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种植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趋势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棉花种植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趋势解析

赵鑫,关晨辰

阿克苏地区纤维检验所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棉花种植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趋势展开研究,旨在将棉花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进一步助力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棉花种植技术;应用;趋势

  1. 棉花种植技术的具体应用

1.1选择良好品种

俗话说:“三分种子七分管理”。长期种植棉花的棉农都知道,要想提高棉花的产量,品种选择非常重要。面对市场上纷繁复杂的众多棉花品种,作为棉花种植人员应如何在众多品种中选择一个良好的棉花品种,这是棉花种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1]。因此,种植人员在选择棉花品种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适应当地气候且抗逆性较强的品种,能确保一播全苗;二是选择抗病抗虫性强的品种,这是提高棉花产量的关键;三是选择含蓄力好的品种。含蓄力(即棉花吐絮后,长时间保持开花的状态)好的棉花,拾花效率高,在采摘过程能减少对棉花的浪费。

1.2地膜覆盖技术

对于地膜覆盖技术来说,其储水和增热等功能比较显著,可以对地温的不足予以完善化,为棉花苗株增温增墒创造有力条件,并发挥出对棉花苗株提早发育的促进作用,而且借助该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杂草肆意生长,将土壤的微生态效应改善至最佳,将病虫害的危害降至最低。在地膜覆盖技术中,双膜棉具有较高的科学性,防止低温和冻害等影响因素的出现,确保棉花幼苗健康生长。地膜覆盖技术对于棉花早发早熟具有莫大的帮助,但是白色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所以要加强替代产品或技术的研发,确保棉花种植技术水平的稳步提升。

1.3改善灌溉方式

提高棉花种植的合理性,应将土壤肥力提升上来,并不断提高灌溉的科学性,一般来说,借助合理灌溉,可以避免流失土壤的营养物质,而且对于农作物生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防止农作物干旱缺水现象的出现。在棉花生长过程中,应从棉花实际生长情况出发,确保灌溉的科学性,将棉花的产量提升上来。其中,应采取地下管道输水和喷灌等形式,以此来浇灌棉花,给予水分充足性一定的保障。此外,积极使用节水增效技术,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每单位所需的用水量进行控制,并将重新利用肥水,满足节约化需求。

1.4改革种植方式

棉花种植制度的科学性,有助于将棉花产量予以提升,确保种植者的经济收入能够稳步提升,所以对于种植人员来讲,要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质等因素出发,确保棉花品种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棉花种植范围予以明确化,将棉花植株间距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将棉花种植技术水平予以增强,推动棉花高产目标的实现。目前,小麦机械化收割方式得到了大量应用,诸多种植人员在棉花的栽种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进而不利于将土地的利用效率提升上来。因此,得益于小麦机械化收割方式的应用,种植人员要对种植方式予以不断改革,将麦茬移栽棉花技术的应用价值发挥出来,在小麦收割后,实现棉花幼苗在收割后土地的顺利移栽,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奠定基础,从而推动经济效益的增长。

1.5改良盐碱地

一般来说,在棉花种植业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匮乏为重要的一大影响因素,但是由于没有对土壤提出较高的要求,所以改良后的盐碱地,进行棉花种植工作,有助于将棉花产量予以增强,发挥出对棉花种植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改良盐碱地过程中,对于棉花种植人员来说,要确保土地的高度平整性,并注重磷肥和有机肥的增施,将土质改良到最佳程度。然后人员要对田地的水利工程予以高度重视,将排水和灌溉等工作落实下去,避免土壤盐碱化现象的出现,保证棉花的健康生长,与棉花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相符合。

1.6合理安排植株间距

对于植株间距来讲,对棉花的日照情况产生了很大的营销,如果仅仅对密植方式进行应用,对于棉花的生长将会造成一定的制约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将棉花的产量提升上来。因此,要想不断提高棉花种植效果,要确保棉花植株间距安排的合理性,确保获得充足的光照,推动棉花产量的提升。在种植前期阶段中,种植人员要对棉花的生长特点予以考虑,从土地实际情况出发,确保棉花苗株种植具备高度的合理性优势,对棉花植株之间的距离予以合理化控制,不断提高棉花植株生长的稳定性,逐步向棉花的高产方向迈进。

1.7病虫害防治

对棉田病虫害的防治是棉花栽培的一项重要环节[3]。不同的阶段棉花遭受不同的病虫害,并且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大不相同。针对这些病虫害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运用各种科学防治技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棉花产量、增加棉农收入。棉花病虫害主要有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棉蚜、盲蝽蟓和棉铃虫等,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对发生程度较重的棉田可采取化学农药防治,还可以结合种植业结构在棉区插花种植玉米、小麦等。

病害防治上,应根据发病特点,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应重点防治棉蚜、盲蝽蟓和棉铃虫等虫害。在棉铃虫防治上,要充分发挥农业防治(如改变耕作制度)的作用,最好采用生物防治,必要时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在虫害高发期,如采用生物措施无效,可采用杀铃脲、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以保证棉花的产量。

盲蝽蟓具有体积小、繁殖迅速、数量多、食量大、食物杂等特点。盲蝽蟓对棉花的危害较重,棉花在受害初期,受害状况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盲蝽蟓是病害的传播媒介,它可以诱发其他病害,对棉花产生更有害的影响。因此,对盲蝽蟓的防治工作要早发现、严格查找,以保证较好的防治效果。在防治盲蝽蟓时,需要先对周围的杂草进行排查,对那些螨株率高的杂草地段需要进行防治,必要时接近保护带的棉田也要进行防治。可喷施26%氯氟·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防治盲蝽蟓,如果发现盲蝽蟓即进行处理,可达到防治盲蝽蟓最佳理想的效果。

在棉蓟马和其他害虫的防治上,可以利用其天敌进行防治,减少其数量。因为棉蓟马主要为害棉叶(形成皱缩)和棉花生长点,防治时应合理用药,且应全面喷施地表,不能只喷棉苗行。如果棉田虫灾严重,可以采用对生态环境和棉花质量影响小的化学药剂来防治害虫。这样不仅能维护生态环境,还能提高棉花的产量,保证棉花的质量,更加有效地防治棉蓟马和其他害虫。

  1. 棉花种植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得益于诸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棉花种植业的发展水平,在未来应用发展趋势中,棉花种植技术的发展将会上升到全新的高度,棉花种植业,会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确保国民经济的顺利转型和平稳发展。其中,对棉花种植发展“一控两减三基本”形势进行分析,现阶段,棉花需求呈现出明显的扩张趋势,极大地促进了棉花种植业发展。要想与市场发展需求相一致,应将棉花生产规模提升上来,使棉花产量得以提升。同时,要注重对棉花种植环境予以不断优化,不断提高棉产品质量。在我国农业基本目标中,“一控两减三基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集中整合棉花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确保与绿色生产标准要求相一致。在棉花种植过程中,首先,要求对农业用水总量予以控制,避免农业用水污染现象的出现;其次,要求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予以控制,促使农药使用0增长目标的实现。最后,合理利用禽畜粪便和农产品秸秆等,加强无害化处理措施的应用,实现绿色种植与棉花种植的高度整合,进而确保棉花产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戴宝生,蔡正军,李蔚,等.鄂东地区麦后直播棉绿色轻简栽培技术[J].棉花科学,2019,41(4):32-34.

[2]刘国栋,赵红军,张桂芝,等.山东省棉花区域试验轻简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