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急救科普——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4

新媒体背景下的急救科普——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王冰 ,张梅英 ,周如女 ,王怡君 ,胡丹丹

 上海市东方医院  上海   200120

摘要 目的 分析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掌握情况与利用新媒体形式获取相关知识需求的现状,为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急救科普教育,拓展符合公众需求的新媒体急救科普形式和内容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星网站平台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掌握情况,及利用新媒体形式获取相关知识的需求。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对待应急救护态度三部分,计 38个条目。结果70.53%公众愿意主动获取应激救护知识;有49.4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每月进行一次应急救护知识的科普更有效;社交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网站、新闻资讯平台被公众认为是获取急救知识最有效的三大新媒体渠道。190被调查对象急救知识得分较低(63.28),不同项目急救知识与技能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学历的被调查者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公众急救知识的知晓和掌握不容乐观。现新媒体时代,在开展急救科普的过程中,懂得合理应用传统信息传播媒介及新媒体传播途径,将急救科普培训从传统模式过渡到新媒体模式,用多元化、多途径的科普形式来解决公众在急救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地点、时间方法的限制,是我们目前进行科普培训不可忽视的现状。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施以公众乐于接受的传统信息传播媒介及新媒体传播途径方式开展急救科普培训才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 新媒体 急救 科普培训

公众现场急救是指在意外事件突然发生后,非专业急救医务人员作为应急第一响应人基于助人的目的,对突发急症患者或现场事故伤员所开展的急救活动[1]。在急救过程中,及时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能为挽救病人生命争取到最宝贵的抢救时机,为病人的后续院内治疗打下了基础[2]。因此,通过科普教育让尽可能多的非专业急救医务人员拥有急救的理念,提高公众现场急救能力尤为重要。《2019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指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超8亿,同比增长9% [3]。随着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新兴的急救科普培训模式不断涌现,这也让急救知识培训更普及、更深刻、更便捷成为可能[4]。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急救科普教育,拓展新媒体急救科普形式和内容,也是新媒体背景下急救科普培训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5]。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掌握情况与利用新媒体形式获取相关知识需求的现状,现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20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94名上海市浦东新区公众作为调查对象。(1)纳入标准:①年龄≥16周岁;②能正确应答且能回答问题,能独立填写所需研究问卷;③自愿参加调查 (2)排除标准:专业急救医务人员

1.2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星网站平台发放调查问卷。首先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获得知情同意后由调查对象本人匿名自行填写。回收问卷时由调查者确认无遗漏后,当场回收问卷。本次研究共发放并回收问卷194份,有效问卷为190份,有效率为97.93%。

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公众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对应急救护态度3部分,共计38个条目。其中, 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平常获取应急救护知识的情况、认为更有效的向城市公众传播应急救护知识频次、曾经获取过有关应急救护知识的渠道、获取应急救护知识的互联网/新媒体渠道、认为更有效的向城市公众传播应急救护知识的互联网/新媒体渠道;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涉及现场急救中最常用的基础急救常识、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技术、意外伤害及常见危急重症处理、突发意外灾害事故现场的避险逃生与急救4方面内容,共20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合格分数为60分。

1.3 统计学处理 将问卷调查结果用 Epidate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及构成比表示,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秩和X2检验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2.1.1基本资料

本调查对象中,女117人,男73人; 44.74%为本科(85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到37.89%(72)人,35.26%被调查对象处于45-54的年龄段中,分别在各项目中占比最高。具体见下表1

表 1 参与调查公众一般资料

变量

分组

例数

构成比(%)

性别

73

117

38.42

61.8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高中或中专中

大专

本科

硕士及以上

20

28

45

85

12

10.53

14.74

23.68

44.74

6.32

职业

学生

工人

农民

干部

20

37

9

14

10.53

19.74

4.74

7.37

专业技术人员

72

37.89

自由职业

21

11.05

无职业

4

2.11

退休

13

6.84

年龄段

16-24

30

15.79

25-34

41

21.58

35-44

31

16.32

45-54

67

35.26

55-64

15

7.89

65岁及以上

6

3.16

婚姻状况

未婚

51

26.84

已婚

137

72.11

丧偶

0

0

离婚

2

1.05

健康状况

健康

128

67.37

良好

56

29.47

不健康

6

3.16

2.1.2新媒体背景下公众获取急救知识需求的资料

本次调查显示:公众中主动获取应急救护知识的情况居多,所占比例高达70.53%;有49.4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每月进行一次应急救护知识的科普更有效;大多数被调查对象曾经主要通过传统大众媒体以及社交媒体与搜索引擎这两大新媒体渠道获取急救知识;社交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网站、新闻资讯平台被公认为是获取急救知识最有效的三大新媒体渠道。具体见下表2

