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信息通信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研究

顿旺列珠

国网西藏电力信息通信公司 西藏 850000

摘要:在气候变暖的严峻考验下,整治气候问题、贯彻低碳发展变成了全球的共识,全球首要经济大国陆续制订碳达峰碳中和有关政策和目标。在我国做为全球最大的发展趋势中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加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突显大国责任担当。2020年9月22日,习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大会议一般性争辩中向全球公布了中国争取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做到最高值、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的目标,并国内外重大会议上再三强调该目标贯彻落实的必要性。伴随碳达峰碳中和“1 N”制度体系的宣布建立与有关任务系统部署,在我国“双碳”发展趋势按住快进键。

关键词:信息通信业;“双碳”目标;实现路径

1政策要求

1.1“双碳”政策明确信息通信业任务

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的意见》,明确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碳排放交易工作,直至碳峰值(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大数据中心、新通信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提高能耗水平,为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对信息通信产业建设做出明确规定,同时《意见》还提出“推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紧密融合,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与节能低碳产业链,总体上决定了信息通信产业在实现“双碳”总体目标中的赋能效率。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实现碳峰值行动计划》,这是中国未来十年实现碳峰值的必由之路。提出了智能能源、智能光伏、工业物联网、智能交通、碳减排等信息通信技术重点领域的建设任务。

1.2信息通信行业政策对“双碳”任务的部署

2021年12月,在中央信息安全和网络信息化联合会发布的《中国信息化第十四个五年总体规划》中,总体目标是为信息通信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明确的绿色聚集和人工智能规定。通过数字化,明确农牧业、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智慧绿色提升任务。打造智能高效的生态自然环境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智能节水、智能能源系统等日常任务,将数字技术与“双碳”相关监管紧密结合。作为数字技术和数字创新的服务提供商,信息和通信行业必须加快匹配和实施相关要求。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了实施产业“双碳”任务的主要目标。为完善智能化、绿色数字基础设施,广泛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机械、新能源技术,公司电信业务综合能耗平均每年下降15%,新大型数据中心运营的电磁能利用率(EMU)。在总体规划结束时,中型和超大尺寸将小于1.3。同时,加快信息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推进绿色生产活动方式的生产,推动完成先进的碳中和,确定各行业5G等信息通信技术和数据元素的应用领域。其中,电力、工业生产、交通旅游、政府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与“双碳”密切相关。

2发展路径

2.1园区承载网

园区对承载网络的需求趋势是:设备联网、光电融合、5G与Wi-Fi多技术合作、全场景连接;智能制造、数字匹配和对可靠、安全的信息物理系统基础设施的需求;网络的智能化要求网络的多用途智能连接,整个过程的智能运维,以达到端到端的数据、智能和安全的目的。工业互联网服务的发展对园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MI园区网络承载网络解决方案能够为园区客户提供面向未来的园区网络,满足园区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多网络协议互联和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带宽需求。CMI提供从设计到运营和维护的集成解决方案和服务,包括集成布线、有线和无线网络集成、监控中心服务、代理运营和维护服务以及全球交付服务。

2.2清洁替代

清洁取代了传统能源(如煤炭)的碳减排。清洁能源发电的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智能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超清晰视频等新技术,以智能监控数据平台为基础,实现风电、水电等清洁发电厂的集中远程监控和机械运行。以及包括电网在内的能源生产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光伏发电与消费的分担。以华能新能源智能运维系统软件为例,按照生产监控、预警信息诊断、企业生产管理、应急智能、绩效考核、开放共享六大核心角色,构建了涵盖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管理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的运行可靠性,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

2.3园区物联网

CMI园区物联网系统是以采集感知级信息为基础的。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为客户提供智能园区三大服务,包括智能安全(监控、人车调度、防疫等)、智能环境(能耗管理、环境管理、智能照明、智能环卫等)。智能服务(房地产服务、资产管理、建筑档案等)以智能服务中的资产管理为例,企业普遍面临着盘点效率低、资产使用状况不明、损失不明三大挑战,因此对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可管理、可见和可控的。CMI可对不同价值资产实施差异化管理,如对高价值资产(如实验室仪器、网络设备等)基于RFID(射频识别)的主动资产管理、位置监控、状态监控、区域报警、在线计数等。为一般资产(如机柜等)、访问测试和手动库存提供基于RFID的被动资产管理。资产参数数据由有源或无源RFID传感器采集,并通过网络传输(固定网络、Wi-Fi等)存储在特定服务器上。用户可通过资产管理系统进行资产盘点、入库登记、实时监控、统计查询,并可登录资产管理系统。网络层可以提供6+IOT的Wi-Fi融合解决方案,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帮助客户实现低碳运营和维护。

2.4节能降耗

节能减排是指在不影响或调整原有电能模式的前提下,根据生产、制造和运行效率,减少碳排放。在电力工业中,建设强健的智能电网,完成配电线路和电机的全方位监控和同步控制,提高集中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利用率,减少机械设备的泄漏,促进智能交通,是提高电能质量的关键。智能高低压配电,根据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的应用,进行大数据挖掘、智能维护等服务,完成智能安全巡检、智能实际操作、智能安全报告。此外,面对碳排放的即时管理,还可以通过CIM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和氮源进行跟踪,以准确测量和检测碳排放。在工业应用中,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低碳环保的科学研究和设计,提高生产制造自动化水平,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和管理。目前已应用于钢铁、石化、混凝土等领域,在交通、电子信息技术、智能车辆和无人驾驶车辆、兼容车辆和路面、云平台支撑等领域。以高速网络支撑点和高精度地图为载体,构建完全和谐的“车-路-云-图”智能城市交通,提高车辆和出行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运输运营效率,完成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在工程建设领域,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工程建设的运行,而智能工程建设则通过能耗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精确控制,提高能耗水平。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例,其集中燃料管理和控制系统收集企业集团、子公司和火电企业燃料相关活动的三级数据。燃料数据直接从电厂设备中获取,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同时完成了燃料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安全生产系统软件、燃料闭环控制管理和燃料利用率的提高。此外,公司还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化工厂,合理结合数据分析、智能化人工技术和传统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搭建了三个智能化生产制造、运维管理和智能化管理平台,完成了工厂运行自动化技术。管理数据可视化与管理自动化技术。通用故障风险管理、全域协作和智能管理决策可将生产率提高20%以上。碳减排超过25000吨/年。

3结论

目前,信息通信产业在实现“双碳”的道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设想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信息通信产业不仅可以更有效、更科学地促进自身节能减排,而且可以让成千上万的企业推广“双碳”,做好“双碳”数字化的推动者和促进者,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庄贵阳.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21(18):50-53

[2]张贤,郭偲悦,孔慧,等.碳中和愿景的科技需求与技术路径[J].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65-70

[3]余碧莹,赵光普,安润颖,等.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排放路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2):17-24

[4]刘长松.碳中和的科学内涵、建设路径与政策措施[J].阅江学刊,2021,13(2):4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