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旧城改造与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3

广州旧城改造与设计研究

张晓晴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就我国旧城改造现状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分析了旧城改造对城市土地利用、环境、社区、服务设施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应相互配合,创建既现代又有特色的城市。

关键词:旧城改造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1 我国旧城区改造的现状

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城市都必须经历同样的成长历程:生长、发展、运行、衰落、再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此发展过程中,旧城区的功能、相对落后的设施必然难以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和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因此,各国都正面临着旧城市改造、再开发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建设也发展也日新月异。以广州为例,除原有的越秀区、荔湾区、东山区、海珠区四个老城区外,又发展了白云区、黄埔区、天河区、芳村、番禺、花都等新区。随着城市发展,逐渐暴露出旧城区的不足,如交通问题,市政设施跟不上、土地利用不合理等。在旧城改造中,一些城市取得了较好的的成效,但更多的却是差强人意。一方面在改造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却未能创造出好的城市环境和社会关系。甚至出现破坏环境的现象。如城市面貌被改造得千篇一律,城市缺乏特色;或是城市改造中缺乏统一的设计和管理,城市显得杂乱无章。

1996年伊始,广州旧区改造过程中刮起“欧陆风”,住宅开发中大量运用装饰门楼、罗马柱、镂空铁花栏杆等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建筑符号,这股风蔓延最猛烈之时,大有住宅“全盘西化”之势。到了今天,广州没有变成欧洲,而大批的此类建筑复制品对城市整体风格是建设还是破坏的问题,不同人持不同看法和意见。

这里有几个明显不顾项目所在地域、社区民情民俗和居住文化而随意抄袭建筑形式的案例。1998年初,西关老城区有楼盘推广打出“英伦建筑风格”的宣传口号。西关风情的魅力所在,就是西关大屋特有的建筑韵味,色调明快亲切,形式古拙大方,在这样一个温情洋溢、极具亲和力的居住氛围内,忽然矗立起一座以线条奇崛硬冷、色调凝重严肃著称的“英式建筑”来,其观感和居住心理上的不协调也就可想而知;无独有偶,同样在繁华的老城区,某个住宅项目宣称其酷似“加拿大温哥华西区”,加拿大地广人稀,建筑密度奇低,房屋之间间隔阔,最高的公寓式建筑都不超过六层,试想在广州寸土寸金的老城区,能否“搬”来“温哥华西区”的建设精髓呢?由此可见,在这股“欧陆风”的潮流中,将单一的建筑符号和其传统的文化背景、实际的区域规划等相关要素简单割裂照搬的情况存在不少,造成片区规划和建筑群落有形无神、形神分离的尴尬局面。

广州的城市建设由距今2200多年前的秦番禺城开始,经过步驾城,唐城广州,兴王府,宋广州城,明广州城,清广州城,民国广州城的时代演变,形成的独特的岭南城市建筑风格及园林艺术,在现今的城市建筑当中如何利用好几千年来流下的建筑艺术瑰宝,并结合新时代的审美观及城市需求建设好新的广州城,这是我们大家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2 对旧城区的改造的认识

2.1 旧区改造的目标:合理使用土地和优化功能配置

当然,旧城改造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大量的旧房被拆除,而新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其实,其内在的动力是城市发展综合需要使然。在城市中,中心区应该是商业、金融业、服务业及容纳必要的交通和市政设施。如广州市的荔湾区和海珠区内原有的多的工厂被迁到郊区,一方面这些工厂对城市造成极大的污染;另一方面,旧区中心商业利润高,人流密集,交通量大,平面空间十分有限,寸土寸金。把工厂搬迁到市区外围更适合工厂发展,这样腾出来的土地能发挥城市用地最大的经济效益。很多城市在旧城区改造中引入多用途、大空间的建筑综合体概念和多层交通面概念。如广州的越秀区的北京路在旧城改造中成功的建造了步行街,附近有城市地铁,交通便捷。步行街内商业,服务业集中,有百货商店、服装、快餐店等,步行街上还有喷泉、宋代古道遗址,不大的步行街容纳了成千上万的人购物、饮食、玩乐、观赏休息等活动,已经成为城市活动中心之一。

2.2 旧城区改造产生的变化

旧区的改造是多方面的,除土地使用得变更外,主要表现在环境、社区、服务等方面。这些变化的特征是进行城市设计的基础,也能为城市设计提供合理的价值取向及设计方向选择的正确依据。

2.2.1 旧城区改造必然改变城市环境

首先,改造过程中旧的建筑被拆除,更合理更现代的新建筑取而代之,其形体环境更美,既能满足城市建设和规划的要求,又能保证居民对社会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在我国很多的大城市皆然,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这些城市有大量的旧的房屋,随着城市发展,房屋的内部设施及功能都难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卫生条件也相对较差,必须拆建重建。其次,改造旧区能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建筑容积率,更灵活利用空间,提高居住容量改善居住环境。旧城中大量的房屋都是层数较低的,空间利用率较小。 诚然,环境的改变给城市带来了新的、正面的影响,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负面影响。如在广州的几个旧城区中,旧的房屋被拆除后,建造了大量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能源耗费大,对环境污染也较大,高层建筑中人际交往较少,跟以前老广州的传统的街坊邻里生活截然不同,空间凝聚力较弱,容易产生孤独感。另外开发商为了提高建筑容积率,高层建筑底部没有留出足够的空间,给人强烈的压抑感,建筑缺乏特色,互相缺乏联系,整体性弱,城市绿地少。可见,城市环境改造过程中,存在着有利和不利的两个方面。如何充分利用有利的因素,保持城市特色和风貌,避免不利的因素则要针对不同的对象,规划师和设计师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2.2 旧城区改造瓦解旧社区

