院等特殊场所按有关规定实行封闭式管理。

(7)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全面提速,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要主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四、小结

本文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新冠病毒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策略,新冠病毒虽然可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危害且具有传播速度快特点,但是只要在合适合理的个人及社会预防措施下,新冠病毒完全可以做到可防可控,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防控新冠病毒的担子依旧很重,只要每个人充分认识到新冠病毒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同时个人和社会积极学习并贯彻落实对新冠病毒的防治方法,才能有效的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和流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参考文献

[1]Baig A M. Chronic COVID syndrome: Need for an appropriate medical terminology for long-COVID and COVID long-haulers[J]. J Med Virol, 2021,93(5):2555-2556.

[2]Roth A, Chan P S, Jonas W. Addressing the Long COVID Crisis: Integrative Health and Long COVID[J]. Glob Adv Health Med, 2021,10:1166488021.

[3]Raveendran A V, Jayadevan R, Sashidharan S. Long COVID: An overview[J]. Diabetes Metab Syndr, 2021,15(3):869-875.

[4]金丽娟甘飞. 人文关怀对无症状或轻型新冠肺炎伴焦虑的影响[J]. 现代护理医学杂志, 2022,1(3).

[5]Coronavirus - South Africa: Joint statement on results of Russian-South African Scientific Mission to study features of new coronavirus infection[J]. M2 Presswire, 2021.

[6]Coronavirus: UK officially hands over life-saving oxygen cylinders to support Uganda’s COVID-19 response[J]. M2 Presswire, 2021.

[7]廖建军, 付立新. 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同剂次抗体水平分析[J]. 国际临床研究杂志, 2022,6(1).

[8]段吉隆, 马安娜, 王楠楠, 等. 医学生对新冠病毒感染性肺炎的风险认知程度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护理学研究, 2021,3(5).

[9]武晓琴, 郭艳丽, 张建辉.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中巴林特小组对护理团队建设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护理学研究, 2022,4(6).

[10]胡家卿王君丽. 新冠肺炎防控期间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J]. 现代护理医学杂志, 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