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曹,伟

第九六四医院妇产科  吉林 长春 130062

【摘  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总结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产后出血会对产妇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必须加强对产妇孕期的管理与宣教工作,实时监测产时情况,并做好产后护理。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预防护理

产后出血即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出血量>500ml,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产妇会发生于产后2h内,而晚期产后出血则指的是分娩24h后,并于产褥期内出现子宫大量出血,通常发生于产后7-15天。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的严重并发症,这也是致使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近些年以来,产后出血在我国由于出现的高死亡率而引起了医学专家的高度关注,它是我国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对于边远落后山区,产后出血死亡病例更为严峻。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而因实地测量与收集出血量具有较大的主观因素,为此,实际发病率远高于此。就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来看,主要包含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这些因素即能合并存在,又互为因果。

1.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

1.1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诱发的主要原因:(1)全身因素:产前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急产、滞产、难产;使用镇静剂、解痉剂麻醉剂过多;孕妇合并肝脏病、心脏病、血液病等,特别是重度妊高症;年龄大于40岁,习惯性流产,二次剖宫产术后;发热38度以上。(2)局部因素:子宫过多膨胀,如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巨大胎盘等;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子宫体手术疤痕等;宫腔感染;膀胱、直肠过度充盈及卵巢肿瘤。[1]

   1.2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常为难以控制的大量出血。

   1.3胎盘因素

     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植入、胎盘或胎膜部分残留。

   1.4软产道损伤

     宫缩过强、产程过快、胎儿过大、胎儿先露异常、软产道畸形、软产道疤痕、会阴保护不当、接产者操作不当、宫颈裂伤、产道血肿等。

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上述原因中,其中占比最多的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次之。

   2.产后出血的预防

   2.1正确估计出血量。

2.2孕早期要做好产前检查监护,对不宜妊娠的产妇应及时终止妊娠。

2.3正确运用物理或机械方法刺激子宫收缩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2.4合理使用缩宫药物也至关重要。传统的催产素虽然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临床上常使用米索前列醇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药物。

3.产后出血临床护理分析

3.1产后出血大多出现于胎儿娩出后2小时之内,胎盘娩出前、后都可发生。其中,阴道流血即为短期内大出血,同时也可为长时间持续少量出血,显性为主,然而,临床也存在隐性出血病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具体表现包含失血性休克、阴道流血、继发性贫血等,产妇一旦失血过多则会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情况,临床症状的轻重通常根据失血速度、失血量、合并贫血来区别。如若短期内出现大出血则可引发休克症状,此时,要注意观察患者休克早期因机体内的代偿机制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等)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尽管处于正常范围内也要对其进行严密监测,早期识别风险因素,评估准确的出血量,再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临床中,由于存在当失血较多而呈现出失代偿现象(如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后才引起重视,在此时也就失去了最佳的救治时机。除此之外,如若产妇原本患有贫血症状,即便出血不多,也有可能引起休克,且不易纠正。为此,每一位产妇应进行仔细且全面的观察分析,避免延误抢救时机。[2]

3.2出现产后出血后除了需要对产妇进行止血、输液、输血、保温处理外,还应给予适量镇静剂,用以预防休克反应。在产妇出现休克现象后可按失血性休克进行抢救。失血所致低血容量休克的主要死因是组织低灌注以及大出血、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为此,治疗的重点即早日除去休克病因,使有效的组织灌注恢复过来,用以改善组织细胞的氧供效果,重建氧的供需平衡和恢复正常的细胞功能。

3.3实时有效的监测能够对产后出血产妇病情观察与治疗做出及时且正确的判断评估,而且,这也有利于治疗计划的实时指导与调整,改善产后出血产妇的预后情况。通常来说,临床监测包括皮温与色泽、心率、血压、尿量和精神状态等监测指标,心率加快也可作为休克的早期诊断指标。监测产妇的体温情况,当患者中心体温低于34℃时易致使凝血功能障碍情况,为此,在产后出血约1000ml时会因机体代偿机制使产妇的生命体征还处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需要观察其早期休克表现,并给予及时的救治。[3-4]

综上所述,由于产后出血在产科分娩期属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作为产科医务人员,应加强对相关护理技能的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助产技术与专业素养,做好产前以及产时的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识别,掌控好产妇的剖宫产指征与手术时机,以此控制产后出血率。

【参考文献】

[1]张萍. 产房助产士临床预防护理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分析[J]. 名医,2022,(03):153-155.

[2]王艳. 产后出血40例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分析[J]. 现代养生,2018,(24):225-226.

[3]付恩娟.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温馨助产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分析[J]. 系统医学,2018,3(12):191-193.

[4]吴娅. 分析预防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