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6
/ 2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李雨蒙

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药物、疫苗等相关品类,随着抗生素研发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以及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抗菌药物、口服生物制品等新剂型都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提供了较为准确高效的检测基础。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并未完全掌握其检验规范及相关标准要求,存在部分医药企业未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所规定的各项检验程序。本文主要综述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进展,以及实验室简单介绍几种细菌内毒素分析原理和实验应用,探究该测试方法在医药临床上应用前景,同时展望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药品检验

引言

细菌内毒素是一种潜在性的抗生素,可以通过检测细菌中所含有的外源蛋白、免疫球肽等物质,进而对其进行有效抑制,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应用微生物检查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出被检菌株体内抗病原微生物以及致病机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发展不断提高及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升,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同时由于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影响了医药行业的正常运转与发展前景,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微生物内毒素,成为目前检验研究热点之一。

1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概况

细菌内毒素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已经展开了近40年左右,在这期间,微生物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科技迅速发展,对微生物内毒素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成为当下制药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细菌内毒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生物分离方法、免疫检测技术和理化鉴定等方面。菌种识别是指通过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潜在抗药性,进而筛选出特异性较强且有代表性的物质,目前国内外常用到这种方法来鉴别细菌中某些特有酶或次级代谢产物(如多肽聚糖),同时利用生物标记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工程法可用于鉴别细菌内毒素及致病原性研究,主要包括分子荧光技术和显微镜下观察等方式[1]

2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的建立

我国医药工业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药物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越来越关注,而细菌内毒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位点,如抗菌性等,其作用机制为特异性联免疫反应(拮抗剂)和细胞亲和力蛋白抗原抗体。现阶段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主要有抗病性试验与鉴定蛋白结合检验技术两种类型,其中前者指的是通过对检出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样品后,再利用显微镜直接分析其毒素种类。由于它具有高度复杂、特异性以及难以被检测到等优点,因此成为了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最重要也最为常用的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测法是一种特异性检验方法,它主要包括生物测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两个方面,其中微生物的鉴定是从菌体本身出发而进行分离鉴定。在对细菌进行鉴别时,要根据其细胞壁、细胞膜以及通透性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来判断。细菌内毒素检测法是一种生物技术,它可以对复杂的物质特异性、灵敏度高以及具有专属性等特性的微生物,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在对细菌内毒素样品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其特点,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种类抗生素所产生抗药性不同,来确定每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应选择合适量用;另一方面对于抗生素来说,由于其存在一定毒性,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优先使用低毒或无害的生物制剂或者是一些益生菌类制剂。

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在微生物检验领域中主要采用的是菌落计数法和射线探伤仪相结合来进行对药品质量的评价与鉴定工作。利用荧光光度计测出待检药物的浓度,由于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生物性免疫应答反应,因此,在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之前,需要对药品中的微生物特性和检出限要求等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

3.1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试验

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细菌内毒素可能会导致药物中毒,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我们要对不同类型抗生素进行有效、安全以及准确地检测。酶联免疫法,利用一种微生物作为底物,特异性结合抗原性成分进行检验和分析其生物活性大小及稳定性的技术方法之一,也可将酶联免疫测试系统应用于基因工程中,用来测定细菌蛋白与抗体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从而确定药物中毒情况下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与否。

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荧光光度法、电化学检查法和酶联免疫反应分析。其中,生物工程学中常用的是荧光光谱技术,利用微生物对蛋白质进行选择性刺激,进而产生特定物质或代谢产物,同时还可以通过指示剂将特异性抗药分子标记到样品表面形成抗原印,获得细菌的初步识别结果并作为检验依据。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药物浓度不同会导致药物在水中溶解量差异明显或有溶血作用;(2)某些药品可能存在毒性或者其他不良影响因素引起中毒,如氯霉素、硝酸钠等抗生素及抗性消炎药等等,因此应严格控制其用量和剂量。

3.2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观察

在药品中应用细菌内毒素检测法时,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操作,避免出现错误。①对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数量以及其他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等多种致病因子有一定了解;②明确不同药物和同一品类抗生素所产生的抑菌作用效果;③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样品中各组细菌是否具有抗药性,确定该药品是能否用于临床试验当中使用;④在应用时尽量选用无毒或低毒性检测方法

[2]

3.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验证

细菌内毒素的检验是一项复杂而细致,且需要专业人员和设备辅助进行操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微生物检测法应用的重视。对于检出物、检验时间过长的检测方法首先要做好实验准备;其次要选择正确无误的菌种,然后根据要求确定合适比例;最后再将所需样品装入特定试剂瓶内或用消毒后灭菌处理,并做细菌外性能测定试验等步骤进行验证。

细菌内毒素检验法的应用步骤为用显微镜或其他仪器测定样品表面菌落,然后再利用电镜或者是扫描电子枪对其进行观察,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在使用前检测出所含细菌。将所有已知道的药物全部取出之后在利用平板金相仪来做标记,如果发现疑似检出的药品中含有外源性杂质,则应根据相关要求重新测定样品当中是否有这些物质。

3.4细菌内毒素的综合评定

在对药品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除了传统方法之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辅助工作。细菌内毒素主要是由菌体、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等,最常见的是革兰染色片,其主要检测微生物序列以及生理生化性质变化,也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出不同批次抗生素及致病特性的细菌,同时还会发现一些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这些都会对人类造成一定程度上感染危害。

对细菌内毒素的综合评定方法是多种多样,但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采用多种不同方式进行。比如原子光谱法,在生物工程中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荧光光度计来完成检测工作,或者化学分析法,即利用分子动力学、红外吸收等手段测定物质成分含量及种类,也可运用到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当中去,鉴定细菌内毒素类型与特征参数等等。

结语

由于药物残留、检出限高等原因,导致了临床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人们对于抗生素类药品越来越重视起来。随着细菌内毒素检测法的应用,其在药品检验中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检测周期短、特异性强等,因此我们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该方法。比如对检出限进行调整,目前我国常用到的是人工测定法与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对于某些细菌外渗性物质检出新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对于许多病毒感染具有较大危害作用的抗生素,则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因此需要对检出限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王闫.试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 卷宗, 2018, 000(027):217.
    [2]罗洋,袁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 2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