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张宏侠

岳阳巴陵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URVTA)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128例子宫肌瘤患者,均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4例。常规组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E)。实验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URVTA),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止痛药使用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1%(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9.4%,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5.0%(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实施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能够明显提升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增强疗效,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超声;射频消融;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为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以30~50岁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发病率可达到20%~50%。该病患者通常表现为尿频、经期延长、月经量多、不孕等[1]。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LM、URVTA等开始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这有效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但对术式选择上仍有争议。所以本研究选择收治128例患者,对其分别应用URVTA、LM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128例子宫肌瘤患者,均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4例。常规组年龄范围32~54岁,平均(43.6±5.3)岁;病程1~8年,平均(5.6±2.7)年;体质量18.6~26.9kg/m2,平均(21.8±3.9)kg/m2;肌瘤直径24.5~61.4毫米,平均(44.6±9.0)毫米;共有166个肌瘤,其中粘膜下肌瘤32个、肌壁间肌瘤38个、内部肌瘤24个、浆膜下肌瘤38个、带蒂浆膜下肌瘤34个。实验组年龄范围31~54岁,平均(43.8±5.4)岁;病程1~9年,平均(5.8±2.7)年;体质量18.7~26.8kg/m2,平均(21.9±3.7)kg/m2;肌瘤直径24.6~61.3毫米,平均(44.6±9.2)毫米;共有166个肌瘤,其中粘膜下肌瘤30个、肌壁间肌瘤38个、内部肌瘤24个、浆膜下肌瘤38个、带蒂浆膜下肌瘤36个。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LM,月经后3~7天进行手术,采用全身麻醉,经脐下方将腹腔镜置入,然后将器械经左右麦氏点穿刺置入。依据部位选择适当术式。子宫旋切器将肌瘤剥离,切成条状后取出,然后拔管并将切口关闭。实验组采用URVTA,应用探针对肌瘤位置、大小进行探测,确定穿刺部位和角度。将自凝刀精确插入肌瘤内。若患者肌瘤直径小于等于3厘米,插入中心;若患者肿瘤直径3~6厘米,则先后方,然后两边,最后前方,直至肌瘤坏死凝固。随访时间6个月,均由一个医生进行回访。

1.3观察指标

第一,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第二,临床疗效。治愈:肌瘤彻底消失;有效:肌瘤缩小25%~5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第三,并发症。包括血肿、发热、宫腔粘连、感染、术后闭经。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止痛药使用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n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

止痛药使用时间

常规组

64

51.5±11.7

54.6±6.9

5.3±1.3

6.6±1.7

实验组

64

28.9±9.7

16.5±4.3

2.1±0.8

2.9±1.9

2.2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1%(P<0.05)。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常规组

64

30

14

18

14

78.1

实验组

64

34

16

10

4

93.8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9.4%,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5.0%(P<0.05)。见表3.

表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n

血肿

发热

宫腔粘连

感染

术后闭经

总有效率

常规组

64

2

4

2

4

4

25.0

实验组

64

0

2

2

0

2

9.4

3讨论

子宫肌瘤为常见妇科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患者通常有月经不调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不孕、流产等危险。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采用手术的方法,虽然腹腔镜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微创的优点,但是仍会出现盆腔脏器粘连、感染等风险[2~3]。URVTA治疗中,射频电流通过组织产生等离子震荡,持续摩擦产生热效应,造成局部组织凝固性坏死,而靶肌瘤组织接受消融术后,肌瘤组织出现凝固、变形、坏死、脱落等,最终从人体排出或吸收

[4~5]。所以NRVTA发热创伤不大、代谢影响更小、恢复快,满足快速康复理念,是理想的治疗方法[6~7]

本研究中,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止痛药使用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1%(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9.4%,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5.0%(P<0.05)。可见,子宫肌瘤患者中实施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能够明显提升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增强疗效,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晓明.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J]. 临床医学,2022,42(1):48-50.

[2] 娄杰,余秀华,李文君. 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对子宫肌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4):578-581.

[3] 卜文瑾,冯德喜,王丽娜,等.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功能的影响[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42(4):424-427.

[4] 王晓涛,孟彬,刘剑峰,等.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辅助射频消融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2019,30(11):1425-1428.

[5] 周彩霞,吴冬梅. 超声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消融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4(27):48-49.

[6] TAMI C. CARRILLO.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 An Overview of Complications and Follow-up[J]. Seminars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22,25(4):378-386.

[7] ZHU JUN,HUANG JUAN,JIANG TAO,等.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Kinds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Therapy with the Single Mifepristone in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2021,7(1):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