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三线换乘香港路站标志优化研究

/ 2

武汉地铁三线换乘香港路站标志优化研究

任宇1,字俊奇2

(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武汉地铁香港路站是目前武汉地铁唯一一个共用车控室的三线换乘站,车站站型结构及客流流线复杂。本文通过分析香港路站的客流组织相关问题,结合客运组织工作经验,通过综合利用吊挂、墙贴、地贴等标志,对车站导向标志进行优化设计建立连续式的标志导向系统,从而有效提升车站标志指引效果,提高乘客换乘效率,为轨道交通换乘站导向标志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武汉地铁;三线换乘站;导向标志;优化设计

0 引言

国内轨道交通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里程不断增加,换乘站作为线网网络节点,数量也不断增多,其中三线换乘站更是线网换乘

的核心。目前,国内外三线换乘地铁站数量较少,北京地铁2、4、13号线西直门站,成都地铁3、7、10号线太平园站,大连地铁3、5、6号线大连火车站,武汉地铁2、3、8号线宏图大道站等,均有部分线路之间是通过连续长通道进行换乘,一般设有2个及以上车控室,拥堵点少且分散,客运组织压力较小,管理难度较小[1-3]

武汉地铁香港路站是3、6、7号线换乘站[4],车站由一个车控室统一控制,3、7号线为同站台换乘,6号线与3、7号线通过站厅楼扶梯换乘,是一体化的三线换乘站。车站为地下四层结构,日均集散量约7万人次,换乘量超10万人次,站形结构及客流流线复杂。导向标志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可以帮助乘客有效确定位置和判别方向。因此,为实现乘客高效出行,提高换乘效率,立足车站实际,因地制宜优化香港路站导向标志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香港路站车站结构和乘客特征

1.1武汉地铁香港路站功能分区

香港路站为地下四层结构,地下侧式、叠岛式混合站台[5-6],设有A、B、C、D、E、F、G、H共8个出入口。地下一层为6号线站厅层,地下二层为3、7号线站厅及6号线侧式站台,地下三层为3号线上行方向与7号线上行方向站台,地下四层为3号线下行方向和7号线下行方向站台,3号线与7号线为同站台换乘。车站立体结构图见图1。

图1 3、6、7号线香港路站立体结构图

1.2乘客构成和客流流线特点

香港路站周边居民区较多,E出入口有购物中心,B出入口临近武汉市儿童医院,H出入口有武汉市图书馆。3、6、7号线连接武汉三镇,换乘功能突出。香港路站早晚高峰客流以通勤客流为主,其中换乘客流较多;日常客流以就医客流为主。

对于出站客流,由于车站AH口站厅和DE口站厅被6号线分隔,走行路径较远、指引困难。对于进站乘车乘客和换乘乘客,由于三条线路均为侧式站台,需在分流点同时设置六个乘车方向信息,显得信息庞杂、混乱,乘客容易迷失方向。

2 香港路站导向标志问题分析

香港路站导向标志系统存在的问题如下:

(1)缺乏系统性。香港路站内标志尽管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有完整的LED灯箱吊挂标志,在站内设置有部分墙贴、地贴,但灯箱标志设置过于集中,数量较大,庞杂的大量信息为乘客辨明方向带来困难。分散设置的墙贴、地贴指引效果较差,没有对吊挂标志起到较好的补充引导作用。

(2)形式单一。除吊挂标志外,车站设置的墙贴、地贴样式简单,未根据现场进行定制化处理。车站现场大量墙面、柱面被广告占用,影响标志显示效果。在较高的吊顶区域等未设置标志,浪费车站空间。

(3)重点信息未突出。香港路站B出入口毗邻武汉市儿童医院,不管是市内还是外地前来就医的乘客,多不熟悉车站结构和乘客路径,需要突出信息进行重点指引。

(4)贴附式标志效能较低。为确保车站指引效果,在香港路站站台、站厅均设置有大量线网图、线路图标志。因线网图尺寸较小,字体较小,不便于老年乘客观看,而大量的各线路各方向的线路图混杂设置在站台,互相干扰,显示效果较差。

3导向标志优化方案设计

3.1客流优化原则

合理高效的客流流线,应是动线简单、明确,即使是处于大客流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顺畅程度。客流优化原则一般有以下四点:

