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分析

刘晓艳,髙军,赵毓,顾健,索兆硕

唐山证源司法鉴定所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目的: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容易导致成年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已经成为危及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法医病理学是作为伤亡类案件鉴定主要技术方法,其最终的结果对于案件诉讼起到了非常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探析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方法:此次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研究对象为在我所进行法医病理形态学检验的53例冠心病猝死患者,分析受检者的心脏重量,计算其增加幅度,小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心肌断裂出现例数。结果:53例冠心病猝死患者的心脏重量均有所增加,都存在冠状动脉狭窄,且均表现为心肌断裂,而另53例非冠心病猝死患者在冠状动脉及非冠心病心肌观察,无明显改变,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冠心病猝死发病深受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影响,与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以高于Ⅱ级最为多发。

【关键词】法医病理形态学;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

当前,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导致人们的身体各项机能都有所降低,致使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急性特点,因此很容易出现猝死现象1-2。近些年来,人们寿命延长,生活压力加大,猝死发生率与日俱增,分析致病因素,同时进行法医组织病理学诊断能够明确死因,解除患者疑虑,因此实施法医鉴定意义重大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研究对象为在我所进行法医病理形态学检验的53例冠心病猝死患者,且法医病理学鉴定证实为心源性冠心病猝死,将其纳为研究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同期53例非冠心病猝死患者作为参照,分为参照组,所有受检者均病历资料完整,所选标本均采用福尔马林进行预先处理,心脏切片标本完整,排除病例自杀以及外力或中毒等死因,受检者在指标间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表1  所有猝死患者一般资料(x±s

组别

例数

男女比例

平均年龄

参照组

53

24:19

41.58±4.85岁

研究组

53

23:20

41.63±4.92岁

1.2 方法

对各病例心脏标本进行取样并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操作,选取弹力纤维染色法处理获取到的标本,在患者的心脏小动脉部位,共计有可取部位10处,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变化。于患者冠状动脉处观察细小分子,获取到标本,采取低倍显微镜对其展开观察,采取测微计进行测试。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心脏重量,计算其增加幅度,分析小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心肌断裂出现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1.0 软件进行研究结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100%)]表示,行x²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2. 结果

表2  53例冠心病猝死患者心脏病变和狭窄程度对比[n(100%)](x±s

狭窄程度

例数

占比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Ⅰ级狭窄

5

9.43%

8

Ⅱ级狭窄

21

39.62%

32

Ⅲ级狭窄

13

24.53%

17

Ⅳ级狭窄

14

26.42%

15

心脏重量

53

499.82±10.68g

/

53例冠心病猝死患者的心脏重量均有所增加(315-604g),都存在冠状动脉狭窄,其局部组织特征,主要表现为肌性肥厚、血栓因子和腔内积血,患者的管腔狭窄情况呈现出同心圆或者花环状,且均表现为心肌断裂,而另53例非冠心病猝死患者在冠状动脉及非冠心病心肌观察,无明显改变。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如痉挛)导致心肌局部的缺血、缺氧,以致坏死的心脏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伴或不伴有左上肢等放射性疼痛,以及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出现大量坏死,使得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4。心源性猝死即意识突然丧失为特点,由心脏原因引起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突然性死亡,且大部分患者发生地点均为院外,男性发病率明显较高,且集中在30岁到59岁,分析原因和中年男性在社会中承受的工作较多,生活压力较大,加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但在53岁后,女性由于分泌的雌激素减少或已绝经,不再受雌激素保护,在此年龄段内,女性发病率逐渐趋近于男性5。对于小冠状动脉狭窄,一般选取病检,经长期观察发现,该病继发表现较多,不存在明显特异性,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会导致其内膜厚度以及中膜厚度相应增加,同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患者相较于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患者,其心脏重量更高,该病患者大多存在心脏超重表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容易引发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有极大可能性表现出缺血状态,进展相对缓慢,猝死发生率高。

通过研究对比发现,冠心病猝死发病深受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影响,与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以高于Ⅱ级最为多发。

参考文献

[1]牟改变,惠望春.延伸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09):1502-1503.

[2]韩雪,陶春,陈丽琴等.心源性猝死的法医鉴定文献计量学分析[J].刑事技术,2019,44(01):74-78.

[3]吕献杰,李万坡. 外伤后治疗输液诱发心脏病发作猝死1例[J]. 广东公安科技,2019,27(3):72-73.

[4]王志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探讨[J].中外医疗,2019,38(8).

[5]王利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分析[J].健康女性,202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