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急诊护理管理提升窗口服务质量

/ 1

加强急诊护理管理提升窗口服务质量

周万翠

会理市人民医院  615100

急诊护理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决定患者的生与死的能动性工作,要求护士思路敏捷,对病情观察要有预见性,能作出快速的判断。积极、准确地处理问题,要最大限度地争取每一分钟抢救时间,此时就体现了“时效观念,生命第一”的观点,体现了一个“急”字。急诊科经常遇到一些病情很危重的病人,由于无亲人在一起生活,自己又一时无法诉说病史,给医疗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病人流动性大急诊病人常常是来得急,走得快,经抢救后,呈3种去向,即回家、留察、住院。有时上午留察的病人,下午或不到下午就出院换成了新的留察病人。因此,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工作制度,抢救工作制度等。

一、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1.快速反应意识

急诊工作需面临各类紧急事件,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若没有快速反映的能力则无法适应急诊工作性质的要求,这是急诊科室工作的特征与基本要求,动作迅速、操作手法娴熟、反应敏捷、配合密切是快速反应的四大基本要素。

2.建立院前急救护士的素质标准与责任意识

院前急救护士与院内急救护士不同,通常具有高风险、高技术性要求,这与医护人员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密不可分,与病患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有关;与医疗技术水平与配套设施有关;上述因素内在的风险性由医患双方共同承担,鉴于此,患者及其家属往往觉得难以接受,当抢救效果与其主观愿望相悖时,家属极易因心理失衡而引发护患纠纷,护理管理者应对院前护士的综合素质加以培训,使其不仅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技能,还要具备灵活应变能力。

二、规范急诊护理服务流程

1.建立急诊应急绿色通道

确保急诊病人及时快速得到救治,为了提高急救效率,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对三无病人设立绿色通道卡;重视急诊软件与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强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培训,提高其抢救技能。

2.实行岗位责任制

落实病情危重、危急患者的抢救制度及急诊科交接班制度,急诊病例会诊制度、医疗纠纷的处理、投诉处理制度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制定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方案;大批伤员抢救方案并将成员进行备案,定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方案;大批伤员抢救方案并将成员进行备案,定期进行演练。

3.加强急救物品、药品的管理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急救物品器材随时都要处于备用状态,时刻可用。为了确保急救物品、药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四定一保一随”。即仪器、物品定位放置、定数量、定专人保管,定期维修与消毒,保证抢救药品质量,药品标签明显,在班护士班班交接,天天清洁,仪器定期充电,保证完好的性能状态。此外,还要求各班护士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用过的药品、物品。护士长随时抽查,护士长下班前必须再检查1次药品、仪器的质量和性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完善的急诊护理质量考核机制

急救体系变化性极大,因而必须树立动态的管理观念,院前急救系统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预见性,科学预测各类条件的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急救中心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均与质量监控管理息息相关,建立并健全全程质控考核责任制度、质量评价体系、质量否决等规范,针对性考核与不定期抽查的考核方法,利用网络系统进行护理服务监控。不定期向患者家属了解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四、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打造业务技术骨干

1.掌握熟练的业务技能与专业知识

院前急救护理绝非简单的普通处理,在以急救车为单元的救治环节中,医务人员既分工明确又整体协作,从事院前急救的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与技能,并不断加强学习与训练才能顺利完成急救护理任务。

2.严格岗前培训

对急救中心的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引导其熟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如气道开放、气道异物处理、各类注射等。专业学习结束后再进行考核,合格者随救护车实习,定期进行复训与考试,以保障护理人员不断汲取新知识。

急诊科的医护工作具有风险高、强度大、技术性强的特点,由于门诊.急诊接待的病人大多为病情危急、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一旦护理过程中任何环节发生纰漏将会对抢救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者还会引发护患纠纷,影响护理质量及医院的信誉。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经久不变的话题,我院急诊科室积极贯彻并落实科学化、规范化的护理管理规范,不断完善急救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急救技能,门诊急救质量日臻提升,急救护理过程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