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护理模式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全方位护理模式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吴丰娜

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内二科  四川成都  610501

摘要目的:研究全方位护理模式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胃炎患者(2020.07-2021.06)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30,全方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及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SAS、SDS)。结果:经过干预后,研究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模式可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遵医行为。

关键词】全方位护理;慢性胃炎;遵医行为;负面情绪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饮食结构及习惯的变化,使得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本病有反复发作、病程长的特点,如不能积极治疗,则可能诱发其他胃部疾病,增加了治疗难度,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需采用合理的干预措施,以增加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遵医依从性,进而降低疾病复发,改善预后。本文就全方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搜集6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4-59岁,平均(41.23±2.41)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3.21±0.63)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例、初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6例。研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3-59岁,平均(41.15±2.37)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3.25±0.61)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例、初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4例。两组数据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内科学》[1]的诊断标准,并经胃镜检查确诊;(2)年龄>18岁;(3)自愿参与并签署协议。

排除标准:(1)合并胃部手术史者;(2)合并精神疾病、意识不清或沟通障碍者;(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观察病情变化、指导临床用药,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其生活作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出院后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定期复查,劝导患者需保持快乐、轻松的情绪,切忌熬夜。

研究组:全方位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评估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利用宣传手册、视频、微信平台等方式实施健康知识宣教,以增加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及时主动与患者沟通,增加医患的信任度,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诉求,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提升自我认同感,使其可运用积极的态度和心理面对临床治疗,提高依从性,从而保证治疗效果。③疼痛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可通过按摩来改善,需指导正确的按摩手法及部位,减轻痛感;还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诸如看书、听音乐等,缓解疼痛症状。④药物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遵医用药的重要性,不可擅自改变用药剂量、时间,更不得擅自停用药物;还需针对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出针对性改善说明。⑤生活干预。讲解良好生活习惯与疾病治疗、康复的关系,安排好自己的睡眠及工作时间,忌饮酒、吸烟、熬夜,做好胃部保暖,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自身免疫力;还需遵循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原则,避免摄入刺激性强、辛辣的食物,对于存在便血症状者,需减少碱性食物的摄入,确保营养均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遵医行为及干预前、干预后2个月的负面情绪。

遵医行为:以合理饮食、情绪控制良好、规律服药、按时复查的情况评估。

负面情绪: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2]评估,SAS>50分、SDS>53分分别表示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分数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运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比较

研究组合理饮食率、情绪控制良好率、规律服药率及按时复查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遵医行为比较(n,%)

组别

例数

合理饮食

情绪控制良好

规律服药

按时复查

对照组

30

20(66.67)

19(63.33)

22(73.33)

21(70.00)

研究组

30

27(90.00)

26(86.67)

28(93.33)

29(96.67)

χ2

4.812

4.356

4.320

7.680

P

0.028

0.037

0.038

0.006

2.2 负面情绪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0

56.31±3.12

49.34±2.57

57.95±3.04

50.26±2.34

研究组

30

55.97±3.05

42.16±2.48

58.11±3.15

43.18±2.41

t

0.427

11.011

0.200

11.544

P

0.671

0.000

0.842

0.000

3 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胃黏膜炎症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则可能会发展为胃穿孔或消化道出血,后期还有可能发展为早期胃癌,进而危及生命安全。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传统的护理模式只能提供较为基础的服务,无法体现护理的主动性,使其得不到全面的护理服务,增加疾病的复发。全方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要为出发点,从而使患者可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治疗。而本文就全方位护理模式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数据证实全方位护理模式可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遵医行为率,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笔者分析:慢性胃炎患者可能频繁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法耐受,而疼痛护理的实施可缓解疼痛症状;加上该病的治疗过程较长,可能出现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致使其遵医依从性降低,而健康宣教可增加患者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心理护理可疏导负性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遵医用药,生活干预使患者可以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身免疫力,从而为后期的康复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全方位护理模式可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遵医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李朝辉,梁春红.基于微信平台的自我效能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1):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