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的城市综合运输服务评价体系—以广州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基于多维的城市综合运输服务评价体系—以广州市为例

吴恩泽

1.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综合运输服务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监督、促进城市综合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考虑到综合运输服务由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城市公共交通等多模式集成,从多个维度出发,建立了多层级、全过程的城市综合运输服务评价体系,并以广州市为实例进行了综合运输服务评价,促进广州市形成开放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关  键  词:综合运输服务;多维度;评价体系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城镇化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动力。城市作为经济活跃和发达的地区,是重要的人口、物资集散地,对综合运输服务的需求强烈。我国城市在各种运输方式快速发展和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一体化服务不够、运输服务信息不共享、应急反应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为促进城市综合运输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相关学者从综合运输服务本质、内涵及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概念厘清[1][2][3],并提出了相关的城市或城市群综合运输服务体系构建方法[4],也有部分从运输服务质量、大数据应用等进行了城市综合运输服务评价[5]。但较少有研究从建设、管理、服务、保障等多维全过程对综合运输服务涉及内容进行方位评价,为此,本文开展了综合运输服务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1 综合运输服务总体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并非各种运输方式的简单叠加,而是统筹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达到合理分工和有效协作,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输服务和运输保障相协调,方便人民群众便捷出行,提升运输组织衔接效率。因此综合评价指标需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根据“政府主导、强化服务、以点带面、统筹协调”的原则,紧紧围绕建设“衔接顺畅、服务优质、支撑有力、管理规范”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构建“综合运输服务”表征指标,形成了“4大板块、20子项”的总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表格  描述已自动生成

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从“建设、管理、服务、保障”4大过程全维度定性分析评价综合运输建设情况,包括客运、货运枢纽站场(民航类、公路类、轨道类、水运类)建设情况、综合管理平台、信息共享机制、枢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城市货运、客运、应急等方面标准或规范、重要资金保障、交通规划方案、保障政策、大数据应用等。

也从“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五大理念为出发点,从29项指标量化综合运输建设取得实际效果评价,通过公路里程、铁路里程、水路里程、道路里程、城市轨道里程反映综合运输基础网络,旅客出行服务满意度、枢纽换乘、衔接、人性化、主要公交线路平均旅程速度、跨方式一体化客运组织服务等反映运营服务效率及质量,交通运输安全事故死亡率体现城市交通安全程度,信息化管理则由一卡城市通跨城市、方式应用、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公共交通服务全程信息化体现,绿色出行与货运由城市配送服务水平、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分担率等指标体现。

1综合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

详细分项

综合运输基础设施

综合运输网络建设

客运枢纽站场建设

城市货物集疏运中心

管理服务智能化

管理数据信息共享

交通运行监测与辅助决策体系

公众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综合运输组织模式

枢纽接驳服务

旅客联程运输

货物多式联运

跨方式一体化运输组织

综合运输服务工作机制

跨多部门协调合作机制

春运等重点时段及重大活动期间的综合运输协调机制

重要枢纽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综合运输服务标准

城市配送

道路货运站场安全生产

广州市公交行业服务

广州市道路运输和城市客运行业服务

综合运输保障措施

资金保障

技术支撑

政策保障

运行监管

2 广州市综合运输服务总体评价

2.1评价数据

以智能采集及传统调查等多方法采集评价基础数据,获取3类结构化数据40多万条,非结构数据(文本文件、图像)1000多份,形成了最终的综合评价的数据基础。具体数据简介见表2。

2综合评价数据简介

数据类型

数据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12座客运枢纽全过程建设文本资料

城市9座货运枢纽建设过程文本资料

2015-2018年行政区域范围内公路、铁路、水路、城市道路、轨道里程

管理服务水平

广州市公交1000多条线路运营数据

广州市34座客运枢纽18项运营服务水平勘测数据

广州市城市配送车辆及共同配送量数据

运输组织保障

重点节假日、重要枢纽安全保障情况数据

2015-2018年广州道路、铁路、水路及公共交通安全事故数据

综合运输财政、政策保障情况数据

民众监督评议

广州市旅客出行服务满意度数据(2100份问卷)

投诉反馈机制情况及数据

广州市交通服务热线数据

全面自查级上级督导工作情况

2.2 评价结果

广州市基本建成集海陆空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层次分明、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形成“连通世界、辐射全国”的综合运输体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之一,现有2座候机楼,3条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F级,机场旅客客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居世界排名第13位和17位。广州港是全国沿海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海运贸易往来,沿珠江两岸至入海口依次分布着内港、黄埔、新沙、南沙等4大港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均高居世界排名第5位。广州铁路枢纽是全国四大铁路客运枢纽之一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特大型铁路枢纽,拥有京广铁路、广深铁路、广茂铁路、广珠铁路、南广铁路、贵广铁路和京广高铁、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广佛肇城际,现已形成以广州南站、广州站、广州东站为主,广州北站为辅的“三主一辅”客运格局,货运体系依托江村铁路编组站,主要有下元、大朗等铁路货场,以及鱼珠、黄埔东两个港前站。广州公路枢纽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公路主枢纽,拥有京广澳高速、大广高速、二广高速、广深高速、沈海高速、济广高速等高速公路,高快速路“三环+十九射”主骨架路网基本形成,公路交通运输发达,共有五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22个、公路货运站36个。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5条,运营里程共计485.7公里(含7.7公里有轨电车),累计开通运营里程排名居国内城市第三、世界第八。2018年广州市获得国家“公交都市”称号,基本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车、水上巴士等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现代立体公共交通体系。广州市定期组织全面自查,开展联学互促交流活动,加强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动态管理,系统掌握创建进展情况,客观评估建设成效、查找分析突出问题、适时总结经验做法,推进创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并于2020年11月通过国家交通运输部第一批综合运输示范城市验收。

3 结语

为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从综合运输服务内涵及要求出发提出了具有多维度、多层级的综合运输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从定量定性兼顾、结果过程并重进行城市综合运输服务发展评价,对广州市的评价结果证明本方法体系能够适用于综合运输服务评价,可应用于同类型城市综合运输发展科学评估。

4 参考文献

[1]樊桦.综合运输服务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综合运输,2011(10):12-17.

[2]樊桦.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的功能和实现途径[J].综合运输,2010(6):4-8.

[3]王云龙,吴群琪.综合运输服务的本质及其特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9(12):21-25.

[4]曹靖,吴颖.湖南省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2(13):157-159.

[5]赵光辉,李莲莲,单丽辉.综合运输服务: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评价[J].综合运输,2015,37(09):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