2新媒体背景下公众获取急救知识需求情况

类别

选项

例数

构成比(%)

平时获取急救知识情况

经常主动

偶尔主动

463

88

24.21

46.32         

被动获取

46

24.21

不被动获取

10

5.26

最期望的科普频次

每周一次

每月一次

每季度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年一次

40

94

32

13

11

21.05

49.47

16.84

8.84

5.79

曾经获取到急救知识的渠道

医疗卫生机构网站

专业健康专题网站

在线健康咨询平台

综合门户网站健康频道

64

40

25

35

33.68

21.05

13.16

18.24

传统大众媒体

109

57.37

搜索引擎

81

42.63

社交媒体—微信微博

93

48.95

网络社区论坛

40

21.05

知识分享平台

66

34.74

新闻咨讯平台

61

32.11

视频网站

34

17.89

其他

8

4.21

认为最有效的新媒体渠道

医疗卫生机构网站

92

48.42

专业健康专题网站

65

34.21

综合门户网站健康频道

59

31.05

社交媒体

110

57.89

网络社区论坛

35

18.42

知识分享平台

705

36.84

新闻资讯平台

84

44.21

视频网站

54

28.42

其他

3

1.58

2.2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掌握情况

190名被调查对象急救知识得分较低(63.28)基本急救常识的掌握情况最好,平均得分为(21.33),常见伤害和灾害逃生知识次之,平均得分为(15.63),心肺复苏知识得分(13.66)知晓率相对较低,外伤急救处理措施的正确率普遍偏低得分(12.66)。不同项目急救知识与技能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3

3公众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满分/分

最低分/分

最高分/分

平均分/分

X2

P值

基本急救知识

25

5

25

21.33

13.10

<0.05

心肺复苏知识

25

5

20

13.66

外伤急救处理

25

5

15

12.66

伤害灾害逃生

25

5

20

15.63

测试总分

100

20

90

63.28

2.3公众对应急救护态度

本研究通过是否有责任学习和实施应急救护、是否对学习应急救护感兴趣、是否有能力学习和实施应急救护、是否愿意参加培训等选项分析公众对于应急救护的态度,具体见表4

表4公众对于应急救护的态度情况(n=190)   人(%)

项目

完全没有

没有

无所谓

非常有

有责任学习和实施应急救护

3(1.58)

4(2.11)

4(2.11)

83(43.68)

96(50.53)

对学习应急救护感兴趣

1(0.53)

8(4.21)

8(4.21)

116(61.05)

57(30)

认为有能力学习应急救护

0(0)

5(2.63)

23(12.1)

110(57.89)

52(27.37)

认为有能力实施应急救护

4(2.11)

8(4.21)

37(19.4)

106(55.79)

35(18.42)

愿意参加应急救护培训

1(0.53)

6(3.16)

17(8.95)

114(60)

52(27.37)

有必要在公众中普及应急救护

0(0)

3(1.58)

6(3.16)

96(50.53)

85(44.74)

学习应急救护能增加急救的自信

0(0)

4(2.11)

4(2.11)

114(60)

68(35.79)

2.4影响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学历的被调查者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5。

表5 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得分单因素分析

变量

分组

X2

P

年龄(岁)

16-24

25-34

35-44

13.146

0.022*

45-54

55-64

65岁及以上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高中或中专

大专

本科

硕士以上

23.643

0.001**

职业

学生

工人

农民

干部

23.678

0.001**

专业技术人员

自由职业

无职业

退休

注: *表示P<0.05,**表示P<0.01

3.讨论

调查发现, 对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有兴趣者占调查总人数的89.05%,愿意参加急救科普培训者占总调查人数的75.74%,参加过急救科普培训的人员有 14名,占全部调查人数的7.36%。这一结果明显高于目前国内急救科普率2%的报道[6],这可能与本次研究的调查方式、对象等有关:本次调查由急诊护理人员通过网络发起和传播,使得调查对象对急救知识的了解有了更多的可及性;其次, 本次接受调查的人群87.48%自上海,上海的医疗资源丰富, 近年来公众都较重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获取, 接受调查者中可能不乏曾接受培训者;另外,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星形式发放,回应人群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调查结果的偏倚。但是本次调查结果与国际10%、欧洲发达国家30% ~ 40%的急救科普率相比较仍有较大差距

