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感染类型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感染类型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林志成 ,林惠华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罹患小儿感染予以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05-2022.05区间本院收治100例小儿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均实施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统计两组各项指标(两组WBC测评值、CRP测评值,不同感染类型WBC、CRP水平、不同检验方式阳性检出率)分析。结果:观察组WBC测评值、CRP测评值高于对照组,P<0.05。和病毒感染组进行比较,细菌感染组WBC测评值、CRP测评值更高,P<0.05。WBC测评值、CRP测评值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较单一检验结果更高,P<0.05。结论:在小儿感染患者检验期间通过予以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模式,能够有效诊断其疾病,很大程度提高了诊断水平。

关键词:小儿感染;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检出率;应用价值

    在临床中,儿科疾病中的感染性疾病患病率日趋升高,危害较大。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比如:支原体、病毒、细菌等引发感染性疾病[1]。在诊治期间,相关医务人员应该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并开展理化检查方法,对患者感染原因准确及时判断,并以此作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2]。在检验过程中,实施血常规检验的同时配合使用C-反应蛋白检验方法,早期明确诊断患者病情,且具有准确率高、用时短的特点,可在小儿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广泛应用,具有理想的诊断效果[3]。本文本院收治100例小儿感染患者(研究时间所在主要范围2021.05-2022.05)进行分析,观察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小儿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均为在2021.05-2022.05所设定的研究时间内收治。依据感染类型差异性展开规范分组,观察组可分为细菌性感染组和病毒性感染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100例男性人数、女性人数比重为52:48,年龄所在主要范围最低、最高为3岁、9岁,平均(6.41±2.03)岁。对照组100例男性人数、女性人数比重为55:46,年龄所在主要范围最低、最高为4岁、8岁,平均(6.02±1.21)岁。两组自然信息无差异(P>0.05)。

1.2 方法

血常规检验方法具体为:指导患者在清晨空腹状态采取3ml静脉血,然后将血液装入抗凝管,充分混合均匀,医务人员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C-反应蛋白检验方法具体为:医务人员取静脉血2ml将其装入带有CRP预稀释液管,然后将试管轻微晃动,然后使用型号为Orion Diagnostica检测仪检查患者的血液,然后医务人员按照设备说明书开展规范操作。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WBC测评值、CRP测评值对比。②两组不同感染类型WBC、CRP水平对比。③两组不同检验方式阳性检出率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WBC测评值、CRP测评值对比

观察组WBC测评值、CRP测评值高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WBC测评值、CRP测评值对比()

组别

WBC水平(×109/L)

CRP水平(mg/L)

对照组(n=100)

8.15±0.96

4.23±0.79

观察组(n=100)

15.61±3.22

45.61±8.52

t

22.201

48.360

P

0.000

0.000

2.2  两组不同感染类型WBC测评值、CRP测评值对比

和病毒感染组进行比较,细菌感染组WBC测评值、CRP测评值更高,P<0.05。

表2:两组不同感染类型WBC测评值、CRP测评值对比()

组别

WBC水平(×109/L)

CRP水平(mg/L)

病毒感染组(n=50)

11.08±1.57

20.54±8.71

细菌感染组(n=50)

17.23±3.65

53.86±11.08

t

10.944

16.717

P

0.000

0.000

2.3  两组不同检验方式阳性检出率对比

WBC测评值、CRP测评值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较单一检验更高,P<0.05。

表3:两组不同检验方式阳性检出率对比[n/(%)]

组别

病毒感染组(n=50)

细菌感染组(n=50)

检出率(%)

WBC检验

25(50.00)

15(30.00)

40(80.00)

CRP检验

28(56.00)

16(32.00)

44(88.00)

联合检验

30(60.00)

19(38.00)

49(98.00)

----

----

5.026

P

----

----

0.031

3  讨论

在临床中,儿科感染性疾病是因细菌及病毒等病原体导致的疾病。二者感染症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治疗方式却存在明显差异

[4]。相关医务人员准确鉴别诊断患者疾病,避免盲目治疗,从而获得理想效果及良好预后[5]。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可使用炎性诊断指标,包括:WBC及CRP等。实施联合检验方式,有助于感染类型的鉴别,对其诊断效率提升、预后改善具有积极意义[6]

研究发现,观察组WBC测评值、CRP测评值高于对照组,P<0.05。和病毒感染组进行比较,细菌感染组WBC测评值、CRP测评值更高,P<0.05。WBC测评值、CRP测评值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较单一检验结果更高,P<0.05。由此可见,使用血常规的同时开展C-反应蛋白检验方法,可将其作为疾病诊断依据。和健康儿童相比,感染性疾病患儿的WBC、CRP水平显著升高。因此,通过分析患者WBC、CRP可明显诊断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通过联合检验方式,可弥补单一检验的不足之处,全面提升患者疾病阳性检出率,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7]。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实施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方法,具有操作便捷、准确性高的优势,且患者误诊及漏诊现象明显减少,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断工作中采取血常规检验的同时实施C-反应蛋白检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便于对症用药,具有极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燕,李新霞.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血清前白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3):111-113.

[2]张令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的影响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51.

[3]万军.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lL6)、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9,30(2):17-20.

[4]杜红梅,荣守华,路红显,等.免疫学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常规联合应用在诊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研究,2019,27(5):41-43.

[5]肖红梅,肖红娟,易爱华,等.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0,12(2):118-119.

[6]杨晓樨,马吉芳,孙澜,等.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148-149.

[7]温晓静,钟宏文,邝先民,等.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感染类型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9):4229-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