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在新形势下,如何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研判在新形势下,如何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王艳敏

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727307

摘要:

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历史性重大成果,但在新形势下随着网络的普及程度和对我国民众的意识形态渗透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十亿,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当前网络意识形态特性进行判研,进而对新形势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在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时抓住主要矛盾,采取行之有效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引言:

我国对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并且在传统的意识形态领域牢牢掌握着话语权,但当前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工作需要向网络方向转变,因为境外势力利用网络相对比较自由,言论监管难度大等特点,企图通过网络对我国民众进行意识形态层面的渗透,从而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干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正常发展,所以在新形势下,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工作对我国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影响。

一、网络意识形态特征判研

网络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充分判研,需深刻理解意识形态的内在含义,意识形态是指能够系统性反映出某一社会制度形态的思想体系,正面的意识形态对本国的社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而负面的意识形态则有着消极阻碍作用。当今时代已经不是仅靠暴力和金钱就能控制的时代,可以说谁掌握了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谁便能达到运用暴力和金钱而不能征服的目的。在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出现后关于意识形态的斗争变得尤为激烈,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其所谓的民主意识形态输出的方式来和平演变中国[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意识形态之争又通过网络开辟了新的阵地,下面从网络意识形态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分析。首先,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更加多元化,从传统的文字传播到现在包含文字图像及音频视频的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传播,其平台中的每个用户均可通过网络传播自己的观点。其次,传播速度更为迅速,由于网络在传播信息时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在网络上传播的关于意识形态的观点能够迅速的传播到触及该平台的众多用户,且会伴随着用户之间的传播产生病毒式裂变传播。最后,传播内容包含信息更为丰富,传播者可以结合影音视频等多种元素进行传播,使其观点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新形势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负面消息冲击我国主旋律思想

在网络上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甚至有悖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夹杂着非马克思主义观点传递给我国网民,其中不良媒体为了吸引流量所进行的炒作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我国社会主义主旋律意识形态受到冲击,同时部分网民为发泄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恶意发表不实言论造谣抹黑我国主流价值观,造成多种思潮在网络中相互作用,给网民健康的意识形态思想形成带来负面冲击,另外由于网络中的各种观点鱼龙混杂,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主旋律思想给社会民众带来的积极引导作用。

(二)传统意识形态宣传方式与网络不匹配

传统各类主流媒体包括报纸、书籍、电视台等在传播信息及观点时都会经过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核,传播内容整体可控,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时所面临的压力同网络时期而言相对较低,同时传统的媒体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时常用说教形式及标语口号,社会公众在接受过程中存在抵触心理[2]。而在新形势下,广大网民有着更为丰富的众多新媒体可供选择,给政府监管带来极大挑战,而且在网络上民众有着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没有吸引力的说教节目很难得到网民的认可和关注。

(三)网络为境外势力渗透思想提供便利

以往境外势力要想渗透到国家内部需要越过边境,逃避国家的各级检查等,而通过网络途径境外势力则能在不需越过边境线的前提下对我国网民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灌输,输出具有浓厚西方价值观的文化内容,否定我国的传统道德文化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并且通常通过精心包装,极具隐蔽性。

三、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措施

(一)注重网络意识形态配套法规建设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随着互联网安全方面科学技术的逐渐完善,为立法后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网络实名制等方式规范我国网民在互联网上的各种行为,并不断加大依法治网的惩治力度,保障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天朗气清。一是要根据违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潮进行合理立法打击,建立严谨全面的法律法规,为维护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在网络执法过程中通过舆论监督体系各部门协同发力,运用网络监测技术对甄别出的危害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行为严厉打击,及时从源头阻断不良思潮的传播。

(二)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内容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抵御社会上及境外发布的负面意识形态相关内容,一方面需要我国大力弘扬正能量,通过对全体网民的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来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内容进行优化,塑造出利于在网络各大平台进行传播的高质量网络作品,从而让更多的网络用户参与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来;另一方面也要正视社会难点热点话题,通过对在网络上所反映出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积极处理,不掩盖修饰问题,对相关网络谣言快速辟谣,建立通畅的官方与社会公众的交流反馈平台,通过将负面信息妥善处理从而更好的巩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3]

(三)打造高素质网络意识形态人才队伍

网络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关于意识形态类信息,要想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得到保障,就需要打造一支纪律严明、技术过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高素质网络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借助动态舆情监测技术,在全网全天候范围内对热门敏感话题进行识别跟踪,并及时加以合理引导。这就需要一是做好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招聘及部门内部培养来不断充实人才团队;二是建立奖惩机制,激发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立足信息科技前沿,对相关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更新,提高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工作效率。

总结:

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全新战场,通过分析判研不难得出,在新形势下对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塑造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弘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工作,能够植厚我国民众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网络环境,为我国长治久安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吉强.新发展阶段统战工作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的困境及创新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2(05):22-28.

[2]李敏. 新时代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20.00117.

[3]朱婷.大数据时代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分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8,34(05):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