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社会化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分析

周馨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分析社会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21年8月~2022年8月工作的4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20例,社会化护理服务)与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专业素质、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责任意识评分、服务态度评分、沟通能力评分、综合素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实行社会化护理服务,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会化护理服务;院内感染发生率;消毒供应中心;综合素质评分;服务态度评分

消毒供应中心属于医院特殊部门,主要负责整个医院医疗物品的回收、清洗、分类、消毒、灭菌、包装等工作,为各类科室提供经消毒灭菌处理过的医疗器具,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1]。若物品消毒、灭菌处理不合理,易增加院内感染发生风险,故需对其强化护理干预。社会化护理服务通过借鉴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全面落实社会化管理方案,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2]。基于此,研究以2021年8月~2022年8月于我院工作的40例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为对象,分析社会化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源自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共40例,收治时间(2021.8-2022.8),将其利用随机数字表的手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男:女=7例:13例,年龄21-30岁,均值(24.51±1.07)岁。观察组20例,男:女=6例:14例,年龄22-29岁,均值(24.50±1.14)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所有研究对象均明确本次研究内容、目的、意义,且在入组同意书上签名。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遵照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关管理制度、标准予以执行。

观察组:社会化护理服务。成立服务工作小组,以经验丰富、工龄长的护理人员为小组领导,带领护理团队共同落实该方案。严格把控消毒工作,遵卫生部对消毒灭菌要求及相关标准进行工作。针对消毒灭菌的医疗用品,科学分类,依据标准行消毒处理,将需要高、低温消毒及高水平消毒的物品一一分类归纳,明确哪种器械需要何种消毒形式。制定实施方案,选择1名负责人,用于监管该方案的执行情况,以不同科室实际使用情况为主,制定医疗器械的实际周转制度,强化器械运转的灵活性,同时做好抢救物品的消毒、运转管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①专业素质,包括责任意识评分、服务态度评分、沟通能力评分、综合素质评分,分值和专业素质成正比,分值越高,说明专业素质越高。②院内感染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1-不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4.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观察组责任意识评分、服务态度评分、沟通能力评分、综合素质评分均较之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专业素质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责任意识

服务态度

沟通能力

综合素质

对照组

20

84.42±4.54

81.42±3.84

80.35±3.47

82.19±3.02

观察组

20

91.62±4.38

90.76±3.19

91.24±4.28

90.57±4.36

t

-

5.104

8.367

8.839

7.066

p

-

<0.001

<0.001

<0.001

<0.001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00%(1/20),对照组为40.00%(8/20),组间对比=7.0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

3.讨论

不同科室在使用医疗器械后,会粘附患者体液、血液、脂肪、蛋白质等,从而构成有机物、无机物,易于管腔内缝隙聚集,产生污染[3]。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负责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供应、回收,尤其是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若清洗不及时,易增加医疗器械损伤力度,且清洗工作不到位就投入使用,易加大院内感染发生率[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责任意识评分、服务态度评分、沟通能力评分、综合素质评分均较之对照组更高,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患者实行社会化护理服务,可显著增强护理人员专业素养。通过构建服务工作小组,可保证社会化护理服务工作有效落实,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养。通过严格把控消毒工作,可保证消毒中心的具体工作执行情况符合院内实际需求,遵卫生部执行消毒、灭菌工作,可提供安全、卫生的院内环境,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5]。通过合理划分消毒灭菌的医疗用品,可避免交叉感染。通过制定社会化护理服务方案,可避免失误,同时制定医疗器械的实际周转制度,可强化器械运转的灵活性,保证临床使用的及时性。

综上所述,在消毒供应中心中,本次研究所采用社会化护理服务,对于护理人员责任意识评分、服务态度评分、沟通能力评分、综合素质评分显著提升有积极意义,可使得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故具有实践以及临床普及价值。

参考文献:

[1] 曾艳, 张粤滨. 全程3C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 40(10):5-5.

[2] 李秀香.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新理念的应用及对消毒灭菌合格率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1, 50(14):3-3.

[3] 邵春梅, 石红英, 柴学红,等.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岗位层级管理与绩效二次考核分配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5):50-50.

[4] 苏毅花瑞芳崔杰. 新型清洗烘干一体装置在提升护士腔镜器械工作效率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 036(016):1251-1254.

[5] 姬晓青, 王丽静, 亓卫东. 团队教学法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带教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2,44(008):039-039.