7-10。存在急救知识科普率低、掌握程度差、分布失衡等问题, 亟需有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急救科普培训平台, 以提升全民应急救护的知识和技能。

本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的职业、学历层次会对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年龄段来看,处于25-34年龄段的年轻人正确率要高于其他年龄层次人群。从职业来看,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救护知识平均得分最高( 74.27分) ,农民应急救护知识平均得分最低(48.91) 。从学历层次来看,文化程度越高的人掌握程度越高,这可能与接收信息和教育的机会有关。因此,建立一个由各级医疗和相关机构为主导、系统化的长期培训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11]。在系统培训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公众的年龄、学历和职业状况,采取不同方式,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以便取得更好的培训质量及社会效果,提高公众急救水平,使公众在成为第一应急响应人时,能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及时挽救生命,尽可能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本次调查通过对公众获得应急救护知识的途径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新媒体是获取应急救护知识相关信息最重要的途径。这一结果与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有关,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推广度方面与传统媒体相比较,都有较高的优势。利用新媒体开展急救科普培训,对于全方位、多方面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有较大的帮助 [12]。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容易获得等特点,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公众传播消息、获取信息的主流载体。因此,需要结合当前形势,有效运用新媒体手段,以医疗机构网站和新媒体为载体,针对不同受众,传授应急救护相关知识。应急救护知识专业性强、枯燥,绝大多数公众对图文、音频、短视频类信息感兴趣,所以在开展急救科普过程中,要注重公众的兴趣,尽可能运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内容, 以满足更多受众的需求。

运用新媒体开展急救科普培训的意义显而易见,首先,有助于急救知识在群众中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让公众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院外急救病人的生存率;其次,还能提高急救科普培训的便捷性,传统急救科普的方式其培训时间和地点受限,公众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培训,而新媒体的科普形式可以让公众的知识获取过程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参与急救科普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面授培训的不足[13];第三是新媒体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急救科普培训的互动性,如指导性手机程序,可以模拟现实场景提供指导性建议,直接提高了公众实际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

4.结论

近年来,急救科普培训虽一直被倡导,公众急救知识的知晓和掌握仍然不容乐观。运用新媒体开展急救科普的形式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新媒体的“主流化”对于社会发展的冲击和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专业健康网站、知识分享平台、社交媒体等的逐步发展,克服了传统急救科普培训传播模式单向、不可选择的弱点,使得知识传播途径更加多元化,人们在数分钟甚至数秒内即可获得大量信息,更适合快节奏的生活,更受公众的青睐 [14]。因此将急救科普培训从传统模式过渡到新媒体模式,用多元化、多途径的科普形式来解决公众在急救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地点、时间、方法的限制,是我们目前进行科普培训不可忽视的现状。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施以公众乐于接受的传统信息传播媒介及新媒体传播途径方式开展急救科普培训才能事半功倍。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姚佳,牛琳. 中国卫生产业[J]. 2018.36:196-198

[2] 徐蕾. “互联网+ ”急救医疗培训模式初探[J].2019.9:135-136

[3] MEEKER M.2019年互联网趋势报告http://www.cnki.net

[4] 向英,陆洲,鲍向红等 . 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现况调查[J]. 医学与社会,2014.27(6):94-96.

[5] 曹翠峰,周一思. 手机媒体时代医学科普传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0.17(2):227-230

[6] 吕弄航,韩亮,赵丹惠等 . 公众急救素质科普情况的国内外对比研究[C]// 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三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南京,2016.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 8.

[7] 史晓伟,张新定. 国内外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现状[J]. 现代预防医学,2015,42( 16) : 2961-2963.

[8] 陈伟伟,高润霖,刘利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5,31( 7) : 624-632.

[9] 李春雨,姜婷,王魏魏等. 基于First Time 自救互救互联网急救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 ( 9) : 1132-1135.系统 在院前

[10] 付忻,冯铁男,王朝昕等. 国内外公众现场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现状[J/CD].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5,1( 3) : 231-233.

[11] 亚森·阿不力米提,马 龙,王长林等.乌鲁木齐市城市公众应急救护知识及技能调查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5):625-627

[12] 帅琴瑛 , 陆 玉 , 张凤玲 .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应用现状 [J]. 教育教学论坛 , 2018(3): 91-92

[13] 蔡少莲,王志稳.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公众急救培训中的应用现状[J]. 护理研究, 2019,33( 18 ):3176-3178

[14] 魏文利 , 杨 强 .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思考 [J]. 中国传媒科技 , 2018(1):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