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62例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刘小芳

宣城市人民医院  安徽宣城  242000

【摘要】目的 对阿司匹林肠溶片致不良反应(ADR)总结与分析,并提出合理性用药。方法 文中针对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62例阿司匹林肠溶片ADR进行报告与分析。结果 在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发生不良反应的62例患者中女性占比46.77%,男性占53.23%,以71~90岁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最高,占45.16%,同时高于51~70、30~50、18~29年龄段,分别是27.42%、17.74%、9.68%;阿司匹林肠溶片致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常以上消化道出血、腹痛、大便隐血为主。结论 临床用药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阿司匹林肠溶片所引起ADR,尤其是消化道出血。

【关键词】不良反应;阿司匹林肠溶片;分析

阿司匹林是广泛用于临床的解热镇痛药,已有百年历史,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对心脏病、心绞痛、脑血栓、心肺梗塞等也具有较好预防作用[1]。但是长期使用可导致胃粘膜损伤,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等。随着阿司匹林广泛应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增加。文章现就临床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致的不良反应分析,就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阿司匹林肠溶片致不良反应进行报告。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治62例阿司匹林肠溶片致ADR患者,均来源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纳入标准:①均在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出现不良反应;②一般资料齐全;③无精神疾病;排除标准:①患有重大功能脏器衰竭;②中途退出者;③合并具有认知功能障碍。其中男性共占53.23%(33/62),女性占46.77%(29/62)。

1.2 方法

将纳入患者性别、年龄、药物使用类型、不良反应及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用效果

在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发生不良反应的62例患者中女性占比46.77%,男性是53.23%以71~90岁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最高,占45.16%,高于51~70、30~50、18~29年龄段,分别是27.42%、17.74%、9.68%。见表1:

表1对比不同年龄段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良反应[n(%)]

年龄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合计

占比

18~29

4

2

6

9.68

30~50

5

6

11

17.74

51~70

8

9

17

27.42

71~90

16

12

28

45.16

合计

33

29

62

100

2.2阿司匹林肠溶片致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

阿司匹林肠溶片致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常以上消化道出血、腹痛、大便隐血为主。

3 讨论

因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剧,人们生活的改变,导致心血管疾病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能抑制血小板释放,降低聚集速度、预防血栓的形成,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2]。随着阿司匹林广泛应用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增加,本文中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发生不良反应中,女性占46.77%,男性占53.23%,和奚静洁[3]研究结果一致,男性大于女性。同时以71~90岁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最高,占45.16%,高于51~70、30~50、10~29年龄段,分别是27.42%、17.74%、9.68%。因老年患者体质降低,老年患者伴多种其他基础疾病,长期用药导致耐受性降低,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常以上消化道出血、腹痛、大便隐血为主,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研究表明,在胃酸作用下去离子化,生成物具有脂溶性,进入黏膜上皮细胞后转变成离子形式,损害黏膜上皮细胞,增加了消化道出血风险[4]。另外,有研究表示,人体血管随年龄的增加而硬化,血管弹性越来越差,排泄、代谢能力降低,长期使用造成阿司匹林在体内蓄积,增加了毒性,进而致使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升高[5]

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防治冠心病的重要药物,为能减少阿司匹林肠溶片致ADR发生,临床中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合理应用不良反应少的品种和剂型,依据HP感染等高危因素个体化用药,以小剂量用药,并避免长期、大剂量用药,同时需减少联合用药,从而有效预防消化道出血情况,并可联合使用预防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比如,PPLs等,以及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从而尽早发现ADR,及时为患者采取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6]。并可实施PDCA循环管理,以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在为患者用药时注意控制服药剂量、时间、年龄等,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临床的实践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合理、科学、规范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从而减少用药中的不良反应,促使用药安全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薇,陈兴莉,吴世福. 4760例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9,16(6):354-356.

[2]付宝莲.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123-125.

[3]奚静洁. 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不良反应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5):8875,8878.

[4]刘桦,周佳纯,范国荣.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3-2016年12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帕累托图分析[J]. 药学服务与研究,2018,18(5):385-388.

[5]张忠芳. 对阿司匹林肠溶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3):258-259.

[6]王振宇. 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4,12(6):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