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非招标采购方式采购管理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1
/ 2

企业非招标采购方式采购管理探析

廖洁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20

摘要:非招标采购方式作为采购方式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采购工作中和经营生产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企业非招标方式采购操作流程和行为规范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本文基于当前环境下分析企业非招标采购方式的特点,存在风险,提出管理建议,供相关企业及人员参考使用。

关键词:企业;非招标方式采购;采购工作效能

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第16号令《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并于当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缩小了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提高了必须招标的规模标准。由此坚实了企业创新采购管理的依据基础,也扩展了企业运用非招标方式采购的市场空间,对于企业采购活动,招标投标法体系所规定的依法必须招标的范围仅是企业采购的部分,其他的属于非依法必须招标部分,对于非依法必须招标的内容的采购,企业可根据企业实际,自愿采用招标或非招标方式。

非招标方式采购是指除招标方式以外的采购方式,招标投标法律体系中对招标方式采购行为进行了规范,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对政府采购招标和非招标采购行为进行规范,目前,对企业非招标方式采购暂无国家层面的法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9年编制发布了的团体标准《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T/CFLP0016-2019),标准规定了国有企业在中国关境内开展的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采购活动适用的采购方式、流程和程序规则,是由社会组织自愿采用的标准,对企业没有强制约束力,可由企业参照上述标准或政府采购法规执行,也可由企业依据章程及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工作流程和标准准则,本文结合企业实际实践,分析非招标采购方式的适用、特点、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非招标采购常见方式及特点

非招标采购方式一般包含竞争性谈判采购、询比价采购、直接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等。

1.1竞争性谈判采购

竞争性谈判采购,通常也叫谈判采购,通常邀请符合采购要求的若干供应商就采购标的物进行书面响应报价和进行谈判的方式,邀请供应商数量应至少邀请三家及以上,可多轮谈判及报价。此方式适用于采购标的物需求明确,能够一次性提出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且供应商选择较多,可以进行一轮或多轮谈判,谈判轮次由采购谈判小组根据谈判情况确定,谈判一般以价格谈判为主,每轮谈判须与参与报价的多家供应商分别单独进行。此方式采购周期较短,采购工作流程较为灵活,能最大程度满足采购人对价格的充分谈判需求。

1.2询比价采购

询比价采购,通常也叫询价采购或比价采购,适用于采购标的物需求明确简单,质量要求明确,技术标准清晰单一,且在市场上容易获取,市场供应商饱有。采购时,应至少邀请三家以上供应商报价,供应商一次性递交不可变更的报价和质量技术响应方案,采购小组评价选择时以价格作为主要比较要素。采购流程简单,周期短,适合低值货架产品或成熟度高的简单施工工作。

1.3单一来源采购

单一来源采购,适用于只能向唯一供应商采购的情况,在保证质量和要求下,由采购方和标的物提供方商议合理价格的非竞争性采购方式,如:必须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专有技术的情况。

1.4 直接采购

直接采购,适用于在特定的采购条件下,因标的物生产工艺,技术标准,原材料供应等限制,只能在某地理区域内或者由特定的供应商提供,才能取得采购效益最大化目标,如建筑工程主要材料商品混凝土的采购,因距离等地理位置因素可能存在只能向某区域特定商混供应商采购,采购价格由采购方和提供方达成合意确定。需要注意的是,此方式和单一来源采购虽然核心均是与特定的供应商经商议达成合意,区别是适用条件上存在差异。

1.5框架协议采购

另外,对于企业的有些物资、服务采购,技术标准通用,发生采购频次高,单次采购量、采购时间不确定、不固定,此类采购通常采用框架协议采购确定入围供应商并约定合同条件,框架采购一般采用招标方式进行,确定入围供应商及协议价格后签订总体框架协议,具体采购发生时,按照总体框架协议内容签订具体订单数量,按照数量核定单次采购价格。此模式可发挥采购的规模效应同时也可以降低采购工作量。

企业非招标采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非招标采购方式具有采购流程灵活简单、周期短、采购工作成本低等特点,同时也普遍存在内部采购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公众监督、透明性差等缺点,采购流程中评审谈判评价体系不健全,人员能力与评审谈判岗位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合同条款不严谨,内容不完整,合同主体职权不明确等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和不足,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状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优化。

2.1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固化非招标采购流程,规范非招标采购行为

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招标采购采购制度,基于企业业务特点、经营管理模式以企业制度形式固化和规范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行为,明确各种非招标采购方式适用情形,工作内容、采购流程、行为标准和职责权限等,并在实施中收集制度缺陷及时加以优化完善,从制度层面规范采购行为,实际采购严格按制定执行,提升采购工作效能。

2.2提高采购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因此,对于采购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具备很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及强大的心理素质。采购工作人员需要熟悉国家法律法规、企业采购规则制度,掌握采购技能、采购标的方面的专业及商品本身特性及检验、储运、保险知识,掌握财政、税务、财会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成本意识、价值分析、逻辑思维及谈判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除此之外,面对采购工作压力,更要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2.3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控制管理

采购行为是一项经济活动,涉及到经济利益,仅靠人员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招标采购事项集体研究、合法合规审查等内部决策机制,对招标采购相关事项的管理和执行分岗分权,强化内部监督。同时可建立采购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加大对采购人员的责任效率评价力度,将采购活动交易结果、合同绩效与采购人员薪酬、晋升、职称评定、评优、奖励惩处等挂钩。

2.4 搭建信息化平台,提高采购工作效能

建立企业统一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采购管理与业务流程、数据的互联互通,将内部管控制度固化在信息化系统中,规范采购各环节流程及内部审批流程,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采购流程可控制,过程可追溯,事后可检查,有效降低人为不规范操作的风险,并可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对采购过程的风险事项进行监测、预警和干预等,将风险在过程中消除。同时,信息化系统可有效累计历次采购价格数据形成物资价格库,记录供应商参与企业采购活动的轨迹、履约情况并可对供应商在历次采购活动的各个环节表现分别进行评价,为企业招标采购及经营活动提供价格参考决策依据及优质供应商资源。

结语

采购工作是企业经营生产重要工作,直接影响企业运行成本及效率,非招标方式采购是企业采购重要方式,企业应不断加强采购管理内部体系建设,创新采购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企业非招标采购工作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采购工作风险,提高采购工作效能和企业运营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耀龙.国有企业非招标采购工作的风险点与防控策略[J].理论探讨,2019(01).

[2]林少敏.浅析国有企业非招标采购流程设计[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