(1)保证乘客走行安全。

(2)减少流线交叉、对流,换乘流线顺畅。

(3)引导清晰明确,能够快速分流来减少拥堵。

(4)满足一定的方便性、舒适性[7-8]

3.2 标志优化思路

3.2.1 吊挂标志优化

(1)精简吊挂标志

吊挂标志是轨道交通主要的流线指引标志,由于位置醒目、可发光,便于乘客快速掌握信息。吊挂标志设置必须完整、连续[9]。但因香港路站站台需同时指引五个换乘方向和出站方向,信息量大,若吊挂标志设置过多,会造成视觉污染,降低指引效果。因此,需去除无效信息、在确保流线完整的前提下减少站内吊挂标志数量,提高乘客信息获取效率。

图片包含 游戏机, 站, 电脑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2  通过遮盖信息、撤除等形式去除冗余吊挂标志

(2)定制大尺寸灯箱吊挂

     在3、7号线站台,定制大尺寸的吊挂标志,合并换乘信息,减少吊挂数量,便于乘客的观看。

48fcf8fdc6ca1a0c96ba5eda52c7b79

图3  设置的大尺寸吊挂标志效果图

3.2.2 地贴标志优化

     增大站内地贴尺寸,增加信息,利用线路色增加标志醒目程度,并根据现场条件设置箭头式、分叉式、拐角式等多种形式的地贴标志。同时采取一体化、连续化设计,确保设置连续

[10]

图4 现场使用的各类地贴标志示意图

3.2.3墙贴标志优化

在负三、负四层3、7号线站台柱面定制墙贴标志,确保标志尺寸尽可能最大,并增设出入口指引信息,减少乘客大幅度穿越负一层站厅程度。减少柱面广告数量,避免干扰墙贴效能。

在负二层6号线站厅设置连续指引标志,便于6号线过站乘客和乘车乘客找寻方向。并在BC出入口方向突出儿童医院信息。

26793f4d9c8aad9e8265699d9e13437

图5 6号线站台设置的连续指引标志

3.2.4贴附式标志优化

根据柱面尺寸,将香港路站线网图统一更改为大尺寸线网图,尺寸放大1.5倍,便于车站老年乘客识别,同时根据武汉市人均身高将张贴高度下调。在站台,精简线路图标志设置,将原59个线路图标志精简为36个,在节约经费的同时提升管理效能。

e902b663e9e8f401a93b327bb42f142

图6 更换后的大尺寸线网图

3.3 标志优化效果

香港路站标志优化措施实行后,效果显著。换乘乘客通行效率大幅提升,进出站、换乘乘客问询量减少明显。经调研,现场乘客问询减少约40%,换乘、进出站效率提升约30%,乘客满意度显著提升。

4结语

武汉地铁香港路站导向标志优化采用以线路色为主色的现代化一体设计,同时以乘客需求为导向,立足现场实际,通过精简标志数量、定制尺寸、增设连续指引标志等方式,进一步改善车站的导向环境,使车站标志导向系统指向清晰、易于辨识,最大程度地满足乘客出行需求。香港路站作为国内地铁少有、武汉地铁唯一的一体化三线换乘站,其标志优化措施、管理方式具有参考性,可供行业借鉴。

参考文献

[1]费爽,刘智丽.地铁换乘系统拥堵点的仿真分析及优化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21(7):100-105.

[2]盘建勤.成都地铁首个三线换乘站综合联调实践与思考[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7(12):67-69.

[3]何军,陈文慧.地铁枢纽站三线同厅换乘设计[J].都市快轨交通,2019,32(1):61-66.

[4]颜昌伟.武汉地铁香港路三线换乘枢纽站设计方案研究[J].铁道标准设 设,2016,60(12):119-123,124.

[5]赵强.武汉轨道交通香港路站三线换乘方案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3,30(02):99-103.

[6]蒋松柏.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香港路站主基坑地下连续墙优化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6):274-275.

[7]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73-75.

[8]骆晨,刘澜.成都地铁火车北站站内超大客流流线优化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3,(3):101-106.

[9]丁璐. 地铁车站悬挂式导向标识可视域及布局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1.

[10]王莹,马博,吴桐,蒋子媛,李子卿.北京地铁六里桥站换乘导向标志优化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23(03):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