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安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西北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安全

刘保军 ,马海明

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与西北地区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在我国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由于近些年水资源短缺等生态环境不良的情况,在稀缺水资源的限制下,难以提升当地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文针对西北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安全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西北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水资源安全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我国西北地区中水资源作为重要内容方面,而绿洲主要依靠水资源,无水遍地皆为沙漠。我国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中重要的储备地包括西北地区,并且自主国土安全、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需要更好的环节水资源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以此促进西北地区的良好发展。

1.水文地质概况

西北地区的地下水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 酸盐岩类岩溶水、变质岩及岩浆岩类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其集中供水意义主要是在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周边、汉江与嘉陵江流域及3大干旱内陆 盆地山区的岩溶水等地带[1]。变质岩、岩浆岩地下水整体上存在水量欠缺贫乏的问题,并没有集中供水的意义。由于区内内流河流域、外流河流域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水温等各个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在2类水温系统中,西北地区地下水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开发利用条件等各个方面也有着不同之处。

2.水文地质工作方向与着力点

2.1工作方向

(1)对地下水库勘测加大力度,将地下水库调蓄功能充分发挥,以此强化水资源的利用效果。西北地区所具有的地下空间调蓄水资源巨大,不仅包括天然的地下水库,同时其山间河谷洼地、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采煤从而发生的高原沙丘、沙漠等看似并没有具备危害、不良情况的地下空间也是调蓄利用水资源的宝贵资源[2]。(2)开发利用咸水资源,以此不断强化水资源的整体安全性,作为该方面的保障。对于水资源而言,西北地区干旱内陆评原大面积所分布的盐水、咸水以及微咸水都作为重要且宝贵的水资源,以此更好的实现工业用水的具体标准与要求,通过有效的利用能够降低对淡水资源的消耗问题,以此更好的环节供水压力[3]。例如,柴达木盆地的咸水、微咸水能够充分应用在湖盐开采方面,同时能够加大该方面的产量与效果,基于此,应当对盐水、微盐水进行有效的调查与评价。(3)将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有效的调度,以此对水源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治,不断提升水资源安全性,以此作为重要保障。同时,应当充分降低地表水库所产生的无效蒸发、水质污染所导致的水资源浪费这一现象,并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有效的修复。在水文地质条件允许的地段中,需要充分加强以下几点:(1)通过种草种树涵养水源的做法,将地表水酷存储水源改为地下水库存储水源、地表水酷和地下水库联合存储水源,以此更好的降低水资源浪费与损失;(2)通过利用生物、化学处理污水、土地渗滤处理污水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地表、地下水提受到污染的情况出现,同时对水资源量进行有效的利用与维持、增加。

2.2工作着力点

(1)对于关中-天水、柴达木、河西走廊等城市群和经济区供水、跨流域调水水源存蓄、保护等各项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等,有必要对秦岭山前平原以及各个地区地下水系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水环境等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和评价工作,对其调蓄能力、建设地下水库的环境适应性进行良好的评价,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水资源调蓄利用的地学方案,服务跨流域调水在受到水资源的水源存储长选择、水源保护,在各个方面进行优化配偶之,提高对水资源的科学性管理[4]。(2)对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宁夏宁东以及陕西榆林等能源基地供水保障、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开展采煤产生踩空塌陷空间水资源调蓄功能和水环境调查,同时,对其调蓄能力、建设地下水库的环境适应性进行有效的评价,并以实际情况为主提出是自愿调蓄利用的地学方案,不断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修复提质增效,不断加强黄河流域泥沙的整体治理工作,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提高相关质量与效率的充分发展[5]。(3)对于陕西渭北黄土旱塬供水安全保障需要通过组织开展岩溶地下水系统水资源调蓄能力、环境适应性调查评价,以此对当前地学方案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制定,实现有效路径。(4)通过开展高海拔地区冰川冻土变化调查情况,对水资源动态化变化进行有效的评价,同时针对区域含水层调蓄水资源能力变化进行分析,探究固体水库变迁趋势、环境效应,以此更好的促进水资源的发展,为生态环境安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5)通过详细的调查南北水调水源区低下水系统抗污能力和净化能力的实际情况,充分研发污染阻断、污水处理、水质修复的地质技术,为了能够避免并防范矿山排水和尾矿库淋滤水污染调水水源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技术支撑,以此确保我国重大引水工程水源安全保障。(6)通过对沙漠调蓄水资源能力的开展和底峡水库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具体评价,对沙区生活、生产用水以及生态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服务和跨流域调水水源存储、保护。(7)通过开展柴达木盆地等各个旱区咸水、微咸水的具体调查与评价,以此更好的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水资源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各个方面的改变,水资源环境也在种多因素下出现的显著的变化,水资源安全面临了多种不合理的情况,包括水资源可用量不足、不必要的浪费与污染等,基于此,需要充分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和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水文地质工作的解决方案与对策落实。

参考文献:

[1]曾俊霞,张正方. 西北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城市绿化探讨[J]. 南方农业,2022,16(4):120-122.

[2]马海晨,程龙. 中国西部水资源再配置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大西南诸流域调水西北地区为例[J]. 西北水电,2021(2):21-24.

[3]张笑琰,穆兰. 西北地区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量与价值量评估[J]. 农业与技术,2022,42(8):60-65.

[4]王玉宝,刘显,史利洁,等.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19,21(5):38-44.

[5]王文浩,王家彤,王杰,等. 西北地区发展受水资源影响现状分析[J]. 价值工程,2021,40(1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