大规模的城市改造的后果之一,是瓦解城市的老区和组建新的社区。老区具有潜在的社会传统,又非正式的社会组织,起着社区的职能。如广州老区中有大量的传统的民居,恩宁路、宝华路一带,就有很多筒子屋,中间夹着得是石板街道,有统一的居委会。在这样的老社区中建立了一个社会网络,有的经历了好几代人的时间,有强烈的内聚力,所谓远亲不如近邻,社区内的生活非常和谐。在旧区改造中,这样的社区被瓦解,人们搬进了新社区。新社区的组成较松散,即使是居住区内的居民也是不熟悉的另外促使市民交往的设施也不足够。即使一些居住区内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但是由于设计中尺度不够亲切,设施不合理,如凳子和游乐设施过少或位置欠合理,使其利用率较低。不能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这也是设计师要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2.2.3 旧区改造改善服务设施

旧区改造后,服务设施更齐全,设施规模和服务半径更合理,更符合现代生活。如根据人数,区域布置医院、学校、商业、饮食等服务设施,并且这些服务设施都比较完善,如大型的超市,综合性的医院、综合性的大型购物商场等等,都极大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但是在改造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保留改造一些原有的特色设施。如广州旧区内有不少特色风味的小店,如银记、莲香楼等,这些店铺除其附带作用远远比买卖本身重要,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市民对他们还有很深厚的情结。这样的服务设施也应该延续保留。至于如何更好的发展和保留,也是设计规划人员要探索的研究的。

3 充分利用城市设计对旧区改造

3.1 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对城市规划的深入和创造更适用、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有深远的意义。城市设计的内容是广泛的,其中城市环境问题是其重要组成。环境是由城市物质实体和空间两个因素共同组成,它们相互依存,具有三维概念,是可被感知的。

传统意义上的观点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的是城市的美的部分。但是除了城市美以外,城市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正越来越扩展到其他方面。现代城市设计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城市设计关心的是城市环境的建设问题,在城市环境的创造过程中,空间和物质实体组合而成的空间实体环境是其重点处理的对象。其次,城市设计创造的空间实体环境不仅直接改善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质量,另外,通过城市面貌的改善,刺激城市经济发展。

3.2 城市设计的内容

城市设计中处理的对象通俗的来说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东西,如建筑物、道路、建筑小品、雕塑、植物、广告等。城市设计要关心的是城市空间实体环境的处理问题,创造良好的空间及环境实体使之协调发展,并且予以艺术上的考虑,是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具体涉及范围包括城市总体空间形象设计、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步行街设计、居住区空间设计、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地下空间设计、旧区改造与保护及更新空间设计、建筑小品和细部空间设计。另外,城市是不断发展的有机系统,城市设计中必须建立制定合理的有效的指标体系、引导原则等,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统一行动,这样才能适应城市有机秩序的不停发展。

3.3 旧区改造中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辅相成

旧区改造的城市规划主要从宏观方面控制,较多考虑土地使用功能的组合和合理布置。如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建筑密度、高度、容积率等。城市规划主要考虑的是二维的内容,但是一定程度涉及到城市空间形态景观等问题,因为在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容积率时一再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城市环境形象,只是这种形象是一种概念性的,不确定的、模糊的景观形象与空间态势。象日本的京都,在对旧城市规划阶段,为了保留京都城市中古老的、古色古香的城市面貌,规划部门就明确了城市中建筑物的高度都必须是低层,这样使京都这个古老的城市在高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依然能保持很好的原有的城市特色。象我国的桂林、苏州在旧城改造时,在这方面也制定了类似的规划要求,为城市设计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和理论依据。

旧区改造的城市设计应该趋于从人的心理要求出发,偏重于城市艺术部分,考虑空间形体艺术和人的视觉感受和知觉感受,属于实体艺术形象的城市三度空间设计。诚然,艺术造型是城市设计中关注的以方面,但是还要关切自然与历史环境方面的问题。如在旧区内拆迁一片旧建筑,给人产生什么影响?建筑应该采用什么样是形式?采用什么色彩?附属环境如何设计?这些都必须深入思考,在城市旧区较大范围内进行功能和美学组织。如在广州荔湾区上下九步行街设计中,就保留了传统的习惯骑楼风格,色彩也较素雅,体现了南方城市的特色。

如果说,在旧区改造中,城市设计是从旧区的整体出发,那么建筑设计考虑更多的则是单体。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有主从关系。建筑设计必须服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指导和制约去设计单体,使城市建筑有机整合。旧城改造中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建筑单体各自为政,都想充当主角,结果城市面貌杂乱。另外,旧城改造中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建筑小品,绿化、广告等。而道路的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广州在这方面的改造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交通的规划不合理,高架桥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等。

可见,设计规划人员在旧区改造中应该统一配合,使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相辅相成,这样才能使城市旧区改造获得成功,创造出既现代又有特色的城市。

参考文献:

[1]王建国. 城市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